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用的什么武器?戚家军武器介绍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大名鼎鼎的戚家军用的什么武器?在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于1559年组建的戚家军,是东亚历史上最早的一支近代化军队。
或许因为戚继光和戚家军抗倭的事迹流传非常之广,以至于人们对戚家军的印象就是一支以刀盾、狼筅等冷兵器为主的军队。实际上,这是因为倭寇只是一群流窜的土匪,戚家军对付倭寇的作战,就很像今天的防暴作战,戚家军的鸳鸯阵,也和今天防暴警察的阵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打仗,要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对付倭寇,确实不需要太多豪华的装备。
实际上,倭患平定的时候,戚继光的人生巅峰,却刚刚开始。
嘉靖时期,明朝边患总结一下就是:南倭北虏。南倭其实只是小打小闹,只是因为南倭活动地区都是经济发达的沿海,故而先受到重视。北虏指的是蒙古军队,虽然从理论上来说,蒙古各部是臣服于明朝中央政府的,但是他们毫无信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稍有松懈便组织几千到十几万规模的军队入关劫掠。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被调往北方边境,负责河北一带的防务工作,防备“北虏”。
“北虏”的实力,远超倭寇。故而戚继光接手北方防务后,按照他自己所著的《练兵纪实》开展新的训练和编制,不仅从浙江带来的三千老部下全部“易步为骑”,还另外改组了当地驻防的三万多军队,组建了一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一支“多兵种合成”军队。
按照《练兵纪实》记载,改组、扩编后的戚家军按照队(指挥官为队总)、旗(指挥官为旗总)、局(指挥官为百总)、司(指挥官为把总)、部(指挥官为千总)、营(指挥官为将官)进行编制。营有骑兵营(马营)、步兵营(步营)、车营等数种,各有不同的编制。营有一个指挥部,称之为“中军”,“中军”有很多直属部队,比如军乐队(吹鼓手)、工匠、军医、兽医、侦察兵(明朝称侦察兵为“夜不收”)等等。
而且,这时候的戚家军的每一个战士,都可以说是武装到牙齿的杀人机器。
以马营为例,马营下辖左中右三个部,其中左右二部为骑马机动、兼顾骑马、下马作战的部队,中部为单纯的骑兵部队。左右二部编制相对简单,一部辖左右二司,每司辖三局,每局三旗,每旗三队,每队十二人,有队总一人,伍长两人,快枪手两人,镗钯手两人,刀棍手两人,大棒手两人,伙夫一人。(据《练兵实纪》)
除伙夫外,所有兵卒都装备铁质明盔一顶,布面甲一幅,军用腰带一条,椰瓢(椰子壳制成的军用水壶)一个。这些是戚家军的基本配置,步兵也大同小异,已经和今天的单兵装具非常类似。
明军的布面甲有时候也被称为棉甲,故而被认为是棉花制成的轻型铠甲,实际上,棉甲内部衬有以铆钉铆接的铁片,绝对是重型铠甲,防御力远超传统的铁质扎甲。
马营左右二部的队总除了上述装备外,还装备合力弓一张,弓弦两条(一条做备用),箭三十枝,弓袋箭袋(明代统称为双插)各一个,背旗一杆,护具上比一般士兵多了一对环片铁臂甲,称之为“臂手”。
伍长则装备鸟铳和长刀。所谓鸟铳,就是火绳枪,是早期的扳机枪械。明代的鸟铳为了提高射击精度,实行定装药,火药分别存放在竹制的药管里,每个药管存放三钱火药,正好够一次装填和发射。马营伍长携带药管三十个,另有散装的备用火药,共计三百发的量,故而也要携带三百发铅子。另外携带一个锡制火药囊,称之为“锡鳖”,存六两火药,做引火之用。此外还有火绳五根,搠杖(通条)一根,铳套(鸟铳袋子)一个。
