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姓朱,百姓要如何避讳“朱”这个字?他们不能吃猪肉了吗?
对朱元璋如何避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时候的中国,天子是九五之尊,是至高无上的,其皇室贵族也是高高在上的。为了维护皇帝及其家族的尊严,可是存在着许很多多的忌讳。
避讳,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如果一个皇帝的名字中有某个字,那么那个朝代就要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那个字,以示尊重。在古时候有一个避讳的总原则,那就是《公羊传·闵公元年》中说的''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隆礼重法,君臣父子妻妾的关系更是不能逾越,同样,也很注意避讳这一件事。汉代推行察举制,但因为东汉皇帝刘秀名字中有“秀”,便称''秀才''为“茂才”;
至圣孔子的后裔名叫孔莽,但因其生活在西汉末年,且那时王莽篡权夺位,自称皇帝,无奈之下孔莽只能改名为孔均;唐朝初年的宰相裴世矩,因逃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不能去“世”,只能避讳改称裴矩。
在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明王朝,避讳更是不能少的。可是“朱”与“猪”同音,按常理里来说,猪这个字更是要避讳的。那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就不能养猪、杀猪、吃猪肉了吗?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百姓出身,自知民间疾苦,设身处地地为百姓着想。明太祖朱元璋便机智地想了一个办法,让百姓可以即避讳“朱”这个字,又可以安安心心地享用猪肉,于是他马上颁布了一个法令,把猪这个字换了一个新的名字,那就是“豕”或“彘”。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给猪改了新的名字,还颁布了新的法令。他在《大明律》(注1)中加上了
“凡上书,若奏事误犯御名及庙讳者,杖八十。余文书误犯者,笞。若为名字触犯者,杖一百。其所犯御名及庙讳,声音相似、字样个别,及有二字止犯一字者,皆不坐罪。”这一条。通俗点说就是如果你冒犯了皇室的名讳,那我就用刑惩罚你,如果只是音同形不同的,和只冒犯了御名或者庙讳其中的某个字,那那不用担心,依据《大明律》你是无罪的。
起于周,定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两清的避讳制度在我们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可是它确实是那些时期里规范君臣关系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