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什么会如此盛行 仅仅是因为战乱吗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南北朝佛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杜牧的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相信很多人都在上学时听过,由此我们知道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佛教非常兴盛,其实在南北朝时期,又何止仅南朝佛教兴旺,北朝信佛崇佛的也不在少数,现在传世的不少经典佛像,很多都出自当时的北朝。那么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什么会如此兴盛呢?

image.png

  表面的原因是战乱

  很多人面对这个问题时,往往脑海中会想到两个字,那就是“战乱”。的确,从东汉倒台以后,紧接着就是“三国演义”,然后是“两晋风云”,再接着是“五胡乱华”,而后是“小三国争霸”,这段时期内,中原大地最不缺的就是“战乱”,而老百姓最常见的就是“改朝换代”。

  因此当时的中华,从上到下似乎都有着一股戾气,因此新任统治者上位之后,他为了是百姓安心,就开始大力推广佛教,因为佛教是劝人向善的,是可以化解戾气的,是可以新的朝代安定团结的……所以很多人基于这个原因,都认为南北朝时期,之所以佛教昌盛,是因为常年的战乱伤了民心,所以统治者要借由佛教来为百姓“安抚心灵”。

image.png

  那么这种观点对不对呢?小编认为这种观点没有错,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在这背后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佛教发展简史

  据《后汉书》记载,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原,是因为汉明帝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了西方有金人显圣,从而派人到天竺去请那边的僧人来中原做客。(了解李世民和玄奘关系的都知道,皇帝打听这些事的目的往往不是求仙问道,而是为开疆扩土做准备)当使者带着西域僧人回来时,他们是用白马驮的行李。

image.png

  因此刘庄就以“白马”为名,为远方的客人建了一个“宾馆”,又因为当初接待国际友人的地方一般叫“鸿胪寺”,所以这个“宾馆”也被成为“白马寺”,而从此以后,沙门净地也就常以“寺”为后缀。白马寺建好之后,虽然后续也有不少天竺的高僧前来布道,但是因为佛教刚来还有点水土不服,所以并没有发展起来。

  等到东汉末年,张角因为是搞封建迷信起的家,所以各路诸侯中除了信奉天师道的张鲁之外,其它人对于宗教都没有太多好感,袁绍攻打洛阳时,甚至还把白马寺给折腾成了废墟(不是故意,但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白马寺由此荒废了一段时间,曹丕继位后曾重修洛阳,他顺手也把白马寺给重新修建了起来。

image.png

  有了白马寺这个梧桐枝以后,西域又开始有僧人前来传道,但直到公元260年,我国才有了第一位皈依佛教的中原人士,他的本名叫朱士行,法名八戒(连读有惊喜)。有了一就有了二,然后有了三就有了万万千,从此佛教开始正式在中原传播,到达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发展成了能和儒学,道教并列的学说。

  佛教在南北朝发展起来的隐线

  通过佛教的发展小简史,相信大家对于佛教在历史上的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咱们接下来再回到最初的问题中去,看佛教为何能在南北朝大放光彩。

  咱们在上面一节中已经说了,佛教巅峰后才和儒学、道教三足鼎立,那么在佛教发展起来之前呢?熟悉历史,或者看过小编前面文章的朋友(《汉武帝为何不再信奉黄老之学,而开始推崇儒学,答案藏在3个字里》),

  应该还记得,在董仲舒和汉武帝成为好朋友之前,中华大地上一直都是百花齐放。

image.png

  但是自从董仲舒给汉武帝献上“天人三策”之后,能为大汉皇帝“保驾护航”的儒学就开始大行其道,其它“杂学”因为会威胁儒学的正统地位,所以也都被“罢黜”了。因为儒学给大汉刘氏一道名为“君权神授”的护身符,所以东、西两汉虽然也经历一些波折,但是还是顽强坚挺了四百多年。

  中原人在“君权神授”的光环中,待了四百多年后,“君权至上”四个字已经刻入了骨髓,如果不是老刘家逼得太紧,老百姓有可能会继续忍下去。但是随着董卓废立皇帝,大汉天子成了丧家之犬,等到曹魏篡汉之后,“君权神授”的光环已经显示电量不足,等到司马昭派人当街超度了正元帝曹髦以后,“君权神授”这个庇佑皇权的光环彻底没电关机了。

image.png

  这个光环的关机,不仅使皇权变得“亲民”,还使士大夫阶层已经信奉了400年的精神信仰也崩塌了,而曹丕继位之后,还曾通过“九品中正制”(任人唯爹)关闭了底层的上升之路,再加上东汉之后战乱不止……整个中原王朝的精神信仰,在那段时间内几乎是宕机了。

  所以从两晋开始,大家不再追求学习进步了,而是崇尚“清谈”、“玄学”这类脱离实际的行为,所以整个中华大地就像集体醉酒一样,大家除了胡扯八道之外,就是标新立异,这一时期,中原王朝的信仰代言人是以“嗑药”、“酗酒”、“避世”著称的“竹林七贤”,这种放在后世可能会把封杀的“艺人”,在当时竟然红的一塌糊涂,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社会的糜烂程度。

image.png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中华就要废了,于是这时期的统治者就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君权神授”不好使了,那么怎么办呢,给它打块补丁吧,这个补丁就是佛教。那么佛教为什么能当补丁呢?

  因为此时的佛教已经从最初的水土不服,开始慢慢入乡随俗了,这个时期的佛教,有了一个根本奥义,那就是现在你之所以这样,不是因为皇帝缺乏爱心,也不是因为官员尸位素餐,更不是隔壁老王不怀好意,而是因为你上辈子犯了错,你只要这辈子坚强忍受,下辈子你就可以咸鱼翻身。

image.png

  皇帝一看这个补丁好啊,只要把佛教的奥义传播出去,那么那些对我不忿的人,就会变得乖巧,因为他们会相信,只要他们再作恶,那么他们不光这辈子得不着好,下辈子还会变得更差,而士大夫阶层一看,也赶紧鼓掌,作为既得利益者,只要不危及我地位,那当然是越稳定越好,老百姓也纷纷给佛教点赞,毕竟“精神抚慰”既能带来快感,还不用花钱……于是得到了所有人认可的佛教,开始走向兴盛。

  小结

  从上述的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战乱,只是佛教在南北朝发展壮大的一个表面原因,而真正让佛教发扬光大的内因,是因为在汉朝覆灭以后,中原王朝的精神世界出现了裂痕,而佛教“恰好”能补上这些裂隙,所以佛教才能脱颖而出。

  我们再往深处想一想,其实通过进步而得到发展的又何止佛教,儒学在董仲舒之前早就有了,但如果不是董仲舒因地制宜地祭出了“天人三策”,那么儒学可能还会一直非主流下去,所以最后小编想说,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迎来我们自己的“兴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