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朱权被朱棣挟持参与靖难之役,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宁王朱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朱棣即位后,宁王朱权虽然坦然接受了朱棣对当年“中分天下”的承诺只字不提且服从安排将封地迁往南昌,但却将心中的不满一代一代传了下去,一百多年后,末代宁王朱宸濠发动了一场差点将大明分为北明、南明的大规模叛乱。
建文元年八月,燕王朱棣率燕军于滹沱河大败耿炳文率领的三十万南军,耿炳文率军退保真定,朱棣挥军猛攻两日而不能克,便转而率军去解永平之围,靖难之役暂时形成了两军相持之势。
建文帝收到耿炳文的败报后,大惊失色,急忙命曹国公李景隆取代耿炳文,并且向前线增派二十万援军,希望李景隆能率领五十万南军毕其功于一役。
朱棣对此很是不以为然,面带轻松向麾下诸将表示:“我跟李景隆从小玩到大,太知道他是什么人了,将门犬子说的就是他,建文帝让他率领五十万大军前来,我们肯定能躺赢。”
话虽如此,朱棣的心中却一点都不轻松,他深知能被明太祖朱元璋赏识的李景隆肯定不会是个草包、南军中不乏能征善战之辈,“将门犬子”、“躺赢”等语不过是安慰诸将的场面话,真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找到一支战力强悍的援军才行。
然而,在四面皆敌的情况下,哪里才能找到这样一支援军?
其实,朱棣心中早就有了答案,靖难起兵之初,他就曾对张玉等将领说过:“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彪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
朱棣的这段话说明他早已将封地在大宁的宁王朱权和朱权麾下的8万朵颜三卫精骑看成自己能否靖难成功的重要砝码。
宁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大宁,与秦王、晋王、燕王一起肩负守卫大明北部边防线的重任,人称“燕王善战、宁王善谋”,麾下有战力强悍的8万朵颜三卫精骑。
朱棣靖难起兵后,“善谋”的宁王朱权打定主意保持中立,这样做,无论谁胜谁负,他都能依靠8万朵颜精骑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理想很丰满,现实往往却很骨感,宁王朱权想要中立,结果建文帝对他不放心、朱棣早就将他和他麾下的8万精骑看成自己靖难成功与否的重要砝码。
这种情况下,宁王朱权想要在靖难中置身事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建文帝为了让自己放心,就下诏召宁王朱权赴京师,朱权仗着自己麾下的8万精骑拒绝了,建文帝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只能默认。
至于朱棣,宁王朱权认为他拿自己也没有办法。
事实上,朱棣率军解了永平之围后单骑入大宁城见宁王朱权时,拉着朱权的手表示自己后悔了并希望朱权能替自己向建文帝上一道请罪表的举动使朱权认为穷途末路的朱棣根本不可能打自己和8万精骑的主意,所以,朱权对朱棣派一些人进入大宁城采购物资的请求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朱棣一直在大宁城待了七天才向宁王朱权辞行,朱权出于礼节将朱棣送到城郊,正当朱权准备返回城中时,朱棣一把拉住了他,然后对他说:“跟我一起靖难吧!”
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宁王朱权,可是在唯一一个奋起反抗的亲信将领朱鉴战死后,冷静下来的朱权看着身边若无其事的朵颜三卫将领瞬间明白了朱棣给他玩了一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朱棣派入城中的那些人压根就不是在采购物资,而是在收买人心。
朵颜三卫本就是投降明军的元军,忠诚在他们心中毫无价值,谁给了利益大他们就跟着谁,现在朱棣给出的利益更大,他们自然就被朱棣从宁王朱权手中抢走了。
事已至此,并且在朱棣向宁王朱权做出了“靖难成功中分天下”的承诺后,朱权只能带着8万朵颜三卫精骑跟着朱棣一条道走到黑了。
随着宁王朱权及8万精骑投向朱棣阵营,当时大明几乎所有的精锐骑兵都在朱棣手中(朱棣麾下同样也有一支为数不少且极为精锐的骑兵军团)。
凭借这支精锐骑兵军团,朱棣在接下来的郑坝村之战、白沟河之战两败李景隆,为靖难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不是铁铉、盛庸将朱棣挡在了济南城下,恐怕要不了多久朱棣就能兵临京师。
之后的三年里,取代李景隆成为南军统帅的盛庸虽然多次击败朱棣,但是由于南军缺乏一支能跟朱棣麾下精骑相媲美的精锐骑兵军团,导致盛庸始终无法歼灭朱棣的主力部队。
这期间,南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朱棣的燕军却愈战愈勇。
不仅如此,原本在宁王朱权麾下的8万朵颜三卫精骑彻底被朱棣掌控,宁王朱权只能干一些草拟檄文之类的活儿。
建文四年正月,朱棣在军师姚广孝的建议下率领包括朵颜三卫精骑在内的庞大骑兵军团绕过屡攻不克的济南直接向京师进军。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率军进抵京师城下,谷王朱橞、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建文帝不知所踪,随后,燕王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朱棣即位后,宁王朱权的处境是相当尴尬,朱棣拼死拼活打下的江山凭什么分他一半,所以,当年朱棣曾向他做出的“靖难成功中分天下”的承诺对于此时的他来说无疑是潜在的致命威胁。
幸好,明成祖朱棣有意忘了当年的承诺,宁王朱权也不敢再提,才让朱权保住了命。
这种情况下,宁王朱权心中的不满可想而知。
接下来,明成祖朱棣的所作所为让宁王朱权明白了什么是“没有最不满、只有更不满”。
朱棣在京师当了皇帝,肯定不会再让宁王朱权回大宁,朱权对此心知肚明,可是,令朱权想不到的是,当朱棣询问他想将封地迁到哪里时,他先说苏州、又说钱塘,结果朱棣都找借口不同意,害怕激怒明成祖朱棣的朱权只好听凭朱棣安排,最后,朱权的封地被迁到了南昌。
尽管宁王朱权心中对此很是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永乐二年,南昌有人告发宁王朱权暗行“巫蛊诽谤之事”,明成祖派密探前往调查,结果查无实据,朱权涉险过关。
这件事有很大可能是明成祖朱棣自导自演的,目的就是为了敲打宁王朱权,防止朱权因心中不满而生出异心。
汉朝时的“巫蛊之祸”,汉武帝连儿子都能下手,更何况宁王朱权这个明成祖朱棣的弟弟呢,所以“巫蛊诽谤之事”后,深知自己一步不慎就可能粉身碎骨的宁王朱权便开始了韬光养晦。
从此,历史上少了一个“善谋”的藩王,多了一个醉心于钻研茶道、音乐、医卜、戏曲、经史等的大才子,例如有着“明代第一琴”之称的“飞瀑连珠琴”就是朱权亲手制作的。
明成祖朱棣驾崩后,宁王朱权心中积攒的不满曾有过小爆发,他故意对继位的明仁宗说自己的封地不在南昌,结果遭到了明仁宗的斥责。
此后,宁王朱权便将不满身藏于心中,直到正统十三年因病去世。
宁王朱权虽然去世了,但他心中的不满却在一代又一代宁王心中积攒着。
正德十四年六月,朱权的五世孙、末代宁王朱宸濠起兵发动叛乱。
朱宸濠起兵后本打算直接攻占南京,一旦如此,大明极有可能分为北明、南明,但是在王守仁的一系列妙计之下,朱宸濠放弃了攻占南京的打算、困守南昌,随后在鄱阳湖之战被王守仁生擒。
正德十五年年底,朱宸濠于通州被处死,宁王朱权一脉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