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曾经的经济发展非常不错,表现在哪些方面?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南唐留给世人印象最深的,应该不是开国君主李昪,而是南唐亡国君主李煜。因为李煜不仅是南唐末代君主,更是一位文学艺术创作者,例如“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但其实南唐曾经的经济发展非常不错,给后来的宋朝在南方继续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来了解一下南唐经济发展原因及其相对性探要。
南唐经济发展的表现
南唐,为何要多一个“南”字,因为疆域范围位于南方,而南唐疆域之前的政权是杨吴,早在杨吴政权时期,当时的江南一带已经有三分繁荣景象。
对于南唐经济发展的表现,史书上大概是这样描述的:记载杨吴君主所住的淮海地区和当时的广陵地区都比较富裕,士族和百姓在一起呈现出一片和谐的社会;
还讲到江南地区荒芜的土地几乎全部被开拓完毕,乡间田野种满了桑树(为了养蚕,蚕丝是小农经济的重要商品丝绸的原材料),凭着这样的景况可以看出杨吴政权的经济实力还是比较富强的;
所以南唐疆域范围在李昪执政前就已经有一定发展经济的基础。
在李昪取代杨吴政权之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书中大概如是记载道:相比以前,南唐时期的老百姓一年比一年要丰收,且上缴国库以供兵卒和官员使用的粮食都还有富余;
说李昪有息兵安民的政策非常有效,对于南唐山泽之利(山泽之利指自然资源给人类的益处。
山泽:山川河泽,泛指耕地、森林、水域、矿产等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山川之宝造福于万民比较到位,且南唐国库的银钱收入也颇为富裕;
整个南唐民间百姓种植的农作物每年都生长得很好、一片丰收景象,文人学士都喜欢集聚在南唐,因此南唐在李昪的统治阶段呈现出一片盛世之景。
由此可见,南唐的农业非常的发达,首先农业发达说明南唐统治阶层在疆域内的农田水利建设很有建树,据了解当时南唐的为了农业灌溉便利,减轻江淮水患的危害,特意在全国各地修建大规模的陂塘(陂塘指因自然的水池加以人工的建设,以为灌溉之用的水利工程),号称溉田万顷;
农业发达的具体表现,即江淮地区的泗水和楚州等地的种植的麻成为当时的贡品,大量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处于丰收状态,还大范围普及了小麦种植,以及扬州、常州等地的茶叶更是闻名天下、甚至海外。
在古代中国能表明经济发达的领域,除了农业就是手工业的发达,而南唐位于的江淮地区,主要包括铜铁、盐业、纺织业和造船业以及造纸业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冶炼铜铁,南唐铜铁生产的代表性地区即现今的湖北黄石的大冶,并且通过此地生产的铜铁冶炼军事武器装备,当时的南唐和之前的杨吴都是依靠此地的山泽之利作为极其重要的冶炼基地。
盐业,而淮河流域的盐场分布的非常之多,对于所生产的食盐会保证分配到每位南唐百姓,百姓们只需要缴纳“盐米”即可(盐米,指南唐朝廷分配给百姓食盐,百姓按朝廷规定上缴足量的大米以换食盐)。
纺织业,南唐时期的纺织业在当时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润州的方纹绫,水波绫,纺织技术颇为高超,就连润州的锦工都引领整个纺织行业。
不仅享誉南唐,当时的整个天下人都有耳闻;在南唐时期的官员每次受到封赏,都会得到大量的上好帛品,史书记载:“升元初,许文武百僚观内藏,随意取金帛,尽重载而去”,由此可见南唐纺织业的发达和南唐国库藏量之巨。
造船业,南唐的主要疆域属于古时吴地,而吴地多是水乡,流域面积广泛,适合船业航运发展,因此造船业在吴地是有传统的。
所以南唐的造船业规模非常大、造船技术高超,因而南唐制造的战船数量多又能保证品质,据记载当时南唐的朱令赟领兵与中原最强政权后周进行作战时,就曾率“战舰数百艘”。
造纸业,南唐的造纸业也是因为占据地利之势让造纸业得以快速发展,其中宣州的“宣纸”最为有名,而且从唐代开始就是贡品之一,因此“宣纸”之名传遍大江南北,且历久不衰;
澄心堂纸、龙尾砚、李廷珪墨,号称“文房三宝”,所以南唐的造纸业与其他诸多领域都得以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良性循环发展,推动着南唐的经济进入一个比较繁荣的状态,也为后来的宋朝打下坚实的基础。
南唐经济发展的原因
第一,杨吴政权时期打下基础
五代十国之一的吴国,因为杨行密所建立,所以史称“杨吴”,这个国家建立的时候,唐朝还没有完全灭亡,而杨行密在独立之后,把当时的中国东南地区掌控在一起,对于北方的进犯都凭着实力和能力给击败了。
因此给了当时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环境基础,同时杨吴在政策上也是比较支持商业发展,所以当杨吴政权的权臣徐温养子李昪在平稳过渡为南唐政权之后,诸多政策继续延续,并没有影响到经济发展。
第二,南唐的政策
