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明朝和蒙古的那些事情 蒙古被赶回草原时还有百万之众为什么没有卷土重来呢
明朝和蒙古的那些事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到蒙古帝国,我们都不陌生,这个帝国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威名赫赫的,特别是从忽必烈开始,元帝国的拓张,几乎囊括了亚欧大陆。这样庞大的帝国,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蒙古铁骑异常勇猛,欧洲人将蒙古人看成是上帝之鞭,在他们看来,是因为自己前世的罪孽,导致现在世界上帝派来蒙古人来让他们赎罪。这是不是可以看成西方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呢?好了,我们不说西方人和蒙古人的故事了,我们今天来说说蒙古人和明朝的一些事情。
公元1368年,也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一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从北京逃到了中都。在朱元璋看来,你跑到中都还不行,还对我大明有威胁,你必须继续北上,于是两个月后,也就是1368年10月的时候,元顺帝跑到了上都。和北京相比,中都、上都条件是要差很多的,虽然这些都城在元朝鼎盛的时候都是豪华之地,可是元末明初的时候,农民起义是比较厉害的。特别是红巾起义,那些农民领袖,直接将元朝的这些都城都烧毁了。
所以,当元顺帝逃到中都和上都的时候,他看到的都是残壁断垣,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昔日养尊处优的元顺帝只能喝风,很是凄惨。毕竟人家元顺帝也是皇帝,所以,到上都的时候,有元朝的臣子还是前来孝敬了。有一个叫刘佶的人写了一本叫《北巡私记》的书,在书中刘刘佶描述,辽阳行省的左丞相也速不花给元顺帝带来了很多钱和很多粮食,他们临时召集当地民众,将上都修缮了一下。这一次元顺帝才安稳了。其实,当时元朝的势力还是有的,明史记载当时元朝的兵力还有百万之众,然而,当时根据后来历史的发展,当时的元朝并没有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明史·纪事本末》也有对当时元朝实力的描述:“不下百万之众,装备尚称精良,又有扩廓帖木儿等名将”。那么为什么逃往北方的元顺帝没有再取得进攻中原的成绩呢?史学家对此也有过推测,最终推测的原因是元朝君臣出了问题,元朝在战略上也出现了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历史大势。
决定战争的并不是武器,而是人。在历史大势面前,皇帝、大臣虽然能主宰很多人的命运,但是大势所趋,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当时的元顺帝虽然已经跑到了上都,元朝微弱的政治、经济中心到了上都,但是,分散的兵力并没有完全集合到上都,而且蒙古自古就是诸多部落构成的一个帝国。这样的部落情况,势必让他们在危机时刻各顾各,此时元朝中原集权已经很微弱了,其统治者根本无法将所有部落一统。
当时最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元朝的百万部队都陈兵东北和西北,这些部队的首领,元顺帝根本驾驭不了,要知道,此时已远非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所在的年代了。这里读者朋友就会说了,为什么元顺帝在北京的时候,还能够调兵很多前往南方平叛呢?其实,元顺帝在北京的时候,他还是有自己的集团的,典型的就是文官集团。这一集团虽然打不了仗,但是他们能够为元顺帝提供诸多的情报和行政命令,这就能够让在北京的元顺帝的统治进行下去,而元顺帝一离开北京,很多文官也就流失了。到上都的元顺帝或许可以建立自己的豪宅,可以快速将金钱收归到一起,但是数十年积累的文官集团是不能够在瞬间聚拢的。其实,元顺帝也不能说是一个坏的皇帝,《北巡私记》中记载,元顺帝到上都后,是非常勤奋的,有时候通宵达旦的工作,可是最后的结果呢?“无可为也”。也就是说,即便元顺帝累死,兢兢业业的处理朝政,他还是改变不了国家灭亡的惨况。这是历史走势,这是不可逆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是这样,强盛的唐朝是这样,明清是这样,元朝也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