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人吴文英身上有什么争议?他的《惜秋华·七夕》写出与友人的离别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是南宋词坛中不得不说的一位词人,在词坛流派的开创和发展上,有较高地位。下面跟为什么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南宋词坛,吴文英是不得不说的一位词人。吴文英一生未第,布衣终身,以清客的身份寓居于幕府之中,《宋史》无传。南宋后期独具风格的著名词人,著有《梦窗词》甲乙丙丁四稿,流传的词将近三百五十首之多,南宋词人中除辛弃疾之外,作品数他最多。他把婉约词向曲幽深婉的方向发展,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词人。

  在中国词史上,吴文英也是一个引起过不少争论的词人。对他的词,历来毁誉参半。主要是距南宋愈近,批评愈多;距南宋愈远,赞赏愈多。但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都与南宋词论家张炎的评论有关。张炎在《词源》中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争论一,吴文英到底卒于何时?说法不一,夏承焘在《吴梦窗系年》中推断其卒于理宗景定元年前后,约公元1260年;杨铁成在《吴梦窗事迹考》中说是卒于德佑二年之后,约公元1276年;陈邦炎在《吴梦窗生卒年管见》(见《文学遗产》1983年第一期)中推断卒于度宗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至恭帝德佑二年间。此外还有几种说法,但均无确切考证,也无史料记载。

image.png

  争论二,人格受质疑。吴文英虽然一生未仕,布衣终生,但结交的达官显贵却不少,他既和正直无私的官员交往(如参知政事吴潜),又和阴险残暴的官员交往(如京湖制置大使贾似道,曾经害死吴潜),因此被认为品格不高尚,立场不坚定。对此,刘毓崧在《梦窗词叙》中说道:“与贾似道往还酬答之作,皆在似道未握重权之前,至似道声势熏灼之时,则并无谄媚巴结权贵的倾向。”从他一生未仕也可以看出他虽然终生潦倒,却没有向当道权贵乞求一官半职,夏承焘在《吴梦窗系年》中说道:“读其投献贵人诸祠,但有酬酢而罕干求,在南宋江湖游士中,殆亦能狷介自好者耶”,这对吴文英人品和词品的评价是比较公平的。

  争论三,吴文英的词有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评价不一。褒美者说“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以空灵奇幻之笔,运沉博绝丽之才”。“梦窗之妙,在超逸中见沉郁”。贬之者则曰“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梦窗词虽然有雕琢太过、词意晦涩以及格调不高的缺点,但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南宋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一点值得肯定。

image.png

  吴文英总喜欢独行特立,总喜欢弄点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例如,吴文英写过一首七夕词,但不同的是,写的不是牛郎织女,不是男女情深,而是与友人的离别。这首词就是《惜秋华·七夕》:

  “露罥蛛丝,小楼阴堕月,秋惊华鬓。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相逢,纵相疏、胜却巫阳无准。何处动凉讯。听露井梧桐,楚骚成韵。彩云断、翠羽散,此情难问。银河万古秋声,但望中、婺星清润。轻俊。度金针、漫牵方寸。”

  吴文英的这首七夕词,大概作于公元1245年(宋理宗淳祐五年)之后,当时苏姬刚刚离去,词人已在京城临安。写的是与友人的离别。送别总是伤感的,更何况是在七夕佳节前夕。友人的离开让那些曾经相聚的地方都变得冷冷清清,临别之际,词人还问亲人定会问友人是否想念他,其实是他想问友人是否会想念他吧。

  吴文英的这首词,初读觉得很难懂,但读古诗词这种事情,真是架不住读得多了自然就深入里面去了,感觉每一首都柔肠百转读不忍弃。读词就是需要感觉的,对自己有感觉的未必其他人能感受到,但是只要慢慢体味还是能从中读出它的妙处,就和人相处多了容易生情一样。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