乾陵前的“卫士”为什么没有头?石人的头像去哪里了?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陵前的“卫士”为什么没有头?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据《陕西通治》记载:乾陵石人群像是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少数民族首领和特使。葬礼过后,武则天为纪念这件事,命人刻石像立在乾陵陵园朱雀门外两侧,象征着唐王朝的国威以及和这些边境民族的睦邻友好关系。
乾陵前的“卫士”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两朝帝王、以夫妻形式合葬的陵墓。里面埋葬的正是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除了墓主的特殊之外,墓前的场面也非常令人惊奇。
在乾陵的墓前站立着61个石人,这些石人都被雕刻成了非常恭敬的姿态,就如同正在被训话一般。这与秦始皇的兵马俑就有些相像了,但不同的是,这些石人并不是兵马俑一样的卫士,他们身份要比之高贵的多。
这61尊石人像的双手都抱着笏板,这个笏板是古时候大臣上朝时手持的板子,一般以象牙而制成,官员们在上面可以记载要进谏的事务。
在乾陵石人像中还有20个多人佩戴有“玉袋”。这些玉袋是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都督、刺史才能够随身携带的用来装官印的袋子。由此可见,这些石像人都是身份地位较高的人,其中还不乏身居要职的官员。
此外,这61尊石人像所穿的服饰与唐代的服饰有所差异,因此在这些石像中不仅有游牧民族,还有西域等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
从开头的史料记载中也可看出,每一个石像人都是一个外邦国家的象征,也就是当时臣服于大唐的外邦。
从这里来看,这些站立着石人确使墓主人显得更加高贵。体现的正是大唐王朝的国力雄厚、以及四方来朝、臣服于大唐威严的事实,见证了唐王朝的盛世辉煌。
农民发现丢失的石人头像
不过有一点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石人的都是没有了头,而且从痕迹来看,石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没有头的。那么这些石人究竟是遭遇了什么?
关于这些石人的头颅莫名消失,史学家们也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直到1971年秋末的一天,陕西省乾县瓜婆岭村的两位村民正在田地里劳作时,却挖出了埋在泥土下面的一颗雕刻精美的石刻头像。
石像的出现让两位村民非常惊讶,却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石刻头像出现在田间地头。最后有一位村民忽然提出:石刻头像是不是来自于那座神秘的帝王陵——乾陵呢?
因此,两位村民最终决定将石刻头像拿到县里的文管会。
接待两位农民的正是一位考古经验丰富的干部。而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件石刻头像时,就知道这件头像很有可能就是乾陵中的61座无头石像。
于是在第二天,文管会的干部和村民早早就来到了61座石像前。他们按照无头石像颈部的断痕对墓前的61座石像逐一进行了对接。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西边最后一排的一座石像颈部的断痕就与农民发现的石刻头像相吻合。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这些石像人会全部没有了头?又为何农民会从田地里找到了消失许久的头像呢?
关于这一点,民间传说自是不少,但其中可信的当属“地震说”。
关中大地震或解“石人之谜”的真相
明嘉靖34年,即公元1555年的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地震级别达到了8至11级。此次地震还致使80多万人死亡,这就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关中大地震。
因为华县距乾陵只有100多公里,是震中地带,乾陵因此也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专家们推断,关中大地震便是造成61尊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同时,之所以单单是颈部断裂的原因,除了颈部本身脆弱之外,石像的材质也是导致其断裂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雕刻石像所采用的石料有一些石瑕,在石料上可以看到有一些浅色的线条。而石头受损时,最容易就是从这些地方开裂。
不少研究人员都推断:61尊番臣像大部分便是毁于关中大地震。而其余的石像则可能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
这一点,日本学者也有着相同推断。
1906年,日本学者足立习六在《长安史迹研究》一书写道:据考察,乾陵的61尊番臣像是因为明嘉靖年间大地震毁坏的。
小结
但即便斗转星移,这61尊蕃臣石像已经沧桑历变,王宾们的头也或因沧桑岁月和兵火战乱已经不复存在。但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却减损,这些石像也正是中国古时候王朝辉煌历史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