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为何会被称为百花之王?经过了什么样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牡丹享有“国花”的尊崇地位。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尽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女娇万态破朝霞。(唐·徐凝)

  牡丹是原产于中国的栽培植物,因为花色艳丽,冠绝群芳,被古人视为雍容华贵与繁华昌盛的象征,称之为“花王”(也称富贵花)。洛阳因为气候温和,土质肥厚,雨量适中,盛产牡丹。因此洛阳牡丹是中国牡丹的杰出代表,被誉为“洛阳牡丹甲天下”。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营造东都洛阳,由工部尚书宇文恺全权负责,因此宇文恺在城西营建皇家禁苑—西苑。西苑北至邙山,南到洛河,面积很大,约400平方公里。苑内广建豪华宫殿与湖泊假山,种植奇花异卉,养殖珍禽异兽。自此牡丹引入洛阳,开始了洛阳牡丹1400多年的栽培史。

  洛人宋单父,字仲孺,善吟诗,亦能种艺术,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亦不能知其术。上皇召至骊山,植花万本,色样各不同,赐金千余两,内人皆呼为花师,亦幻世之绝艺也。(柳宗元·《龙城录》)

image.png

  唐朝时武则天称帝,以洛阳为神都,不仅把各地的牡丹移植到洛阳,还经常带领百官游园赏花,使得洛阳牡丹的栽培进入繁盛时期。许多唐朝诗人对当时洛阳牡丹的繁盛写诗称赞,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如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朝时洛阳还出了一位种牡丹的园艺大师宋单父,能够种出上千种不同颜色的牡丹,争奇斗艳,十分美丽,被人赞为花师。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北宋时洛阳牡丹到达鼎盛,进入“甲天下”时代,城内种植大量牡丹。当时洛阳南部的伏牛山、西部的崤山、北面的邙山,也分布着大量的野生牡丹。西京留守钱惟演不仅举办花会,与全城百姓欣赏牡丹,还把洛阳牡丹中的“姚黄”送往京师,供皇帝与内廷欣赏。北宋词人欧阳修更是对洛阳牡丹大为称赞,不仅写出了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还留下了“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的千古名句。

  北宋时洛阳牡丹品种很多,代表性的品种有姚黄、魏花、细叶寿安、鞓红、牛家黄、潜溪绯、左花、献来红、叶底紫、鹤翎红、添色红、倒晕檀心、朱砂红、九蕊真珠、延州红、多叶紫、粗叶寿安、丹州红
莲花萼、一百五、鹿胎花、甘草黄、一擫红、玉板白等数十种代表。

  洛阳牡丹的数十种代表品种里,尤以姚黄、魏花最为出名。姚黄为千叶黄花,由洛阳的一位姚氏民众栽培出来,被赞为牡丹中的“花王”。魏花出自魏仁溥家,有一位砍柴的樵夫从山中采来卖给魏仁溥,由他栽培而发扬光大,被赞为牡丹中的“花后”。

  北宋灭亡后,天下大乱,洛阳多次遭遇战乱,走向衰落。洛阳牡丹也因此没有了北宋时的那么繁盛。元明清时期洛阳不仅失去了都城的地位,也不再是河南省省会,洛阳牡丹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出名。清朝末年牡丹当选国花。

image.png

  1954年国家确定洛阳为重点建设城市,洛阳开始重新走向繁荣。1956年洛阳在东周王城的遗址上修建王城公园,栽植牡丹将近2万株,有320个牡丹品种。自此王城公园成为洛阳观赏牡丹最重要的地方之一。此后洛阳又修建西苑公园、洛浦公园、牡丹公园、神州牡丹园、中国国家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等多个牡丹栽培场所,洛阳牡丹再次进入全盛时期。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1983年洛阳开始举办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主会场:王城公园,辅会场:神州牡丹园,洛阳国花园等),洛阳牡丹也开始全国闻名。目前洛阳是中国牡丹品种的重要资源宝库,品种的数量达到1200多个,不仅是中国牡丹资源的重要分布地和最早的栽培地,也是世界牡丹的栽培与生产中心之一。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形美、香浓闻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