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牛人侯景,一个人向三个国家宣战?

  侯景之乱是南北朝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南朝立国120多年,与北朝对抗不落下风,侯景之乱后,南朝彻底衰落,从此沦为任人欺负的弱鸡国家。侯景是何许人,为啥有这么大能量?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北朝往事:侯景与高欢

  如果没有高欢这个不世出的奇才,侯景或许早就称孤道寡了。

  侯景(503-552年),羯族人。早年在北魏六镇之怀朔镇当镇兵。

  不得不说,北魏六镇确实是北朝最神奇的名将培养基,不仅孕育了开创隋唐帝国的君臣将相,也培养出一大批世之名将。如侯景者,正此谓也。

image.png

  六镇起义爆发后,侯景随波逐流,被各股义军裹挟流离,后来百川入海,与高欢、宇文泰、贺拔岳等一同归入契胡首领尔朱荣帐下。尔朱荣被魏庄帝刺杀后,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接掌尔朱氏大权。侯景遇到人生第一个机遇。

  为什么说是机遇?

  尔朱氏以凶猛强横的部落兵力控制北魏大权,但其内部结构非常脆弱,契胡族人固然战斗力爆表,军事理念和组织形态却非常落后。尔朱荣在世时,凭借天才的军事能力和绝顶聪明的头脑,才使得契胡人百战不殆。但尔朱荣死后,族中找不出和能和他比拟的首领。尔朱兆只不过一个猛将,当不了部落首领,更驾驭不了复杂的北魏政局。尔朱荣在世时,就忧心忡忡地说尔朱兆是庸才。

  尔朱荣一死,分散在各地的尔朱氏势力马上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关西统军征伐起义军的尔朱显寿,立即被贺拔岳反手干掉。高欢也在晋州公开与尔朱氏为敌,并接连击败尔朱兆派去的讨伐军。

  四面楚歌之中,侯景如果断然出手,夺取尔朱氏兵权,就有可能借而控制北魏朝廷,与贺拔岳、高欢三分北朝。

  只可惜这个机遇侯景没有抓住。高欢消灭尔朱兆,率兵打进洛阳。侯景早年与高欢在怀朔镇素有旧交,而且大势已去,他遂部众投降了高欢。高欢对侯景之才也心知度明,立即任命他为丞相府长史,倚之为腹心之臣。

  高欢扶持元善见建立东魏,将国都从洛阳迁往邺城,高欢自己开府于晋阳,国家的重心移向北面。河南一带处于与西魏对峙的前线,常年发生战事,高欢为稳定局面,任命侯景为河南道大行台,专一负责河南方向的军政大权。这个职务,侯景一干就是14年。

  史书关于侯景的八卦很多。

  其一是侯景跟名将慕容绍宗学兵法,结果学了没多久,侯景就出了师,甚至比慕容绍宗还明,弄得老师反过头来向学生请教。

  其二是沙苑大战后,高欢忿于战败,侯景请求率精锐骑兵数千,直入关中擒斩宇文泰,以雪此奇耻大辱。高欢起初要同意,回家和夫人娄昭君提起此事,娄昭君说,以侯景之能,干掉宇文泰后他肯定不会回来。一语惊醒高欢,当即停止了这个动议。

  这种细节小段子看起来特别招人眼,很多人对之深信不疑。其实北朝史事失于荒疏,北朝武人又不像南朝文士高官,时常作些家传以记录家事,所以越是写的有鼻子有眼的,就越不可信。

  虽然不知真伪,但也反映出侯景在东魏的地位确实很高,才能也确实一不般。后来被高欢倚之为制衡侯景的慕容绍宗,实战中并不能拿侯景怎么样。

  二、造反河南:侯景同时挑战三个国家

  侯景在河南14年,一直兢兢业业为高欢镇守着南部边陲,从未有过异心。

  但547年高欢一死,侯景内心深处掩藏了半生的野心,突然之间蓬勃地爆发出来。

  野心源于十几年间对东魏将相群体的观察。

image.png

  高欢部下大将,以高岳、高昂、窦泰、彭乐、斛律金等人为主。除了高岳,其余大都是勇猛多于智略的莽将,侯景常常讥笑他们是有勇无谋、像野猪一样只知道猛冲猛打的蠢货。

  即令高欢本人,在与西魏五次大战中也暴露出长于政略、短于将略,锐于决斗、短于大局的缺点。事实上东魏第一次在野战中击败宇文泰的河桥之战,正是侯景的杰作。

  高欢唯一令他胆寒的,是他在识人用人方面的高深智慧。侯景在这方面自叹弗如,他与老上司你我心照不宣。你活着,我甘心供你驱使;你不在,天下任我所向。

  高欢临终前,干脆放弃了继续争取侯景的希望,直接向世子高澄挑明,侯景必反,但是儿子你别担心,我雪藏了慕容绍宗,你一上台马上提拔他,他是侯景的克星。

  这边厢高欢刚死,那边厢侯景探知消息,毫不犹豫地在豫州造反。

  智者善于造势,就连造反也反得别具一格。

  若换作一般人,造反就为了过称孤道寡的瘾,立即会自立为某王某帝。侯景不是冲动的人,他从来不是以力硬刚的选手。反出东魏的同时,他派人向南朝梁武帝上了一道降书,声称愿以河南之地降梁。光向梁朝投降还不够,侯景还遣使向西魏宇文泰请降,声称愿意搁双方血战十四年的深仇大恨,共同对付高澄这个黄口小儿。

