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宗室为什么会选择北迁 北迁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南朝宗室为何会北迁的网友们,

  南朝宗室的流寓,无论是萧梁宗室还是陈宗室,其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主动北投,有的则是因战乱而被迫北迁或是被俘。在梁末至隋初四次大规模南人北迁的大潮中,每一次都伴有南朝宗室的北迁,本文就南朝宗室流寓北方的原因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

  南北朝时期是社会等级制度划归和分类比较繁杂,社会等级观念较为深固的历史时期,总体来看,可大致分为贵族、良民、贱口这三个较大的等级。各朝宗室毋庸置疑是属贵族的最上层,他们出身皇族宗室,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等各方面都享有特权。然而,也正是这种特权和优待也使得他们的地位和命运会随着政权的变化而大起大落。纵观近一百七十年的整部南朝历史,可以发现,每次发生政权的更替或是权利的内争,其中都会参杂着皇族宗室成员之间的相互残杀和血腥清洗。所以,一些宗室人物由于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而选择北投。这种入北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为了生存而主动北迁的。

  梁、陈之际,梁宗室成员因争权失败而主动北投的有萧悫、萧世怡和萧该。萧悫“字仁祖,梁上黄侯晔之子。天保中入国,武平中太子洗马……萧悫工于诗咏。悫曾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疎’,为知音所赏。”萧世怡,“梁武帝弟鄱阳王恢之子。及江陵之变,世怡遂被执。寻遁逃得免,至于江陵。”江陵沦陷后,“陈武帝执政,徵为侍中。世怡疑而不就,乃奔于齐。除车骑大将军、散骑常侍。”

  萧该,“兰陵人。梁鄱阳王恢之孙,少封攸侯。荆州平,与何妥同至长安。性笃学,《诗》、《书》、《春秋》、《礼记》并通大义,尤精《汉书》,甚为贵游所礼……该后撰《汉书》及《文选音义》,咸为当时所贵。”这种主动入北的宗室人物入北后,总体来说还是受到了统治者的优待,尤其是他们凭借自身在文化方面的优势,往往在文学上也颇多建树。还有一些宗室人物是在南北战争中战败,进而被俘或投降。如梁末侯景之乱前后,被俘入西魏北周的南朝宗室有:萧撝、萧济、萧圆肃、萧循。

  北入东魏的有:萧渊明、萧正表、萧祗、萧放、萧退、萧慨。江陵之变以后被俘如西魏北周的有:萧詧、萧大圜、萧大封、萧方矩、萧吉、陈昌、陈顼、陈叔宝。投奔北齐的有:萧庄、萧子宝、陈昙朗。隋统一北方以后,又先后南下灭后梁和陈,使得江陵萧梁所剩的后裔宗室以及建康的陈宗室成员全部北迁入隋,由于人数众多,故不在此一一列举,本文附表五和表七中亦有详细记载。

  除上述主动北奔、被俘或是投降等主要原因之外,还有造成南朝宗室成员的流亡的其他一些因素。一方面是由于权力的诱惑,为了自身的欲望而背逃。如萧正德,梁武帝萧衍的侄子,因不满太子之位被夺,皇帝的美梦破灭而投降北魏,希望借助北魏的军力来继承大位。萧正德此举不但没有得到北魏帮助,反而遭到北人的轻视,不得已而南归,梁武帝也未对其背叛作出实质性的惩罚。当侯景之乱爆发后,萧正德不但没有助国抗敌的感恩之心,反而为了争夺皇权,主动勾结侯景,为侯景军队渡江做内应,给原本就脆弱的梁王朝军防以致命的一击。

  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政权稳固的需要,作为人质而流寓北方各国。自侯景乱后到隋灭陈近四十年间,共有36位宗室成员流寓北朝,其中作为人质入北的有7位。侯景乱后,南方萧梁王朝动荡不安,皇族宗室成员之间为了争夺帝位,兄弟叔侄不惜刀光相见。

  为了增加自身在争斗中的实力和胜算,他们不惜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以争取北方各国的支持。如梁太清三年(549年)萧詧与萧绎争斗激烈之时,萧詧为弥补自身军力的不足,主动送世子萧嶚和王妃王氏到西魏作人质,以寄得到西魏的援助。同年,萧范为求东魏出兵讨伐侯景,甘愿送二子萧广、萧勤到东魏当人质。梁大宝元年(550年),“侯景乱,元帝结好于魏”,梁元帝萧绎亦送其子萧方略到西魏充当人质。

  梁承圣三年(554年),于谨徵萧绎太子萧方矩为质,“(萧绎)帝使王褒送之”,此外,梁元帝萧绎还以使节的名义将萧大圜和萧大封送去西魏作人质。梁太平二年(557年),徐嗣徽、任约率北齐大军进逼京邑,陈派使节请和,齐“求高祖(陈霸先)子侄为质。时四方州郡并多为宾,京都虚弱,粮运不断,在朝文武咸愿与齐和亲”,陈霸先迫于众议,乃派其侄儿陈昙朗“为质于齐”。

  除了上述以自己至亲子侄作为人质被派遣入北外,还有梁绍泰元年(555年),陈霸先以萧梁宗室萧庄为人质入北齐。无论是以直系子侄或是以他人作为人质入北,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利用入北的人质作为政治稳定的外部保障。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