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之争导致北宋政治滑坡!“朋党之争”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
“朋党”之争导致北宋政治滑坡!“朋党之争”究竟带来了什么影响?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朋党”之争对北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其幼子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此时的后周正处于“主少国疑”的关键时期。960年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赵普合谋上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大戏,北宋王朝在这一场闹剧中粉墨登场。
为了预防武将擅权的戏码再次上演,宋太祖又策划了一起“杯酒释兵权”,至此北宋“文人治国”的政治思想被正式确立。相比较于武将谋国来说,“文人治国”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陈桥驿兵变”的悲剧再次上演。
但由于文官阶层的局限性,很容易出现“党派之争”和“君子之奕”。当时北宋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几乎都无法免俗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文人集团的“朋党”之争,从一开始简单的的改制争执,到最后开始出现了政见之争。这其实才是北宋开始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朋党”之争的起因与形成
“朋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当时在北宋年间,同一年考取进士的考生以“同年会”的形式维系同窗之谊。取得功名之后就会入朝做官,并逐渐攒下自己的人脉,随着官职高升也使得自己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加稳固。官员拥有大量的崇拜者和追随者,使自己在官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北宋“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逐渐使北宋时期的文官权力不断上升。官员权力越大皇帝越忌惮,所以皇帝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官员手中的权利。因此设置了御史台和“台谏”。随着台谏对官吏作用越来越明显,官吏之间便形成了一种互相吹捧的恶习。
而此时“朋党”正在悄然酝酿,并成为当时官吏之间相信赖和交往的一种途径。“朋党”之间相互倾轧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从一开始的改革意见不同,到最后的政见之争,朋党之祸愈演愈烈。这使当时北宋的政坛开始出现了震荡的矛头。
笔者认为北宋“朋党”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文官集团为了维护自身“政治利益”。
文臣之间由于思想和言论不同会出现争执,因此北宋的“朋党”关系逐渐形成,并成为当时社会具有特殊意义的存在。纵观历史在封建社会中,这种“朋党”之争一直存在,而在北宋年间由于畸形的政治形态,使得“朋党”之争最为严重,并最终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延续。
“朋党”之争对北宋政局的影响
“朋党”之争并不是始于北宋,但当时北宋的“朋党之祸”尤为严重。这其实也是北宋“文人治国”政治形式的弊端之一。到了宋仁宗时期,以大官僚集团为基础所形成的“朋党”之争日趋激烈。
“朋党”实际上就是围绕个人私利而组成的利益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或者团体内部之间,都会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择手段。“朋党”之间相互争斗不但扰乱了官场秩序,甚至导致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朋党”之争对于统治者巩固政治地位有极大的影响,由于“朋党”之间相互诋毁、互相陷害,使北宋时期的官吏在处理问题方面毫无道义可言。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到北宋的发展,并使国家逐渐走向衰亡。
1.“朋党”之争对北宋政治影响
所谓
“朋党”兴,则国衰亡。在北宋出现的“朋党”之争,其实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皇权统治的政治需要。在北宋年间皇权高于一切,皇帝对大臣拥有生杀大权,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皇帝砍掉头颅。
皇帝为了牢牢的控制自己手中的权利,采取了“异论相搅”的政策。北宋皇帝担心文臣、武将权力太大,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所以皇帝就会有意无意的让大臣们相互争斗,从而逐渐形成了“朋党”之争。
笔者认为“朋党”在早期的确可以维护皇权统治,但这种纷争却一发不可收拾。大臣们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对异党采取不择手段的毁灭性打击。而以“朋党”为基础的官场斗争,使当时的北宋政治几乎处于瘫痪状态。
“朋党”之争对于权力的拥有者而言,自己的追随者越多自己的权利就越大。而对于普通的官吏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找一个大靠山。在这种局势影响下,当时的北宋形成了“无人莫做官”的局面,而老百姓却在这场“朋党”知政中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2.“朋党”之争对北宋经济影响
熙宁之后北宋“朋党”之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完全形成了一种,以党派之间相互压榨的利益斗争。有些人就会打着维护新法令政策的旗号,与旧党形成鲜明的对立。旧党也会在各种言论和行为方面针对新党派,由于官场局面混乱使当时北宋的经济处于消极落后的状态。
“朋党”之争对北宋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朋党”具有极强的排他性,这种情况就使得优秀人才无法为国家所用。而深陷党派之争的官又无暇顾及经济发展。在这种前提下北宋经济一度处于落后状态,国家机关和管理机构非常混乱。
“朋党”之争的最后结局与北宋盛世衰落
“朋党”之争最初是为维护皇权统治,然而随着党派集团的权力越来越大,官员和官员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已经没有人忧国忧民。特别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后,由于新党派和旧党派之间的争斗,使当时的国家局面极度混乱,并加速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在“朋党”之争大行其道之时,北宋正处于外强内弱、内忧外患的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朋党”之祸确实是北宋王朝灭挖的催化剂。北宋后期国家政治和经济开始走下坡路,而“朋党”之争的出现导致北宋朝廷逐渐分崩离析,最终以党派为核心形成多个小集团,严重影响了北宋安危。
结 语
笔者认为北宋社会“朋党”之争,不仅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同时,最深受其害的就是生活在当时的老百姓。
由于各种改革政策朝令夕改,不仅耽误了农业生产,同时也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进化。而此时深陷“朋党”之争的官吏不思进取,使北宋成为朝中无人可用、军中无将领兵。
由于每个人都在寻找政治靠山,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并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其他党派,却无人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形成人人自危和各党派争权的混乱局面。笔者分析北宋“朋党”之争,出现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权利之争,同时也是为各自的政治集团利益而争。
北宋时期国家内部文人之间思想和言论不能完全统一,引起不同党派之间相互纷争,这种党派争斗发展到后期,官员们就不再考虑谁为国家出力更多,而演变成个人和之间的恩怨,严重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和军事的发展,导致北宋王朝逐渐走向消亡。
笔者通过北宋“朋党”之祸不禁怅然若失,一个强大的王朝在文人墨客,相互倾轧中不断走向没落。这不仅是历史的遗憾,也是非常值得后人反思的问题。“文人治国”到底是不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现在看来“文人治国”虽然不能负全责,但绝对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