  两个国家垂涎河南十四州之地,都第一时间接受了侯景的请求。昏愦老迈的梁武帝(时年84岁)迫不及待地把侯景当成了阶级兄弟,遥授侯景为河南王。西魏宇文泰深知侯景是条抓不住的老狐狸,但他也知道形势非常诱人,河南十四州处在东魏、西魏、南梁三国交界之地,侯景以一己之力势难独存,如果冒险一搏,未尝没有趁乱得子的可能。

  西魏、梁朝在互相不知道对方已经接纳侯景之降的情况下,同时派兵策应侯景。

  一人造反,三国同时开动,处于风暴之眼的侯景,着实是位造势大师。

  侯景叛乱区域

  高澄相继派韩轨、刘丰、高岳等大将率兵进攻豫州,侯景从荥阳南撤至长社,与东魏军对峙。西魏援军东出弘农,在东魏军侧后制造威胁。梁军也北上夺占汝南一带,并以一部主力北出淮水,进攻东线重镇彭城。

  高澄三面受敌,一时间被侯景作弄的狼狈不堪。

  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北方极有可能打破二强并立的局面,恢复当年五胡乱华时诸国并立的局面。这正是侯景最终极的打算,所谓投降西魏、南梁都只不过是个幌子。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南梁,首先崩盘了。

  梁军在东线发起的攻势本来最具威胁力,吸引了东魏军大量主力。但数十年未经大战的梁军腐败不堪,在坐拥优势兵力的情况下,被东魏名将慕容绍宗击败。被高欢、高澄父子寄予厚望的慕容绍宗掉头进入河南,集中火力进攻侯景。

  慕容绍宗一反诸将火急火燎的状态,对侯景实施对耗战略,凭借东魏强大的国力后盾,一点一点消耗侯景的实力。

  西魏援军到达河南与侯景进行了有限接触,惊恐地发现其与南朝勾结。侯景打算继续诱骗西魏诸军来援,西魏人发现上当,在边境积极地集结军队,准备进攻这个无耻的骗子。

  梁朝在彭城大败后有了心理阴影,豫南方向的援军迟迟不敢北上。

  诸方援军断绝,侯景陷入孤军作战之困境,偏偏慕容绍宗又掐准了他的死穴,侯景连战失利,最终在涡阳被慕容绍打垮,手中四五万人大部被歼。

  侯景率800残兵南渡淮河,逃入梁朝寿阳郡。

  梁朝众臣本欲收拾掉这个危险的瘸子(侯景一条腿短,走路跛行),但梁武帝又想留着他制衡北朝,政策来回变动。后来侯景获知东魏、梁朝意欲讲和,还想把他当战利品送还东魏。走投无路之下,侯景断然据寿阳造反,目标直指南梁的政治心脏——建康。

  三、8000人灭掉南朝

  侯景在北朝作战多年,是与高欢、宇文泰齐名的统帅之才,虽然晚节不保,最后沦为东魏众将练兵的肉靶子,但功力还在,拿到南朝对比,几乎无人可敌。

  所以他敢只以8000人马起兵——即使是这8000人,也是他在寿阳城闭城大抓壮丁拼凑起来的。这份勇气,实在大的吓人。

  梁武帝起初并没当回事。他调集四路大军,由皇六子邵陵王萧纶持节,都督各路兵马十余万人围剿侯景。

  侯景进军路线

  侯景何等人也,他在北方见惯了各种形式的战争。梁军虽然势大,但诸部之间相隔数百里,包围圈根本衔接不起来。侯景敏锐地率军脱离寿阳,一头扎进东南腹地,从历阳渡江,昼夜兼程杀奔建康附近。

  梁军当时是内轻外重的格局,诸方镇拥有强兵,京师直接指挥的兵力却仅有一两万人。侯景渡江后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为了扩充实力,他把沿路抢掠的子女玉帛全都赏赐给部下士卒,又不断收编梁朝溃兵,队伍居然渐渐庞大起来,杀至建康台城时,居然也有了数万之众。

  梁武帝在位四十余年,执政晚期政治非常腐败,内有奸佞用事,外有诸子争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北伐战败、十余万人打不死侯景,都是比较极端的表现。之所以没有立即崩溃,全靠梁武帝积累数十年的超高威望在维系。

  侯景直取建康的策略,无情地击中了梁朝的死穴。如果他一直困守寿阳,虽然不至于被梁军击败,但梁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一城与一国相抗,绝无胜算。此时直击建康,切断与梁武帝与外界的联系,中枢一乱,梁朝立时就会陷入混乱。

  事实也正是朝着侯景预判的方向发展。侯景乱军围攻台城,虽然百般进攻无法得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梁朝中央的权威一点点丧失,国内矛盾逐步激化。

  以荆州刺史萧绎(第七皇子)、益州刺史(第八皇子)为首的外镇势力,都坐观建康被围而不出兵勤王,内心不过是希望叛军干掉梁武帝,他们好起而争取皇位。其余各镇勤王军见皇子都不愿救亲爹,也都消积不战。

  可怜建康城坚守五个月,终因外援断绝,粮尽力竭,被侯景攻入城中。梁武帝父子被生擒,梁朝第一次被灭亡。

  堪叹侯景以败亡之余数百残兵,居然入人之国、夺人之地、陷人之都、执人之君,南北朝二百余年历史,从未有这样辉煌而怪诞的胜利。

  侯景结发从戎,从来都不靠蛮力与人争斗。善于造势、善于批亢捣虚,是其军事思想中最突出的特点。

  然而月满则亏,日中则昃。这样的行事特点,能令侯景在南北朝三国对峙的乱局中造势取利,却无法在取得胜利后保持状态。攻取台城是他一生功业的顶点,然而当他以并不强大的力量,面对梁朝真正的实力派的围殴时,他终将露出那强大面具背后的虚弱。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