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氏一族:明代稳定西南边疆的安全至关重要

  明朝,封建社会时期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靖难之役的发生,改变了明朝皇帝承袭的结构,使朱元璋坚守的嫡长子继承 制变成妄想。

  以靖难之役为导火索,同时也对明初朱元璋时期建立的边防卫所体 系形式冲击,此时西南边疆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靖难时期人际关系的考察发现,云南沐氏对于稳定西南边疆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留镇云南继续平叛

  洪武十六年三月,以傅友德为首的征南军,经过曲靖、大理等几大战役后,元军残余势力梁王被消灭,大理段氏地方政权被征服,云南初步平定。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历来都是叛服无常,当面对强大的中央王朝军队时,除少数顽固者反抗之外,大部分都是迫于无奈表示归顺,当中央王朝军队撤走后,少数民族首领又会相互结盟,反对朝廷的管理。

  1.初入云南

  尤中在《云南民族史》中说道:“明朝军队初入云南时,就积极打压以段氏为首的白族和彝族的土官,这些土官有的直接被打败,有的害怕直接投降,不再反抗,他们乐意当夜郎王而不愿受制于封建中央。所以,一旦有机会,他们总想利用自己的地方武装和在本民族中的影响而发动叛乱,重新把他们那种自我封闭的堡垒建立起来。”

image.png

  在招谕傅友德、蓝玉、沐英的旨意中,要求傅友德、蓝玉归朝,沐英统兵留镇云南,管理统治云南地区。从洪武十六年三月初一到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止,沐英奉诏镇滇九年多的时间里,事实证明沐英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在西平侯平滇的基础上,进一步反对地方割据,反对国家分裂。

  在明军主力班师后,沐英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一方面采取恩威并重的方式,首先以抚安、威服等礼遇的方式劝说,这类有武定商胜、丽江木氏、蒙化左氏等土司。另一方面,必要时以铁血手段,采取武力征讨的方式,平定数起变乱。平定越州阿资之乱。

  曲靖军民府越州土酋阿资叛乱是明初云南地区叛乱规模较大的一次土司武装叛乱。洪武二十一年,“越州土酋阿资与罗雄州营长发束等叛,命总兵官西平侯沐英会征南将军颖国公傅友德将兵讨之,阿资者土官龙海子也。”阿资在西平侯沐英与颖国公傅友德的联合攻击下,与洪武二十二年正月兵败普安,阿资逃回越州。

  逃回越州后,阿资不但不降服,还想要利用其有利的自然地理条件,继续与明军做斗争,甚至扬言说:“国家有万军之勇,而我地有万山之险,岂能尽灭我辈。”二月,沐英再次派遣都督宁正跟随颖国公傅友德进攻越州,这次阿资老巢被灭,明军斩首阿资同伙五十余人,俘获马、牛、羊等大量物资,阿资遂逼迫与其母亲投降明军。

  2.恩威并施

  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征南将军颖国公傅友德等班师离滇。阿资于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再次叛乱,阿资再次战败。沐英为了尽量避免战争,减少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和谐发展,请求朝廷罢兵。平定麓川思氏之乱。

  麓川,又名“百夷”,自秦汉以来,对中原王朝叛服无常,元朝开始臣服于中原王朝。整个明朝,麓川一直都是明朝西南边疆安全的重中之重,麓川宁则边疆宁。

image.png

  洪武十六年,思伦法通过隐秘带走指挥使的方式,竭力阻拦明兵南下。沐英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力求以和平方式解决双方的冲突,遂派遣部将郭均美前往麓川,与思伦法讲明利害关系,思伦法最终释放王真,表面上同意归附明王朝。明朝廷则是继续推行羁縻政策,设置“麓川宣慰司,”命思伦法为宣慰使。

  洪武十七年八月,明朝改“麓川宣慰司”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赋予思氏对平缅路的管辖权的法律意义。此后麓川思氏多次叛乱,企图内侵,于洪武十八年侵略景东府。麓川土官思伦法多次内侵,战火不断扩大,身为镇守总官兵的沐英为了维护明朝的安全以及履行自己职责,与思伦法叛军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战争。

  第一次为摩沙勒寨之役,洪武二十一年正月,思伦法所属土兵侵犯马龙他郎甸长官司摩沙勒寨,沐英派都督宁正率军阻止,并击败进犯的思伦法部队。第二次为定边之战,同年三月,思伦法率大军权力进攻楚雄府定边县,并且与广西、东川等府的土官相互勾结,想要两边夹击,以报摩沙勒寨之仇。

  此时距沐英镇滇已过去五年有余,长久征战沙场,富有战斗经验,一面为将士加油打气说:“百夷愤摩沙勒之败,乃敢大举入寇。夫兵愤者必败,若等但戮力,歼之必矣。乃选骁骑三万,昼夜兼行,凡十五日抵贼营,与之对垒。”

  一面挑选精兵,快速赶往定边敌营,做好防备。定边之战,明军初战告捷,士气大振,最终大败敌军,收获颇多,敌军伤亡惨重。此战之后思伦法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力量与明朝中央政府相抗衡。沐英镇滇十年,不断平定叛乱,为了维护西南边疆安全,恢复稳定,保证西南与内地的交通联系。