首先,本着“息兵安民”的基本国策,从不主动攻击挑衅和进犯他国,反而是想尽办法与邻国交好,对于中原地区的政权都是以上贡保和平。
从而在南唐境内的军士们开始休养生息,百姓们埋头辛勤劳作,因而江淮地区在杨吴时期的基础上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其次,对于盐场的食盐分配政策也是非常符合当时老百姓的意愿,只需要老百姓交够足量的粮食即可。
其三,在杨吴时期就以纺织品缴纳租税来代替税银,这样的政策直接刺激了纺织品快速发展起来,到南唐依然延续此项政策,所以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在南唐时期盛况空前。
其四,对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国家出面兴修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劝导百姓潜心种地和养蚕织布,政策上又轻徭役、薄赋税。
其五,南唐的统治措施里,鼓励百姓自己开垦荒地,这样对于小农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有特殊意义,招聘有农业技术的百姓进行集体经营类似农场庄园化的朝廷官家田地。
这种严密的组织生产形式,较为科学和大规模地生产农作物,此种操作有利于恢复南唐经济的发展。
其六,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且战争规模也比南方要大,所以很多战争之下的很多百姓选择逃往南方。
而南唐招安抚慰因为战乱进入南唐的流民和南唐本身就有的流民,让这些人真正融入到南唐的社会中,这些人带着北方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某些高超的手工业技术融合到南唐,推动着南唐经济的发展。
南唐经济发展的相对性
南唐终究只是偏安一隅,不管是地盘和人口,还是技术层面都是有限的,毕竟南唐的疆域范围只是当时中国的一部分,这一点不仅影响着整个南唐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左右着南唐国主对于南唐未来发展方向的想法。
经济的定义是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古代主要就是靠人工去实现的,因此在当时经济是否发达,人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环,所以南唐偏安一隅的做法从当下看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从更长远看即是弊大于利。
南唐的对外友好政策只能保一时不能保证长久。
五代十国纷争不断,特别是中原地区一直被多方兴起的政权在不断的争夺,南唐李昪的放低姿态求取和平只能在中原地区还未完全稳定的时候奏效,到后来尘埃落定,北方强大的政权就会第一时间转向南方的小邦国。
这时即使是南唐俯首膜拜都不行,必须接受北方政权的统一。
还有一点即一朝天子一朝臣,今天邻国强大的君主答应南唐的和平外交,但是等下一位皇帝上位就未必,甚至直接对南唐进攻,所以在不确定的政治局势下,经济发展会受到很大限制。
第三,在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稳定只是相对的,边境线时常遭受周边政权的袭扰,南唐需要随时准备打仗,所以要筹备足够的军需物资,这些都是在劳民伤财,在这样的局面下,南唐的经济发展直接受到影响。
第四,当时的小农经济模式本身很有局限性,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模式。同时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之下,隐藏着封建统治阶层剥削百姓的黑暗一面,因此南唐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能建立起先进的、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
第五,南唐内部并不是很稳定,反而一直存在派系斗争,原因是南唐开国君主李昪是从吴国杨家手里夺得的政权,而李昪为了平稳过渡,所以没有斩草除根,还留着杨吴派系的人,所以南唐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内乱隐患。
上述五个原因都是南唐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阻碍,也是当时大环境下,很难甚至无法解决的阻碍,所以南唐的经济只能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南唐的经济呈现一丝古代经济繁荣的景象,源于南唐统治者的政策扶持,而南唐经济的相对受限性,也是源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和政局动荡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