鸟铳的发射步骤相对复杂。要先打开火门,将“锡鳖”中的火药倒入火门作为“底火”,随后关闭火门。再将药管中的火药倒入枪管之中,随后用搠杖即通条将铅子塞入枪膛,用力捣实。如果铅子过小不合口,还要用纸包住铅子,以保证气密性。随后将点燃的火绳夹在龙头上,打开火门,瞄准,扣动扳机,火绳点燃火门中的火药,引燃枪膛内的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下面这个视频,详细的复原了十七世纪西方火绳枪的发射,时代稍晚于戚继光,但是可以作为参考:
虽然鸟铳发射速度繁琐,但是射程远,精准度高。快枪手则是作为补充,装备腰刀和老式火门枪,也就是快枪,这种武器没有扳机,以点燃引线的方式发射,射程近,精度也差,但是快枪有长杆,可以当成长棍进行近战。
镗钯手,听起来像是单纯的冷兵器士兵,实际上除了镗钯之外,还装备一幅便携式火箭发射器,发射器内有三十枝火箭,另有三十枝备用火箭,一次点燃三十枝箭以很短的时间陆续飞出,蔚为壮观,对付集群目标极具杀伤力。镗钯既可作为近战武器,又可作为火箭发射器的支架。下面这个视频,便是外国某节目测试明代的单兵火箭:
(实际上,明代火箭制作远比今天的复原更为复杂,火药成分比例、装药量、喷口大小等等都有规定,精度和威力都比视频中的要强。)刀棍手和大棒手则是以弓箭为主要兵器,同时装备刀棍(前头有短刀的长棍,比大刀轻便)、长棍。弓箭的数量和种类,都和队总一样。
明代将毛竹切成三根横截面为扇形的细长竹篾,用胶粘合成箭杆,两头用筋丝加固,因为竹节不齐,故称三不齐。这种箭杆精度高且坚固耐用。
马营的中部则与左右二部不同。下辖左右二司,每司的第一局为铳手局,第二三为杀手局。铳手局每队有一名队总,八名鸟铳手,两名镗钯手(火箭手),一名伙夫。杀手局每队有一名队总,四名弓刀手,四名弓枪手,两名镗钯手(火箭手),一名伙夫。
这些士兵的单兵装具和左右二部是一样的,鸟铳手、镗钯手、队总的装备也和左右二部一样。弓刀手装备长刀一把,弓枪手装备钩枪一杆,其携带的弓箭数量、种类也和队总一样。
此外,马营还装备有一个炮兵司,装备虎蹲炮数十门,平时由“管神器把总”统一管理和训练,战时配属给各部各旗,或一部分配属各部,一部分集中使用。虎蹲炮是一种重型野战炮,通常发射霰弹,虽然射程有限,但是杀伤力极大。
步营则经历了一些变化,初到北疆时,戚继光的步营依然按照与南方抗倭时候的步营大同小异,但是很快便进行了改组。
改组后,每营辖三部,每部辖二司,每司有两局火器局,两局杀手局。火器局下辖各队除队总、伙夫外,十人全部装备鸟铳。杀手局的各队依然是以鸳鸯阵为主要作战形式,即一名队总,两名藤牌手、两名狼筅手、两名镗钯手、两名长枪手、两名大棒手,一名伙夫。但是为了应付蒙古骑兵的骑射,杀手队除了伙夫和镗钯手都装备了一幅弓箭,而镗钯手则装备火箭。步营士兵的铠甲、水壶等装具,与骑兵营是一样的。(据《练兵实纪-杂集》)
车营的编制和单兵装备争议较大,甚至于戚继光到底有没有成建制的组建车营目前来看都是有待考证。车营装备了更多的重火器,但是铠甲之类的单兵防具则装备较少。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戚家军在内的明军每名士兵和军官都有一面腰牌。腰牌的正面,会记有自己的详细信息,比如隶属于某营,某部,某队,姓名,年龄、籍贯、身高、面貌特征、所习兵种武艺、俸禄多少等等信息,腰牌的背面,则是鸳鸯阵的示意图,以示不忘步兵基础技战术训练。这种腰牌,已经和今天欧美军队所装备的身份识别牌基本上一样了。
在戚继光和马芳等其他将领的合力打击下,隆庆五年,蒙古诸部主动提出和议,尊奉明朝政府为中央政府,接受明朝皇帝赐予的封号,开展朝贡和贸易。之后数十年,蒙古都没有再继续反叛。此时距离戚继光主持北方边军,仅仅三年。
自戚继光组建戚家军抗倭到隆庆五年北虏平定,戚继光总共率军斩首十万多人(不含杀敌但未获取首级的),并且无一败绩,自身伤亡极小。如果说这样一支武装到牙齿的近代化、标准化军队都只是一支业余农民军,那么同时代已经没有什么军队能够担得起“先进”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