  二、发展云南经济文教事业

  元末明初,天下动乱,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云南也不例外。首先,云南位于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对外交通不便,再加上云南民族种类众多,与内地各地区、各民族交流交往相对困难,因此很难通过正常发展吸收内地较为先进的知识文化和科学技术。

image.png

  其次,云南地形复杂,山地与坝子交错分布,内部交通不发达,农业生产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这对于本地区内部的经济文化发展、交流合作具有阻碍作用。云南平定后,沐英作为镇守总兵官留镇云南,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缓和民族矛盾,稳定政局,极力恢复经济,发展文教事业。

  1. 发展屯田,劝课农桑

  生长在乱世的沐英深深知道,想要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恢复发展经济是首要任务。洪武十六年,明太祖谕令沐英留镇云南之时,又授予沐英“便宜行事”的权力,让沐英自行处理有关云南的移民以及屯田的事宜。

  当时明统治者宽待云南地区,长达几年不收取赋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云南地区发展留取修复时间,有利于促进云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沐英在发展军屯的同时,也注重商屯、民屯,积极鼓励移民垦殖。所谓商屯就是指由商人经营边疆的屯田,收取粮食后交给当地官府,换取盐引得到许可贩卖一定数额食盐的制度。

  通过鼓励商屯的办法作为补充,虽然产出的粮食比不上军屯,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云南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根据《明实录》《滇史》等资料记载,沐英镇滇期间移民入滇屯垦的有洪武二十二年,从江南、江西约二百五十万人口进入云南屯垦;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又准许湖广、江南大约八十万民众入滇屯种。

  2. 兴修水利,发展交通

  水利和交通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云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平侯沐英及其子沐春都十分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充分利用水利资源。

  首先是疏通滇池,由于元末明初战乱,云南水利事业废弃,滇池水系生态系统破坏,“以滇池末流浅狭,霖雨泛滥,濒池之田,不可以稼。”其原因是滇池出水口年久失修,大量淤泥堆积所致。沐英主动召集人手疏通滇池出水口,滇池水位下降,沿池水患消除,庄稼丰收。

image.png

  以后规定每年滇池沿线各县轮流对出海口修缮,此后数十年间,滇池没有发生过较大水灾。第二任云南镇守总官兵沐春也特别留意云南水利事业,汤池渠的修建就是沐春为云南水利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3. 修建学校,发展教育

  沐英从小被朱元璋收养,马皇后也对沐英“视如己出”,从小就跟随太子朱标一起接受皇家教育,在朱元璋长期的教育培养下,受到朱元璋的影响,沐英也非常重视教育。

  沐英从小智勇双全,在镇滇期间重视发展教育,这跟其从小受到朱元璋的影响,注重兴办学校和自身的学习有重大关联。沐英翻新元朝云南府学旧址,重新修建云南府学,同时也从民间中选取热爱学习的人士进入府学学习,教授他们学习礼仪。

  沐英也非常重视自身的学习,同时留下不少传世作品。清末民初陈田在其所辑《明诗纪事》中记载道:“史称黔宁(指黔宁王沐英)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生讲说经史,及观其《赠掌记刘彦昺之东阿》诗,亦彬彬乎雅音也。”

  沐英通过以身作则,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优待文人,发展儒学,对当时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云南边疆的文明发展进程,缩小了与内地的差距。

  三、沐氏对云南及明朝的影响

  历代黔国公通过政治、军事和经济联合的手法,征服云南土司,在云南地区建立统治地位,侧面强化了沐氏家族在云南的统治地位。明孝宗时期,有大臣上奏说:“以沐氏镇守云南,民夷信向,沐氏安则一方安。”

image.png

  这也深刻的反应出沐氏在云南的重要影响。沐英在滇的一些举措,对明朝政局也产生了影响。首先,云南的平定,彻底消灭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以及获得大理段氏的归附,建立了明朝对云南的统治秩序,实现国家统一。

  第二,平定叛乱,致力于发展地区的经济文教事业,推动经济发展,为百姓提供丰富的物资生活,使其安居乐业稳定发展,既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又有助于云南安稳局面的后续发展。沐英在云南大力发展经济,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在客观上为明初多战的局势提供了物力、财力支持。

  第三,云南的稳定,符合朱元璋的国家疆域观,他自认“始受命之君”,云南在他看来,早就是明朝的领土了。云南的稳定,消除西南边疆地区对明朝统治构成的威胁的不定因素,有利于集中力量应对北方边疆的战事。

  结语

  明太宗朱棣在稳定西南边疆后,将重心转向北方,永乐中后期开始,明太宗朱棣五次亲征蒙古,深入漠北,迁都北京,在东北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等措施都是建立在西南边疆安全的基础上。

  历代都比较重视对西南边疆的治理与经营,将西南边疆的安全与国家稳定相联系,明朝也同样如此。明初发生的靖难之役,其性质是皇室内部对于最高权力的争夺,但其背后隐藏的边疆安全问题,以及对边疆安全问题的解决,对明朝的统治具有深远影响,最终奠定了明朝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