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是如何死里逃生并获胜的?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非常传奇的皇帝。他别名朱重八,从小家境贫困,在元朝的统治下,吃不饱睡不好。但是他很聪明,为了能够活下去选择入皇觉寺当和尚。虽然当和尚比较清贫,但好歹比之前的放牛生活过得稍微滋润点。

  当时在元朝统治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于是民间兴起了数不胜数的起义军。在这种境况下,朱元璋抓住机会,狠下心来,决定参加起义军反抗元朝。就这样,朱元璋开始了他的传奇之路。

  他先是拿下应天府,再打败他的竞争对手如陈友谅等。最后彻底结束元朝统治,建立了属于朱家的帝国——大明王朝,改年号为洪武,史称洪武大帝。

  从放牛娃到成为一国之君,朱元璋称帝之路也是历经磨难。而在他创业初期遇见最大的敌手当属陈友谅,差点结束了朱元璋的一生。

image.png

  陈友谅的起点比朱元璋高很多,当朱元璋还在为下顿饭发愁的时候,陈友谅已有一官半职在身,生活过得很滋润。因此他的眼界比朱元璋高,朱元璋是生活所迫参加起义军,陈友谅则是主动选择参加。

  他不满足当小小的县官,决心在要闯出一番天地。而在乱世中能主动把握机会的人往往都能成为一方枭雄,加上陈友谅狠辣、杀伐果断的性格,很快他就从起义军中脱颖而出,渐渐的成为起义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人。

  此时,朱元璋也算是混的不错。手里也有了几十万的精兵强将,明朝的开国猛将们如徐达、常遇春等人在他麾下打的是风生水起。只是一山不容二虎,陈友谅想称第一就要解决对他有威胁的人,而朱元璋同样想要解决掉实力强劲的陈友谅。二者都想趁早解决对方,他们的大决战在鄱阳湖上演。

image.png

  陈友谅率领大军在鄱阳湖上恭候朱元璋,誓与朱元璋决一死战。此战役也被学者认为是世界历史上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战,没有之一。

  当朱元璋回援部队与陈友谅的部队正面接触,朱元璋才发现自己船只,和陈友谅的船只简直不能相提并论。可两军对峙,将不可不上,狭路相逢勇者胜!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就算他一筹莫展也不能让士兵看出半点。于是,朱元璋选择硬接陈友谅。

  上文说到朱元璋麾下有徐达、常遇春等猛将,他们都是元末明初有名的猛将,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在朱元璋一筹莫展之际,徐达身先士卒,丝毫不惧陈友谅。于是在两军相遇的第二天,徐达率领军队主动出击。

image.png

  当徐达的舰船快速接近陈友谅军队时,陈友谅还没有反应过来,他们想不到朱元璋竟然敢主动出击。陈友谅的军队十分慌乱,应接不暇。徐达也趁此机会大败陈友谅,炮火轰鸣,大炮齐射。陈友谅的部队被打的落花流水,众军斩落于鄱阳湖水上。

  徐达主动出击获取的胜利让朱元璋看到了希望,没有打不赢的敌人。就在朱元璋高兴之际,天下无出其右的张定边来了。

  元末明初是一个被后世认为猛将辈出的年代,不只是朱元璋有一众精兵悍将,陈友谅也有。张定边,陈友谅的结拜兄弟之一,陪同陈友谅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也被认为是元末第一猛将。

  有一句话形容张定边:若论勇猛天下无出其右者。

  可见张定边的战斗力之强悍。在两军僵持,徐达主动大败陈军之际,张定边也很不服气,决心为陈军讨回一城。张定边选择以徐达的方式同样回击朱元璋,亲率舰船深入朱元璋军队腹地。

image.png

  张定边的舰船在鄱阳湖上急速前进之际,朱元璋的手下也懵了。他们没想到居然有人敢这样冲杀过来,无异于以卵击石。可就是这样的出其不意,打的朱元璋措手不及。待所有人反应过来才明白张定边是以孤军之勇直取朱元璋首级。

  朱元璋手忙脚乱的指挥撤离,可是天不遂人愿,船只居然搁浅了,张定边很快就近在咫尺。幸好,朱元璋猛将多,麾下第一先锋常遇春反应过来了。常遇春虽然也为张定边的勇猛所折服,可是敌人终究是敌人。他站在船头,手持弯弓,一箭射出,便将张定边射落于船头,再无战斗力,只能惶惶退出战场。至此,算是老天不绝朱元璋于鄱阳湖,捡回一命。

  而后,陈友谅把舰船用铁索连在一起。朱元璋趁此良机使用火攻,消灭了陈友谅半数以上的军队。陈友谅只得下令撤离,而朱元璋乘胜追击,最终将陈友谅斩杀于鄱阳湖之上,解决了朱元璋的心腹大患。历时三十六天的鄱阳湖水战最终以朱元璋大获全胜落下帷幕,为朱元璋后续称帝打下了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