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会为什么要除掉关羽的后人呢?

  重温《三国志》。在《三国志·关羽传》中的段落最末,南朝史学家裴松之引用《蜀记》进行注解:“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这句话很简单,总共只有18个字,却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这个悲伤的故事,得从219年说起。这一年,蜀国大将关羽迎来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他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杀得曹魏军队丢盔弃甲。曹魏大将庞德在这场大战中被俘。

image.png

  庞德是甘肃天水人,原是马腾手下的一名大将,为马腾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升为校尉。214年,庞德追随马超,投靠了汉中张鲁。215年,曹操征服了汉中后,庞德成为了曹操的部将。

  曹操知道庞德骁勇善战,是一名难得的猛将,如获至宝,拜为立义将军,封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219年,庞德奉命驻扎在樊城,对抗关羽。

  有意思的是,庞德的堂兄庞柔随马超投降了刘备,成为了蜀国大将,因此有人怀疑庞德对曹魏有二心。这种怀疑似乎有些道理,毕竟庞德已经“跳槽”了两次。庞德对此耿耿于怀,经常说:“我身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亲身自击关羽。今年我不杀他,他亦必杀我。”

  没过多久,庞德就与关羽交手。在战斗中,庞德引箭射伤了关羽。庞德顿时威震三军。庞德经常骑一匹白马冲锋陷阵,关羽军中称他为“白马将军”,对他很是忌惮。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俘获了庞德,没有计较此前庞德对自己的麻烦,好言好语对他进行劝降:“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

  庞德却对关羽和刘备破口大骂:“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既然你如此倔强,那就满足你的要求吧。于是,关羽杀掉了庞德。

  庞德共有4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叫庞会。庞会长大后,成为曹魏的将领。《三国志》记载:“会(庞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这是说,庞会勇猛刚烈,有父亲的性格特征。

  263年,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征伐蜀国时,庞会也随军出征。蜀国后主刘禅抵挡不过,献城投降。钟会、邓艾为了安抚民心,让投降的蜀国君臣受到了较为优厚的待遇。可是,庞会没有忘记“杀父之仇”,千方百计找到了关羽的后人,将他们全部杀死,为自己的父亲报仇。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当初,关羽不计前嫌,劝降庞德,属于公事公办。庞德将关羽和刘备分别辱骂为“竖子”和“庸才”,实在有失大将风度。

image.png

  庞德拒绝投降,关羽将之处死,符合当时“降则收纳,拒则斩首”的战争规则。庞德为国事而死,也无可指责。

  庞德死后,关羽善待了庞德的尸体,将之埋葬。所以,后来曹丕才能派人到庞德的陵墓里进行悼念。关羽处理得仁至义尽,无话可说。

  再说庞会,在庞德死了44年(219年——263年)后,还对这件事念念不忘,趁追随钟会、邓艾征伐蜀国时,利用职权搜寻、杀掉关羽的后代,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首先,“杀父之仇”并不成立,因为关羽和庞德没有私仇,关羽杀掉庞德属于职务行为。

  其次,就算要报“杀父之仇”,也应该冲关羽本人而去,为什么要迁怒于无辜的关羽后人?

  所以,庞会杀掉关羽后人,没有任何道义可言,理应受到唾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