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七试不第的张璁,他是如何成为内阁首辅的?

  张璁(1475年12月27日-1539年2月24日),字秉用,号罗峰。后为避御讳,明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祖籍福建莆田。明朝嘉靖年间重臣,“大礼议”事件中重要人物。下面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历史上,文官谥号最高为“文正”,千百年来只有30人得到,次一级的谥号为“文忠”,这篇内容的主人公张璁就被谥为“文忠”。张璁的故事比较传奇,40岁之前还一事无成,之后犹如顿悟,进入仕途后六年就官拜宰辅。

image.png

  张璁,浙江温州府永嘉人,从小就聪明好学,博学多识,对《周礼》《仪礼》《礼记》都有很深的造诣。13岁的时候,曾作诗《题族兄便面》,自比卧龙,小小年纪就胸怀大志,亲朋好友无不惊叹。公元1498年,张璁乡试中举,此时年仅24岁,不过接下来的18年,张璁的科考之路极为坎坷,历经礼部举行的七次会试,却“七试不第”。

  屡次不中,年过40岁的张璁对科考失去了信心,决定走另外一条路,用举人的功名等待吏部派选,至少有碗饭吃。这个时期,张璁认识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名叫萧鸣凤,也是浙江老乡,进士出身,官授御史。萧鸣凤师从王阳明,很有学文,被称为“萧北斗”,更擅长“善星术”。见到落魄的张璁,他说:从此三载成进士,又三载当骤贵。

image.png

  萧鸣凤的意思是希望张璁不要气馁,回家继续攻读,不要在这里苦等干熬。萧鸣凤的话,带给了张璁希望,“璁乃归,正德十六年登第”,公元1521年,张璁会试中进士,这时已经47岁了。可是,在接下来6年时间里,张璁的仕途犹如开挂,官职直线飙升。

  嘉靖皇帝即位后,爆发了著名的大礼议事件,张璁虽然是个小小的观政,却坚定地站在嘉靖这一边,三年之后,发生廷杖事件,张璁再次趁势高升。短短六年,张璁就官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1529年,张璁官拜首辅,位极人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