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相近制度又相同 两者的皇帝为什么是两个极端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清皇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image.png

  清代小皇帝(剧照)

  明清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他们在制度和治理模式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清承明早已成为历史学家们的共识。但是这两个在制度和时代都如此相近的国家他们两朝的帝王却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特征。清代皇帝勤奋刻苦的名声在我国古时候历代皇帝上都可以排在首位。

  清代有一部专门记载皇帝起居和日常生活的《清代皇帝起居录》中有记载康熙皇帝“初四日辛亥,早,上御乾清门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初五日壬子,早,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官员谢恩毕,回宫。”

  书中类似于此的记载数不胜数,通过这本起居注我们可以看出清代皇帝的一天都在处理公务中度过,从早上四五点上朝到晚上日落后休息,都不曾懈怠。而对比起清朝皇帝的自律与勤勉,明朝的皇帝就显得格外不称职。

image.png

  明代

  明朝可谓是我国古时候历史上出现个性十足的皇帝最多的一个朝代。除了建国皇帝朱元璋和最后企图力挽狂澜拯救明朝却失败了的崇祯皇帝,其余的帝王们都在“不务正业”将明朝一步步带向灭亡。

  《明史》有载“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所以为何时代如此相近,制度如此相同的两个朝代,皇帝的品性会出现近乎两个极端呢?

  夺取政权的受认可度不同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古时候大一统朝代中为数不多的由少数民族夺取中原政权而建立的朝代。汉族人口基数的庞大必然决定了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而明朝是由朱元璋一介汉族农民通过起义获得的政权,农民的身份本就帮助朱元璋在这个以农业为根基,农民数量众多的农业大国中获得了人民的好感。

image.png

  清朝

  明清两代,一个是推翻少数民族统治,建立汉族政权而另一个是推翻汉族统治建立少数民族政权,如此鲜明的反差其中给两朝皇帝所带来的的利与弊不言而喻。

  1.清朝皇帝生于忧患

  作为侵入中原推翻汉族政权的满族政权,清朝皇帝一直生活在害怕被逐出中原推翻政权的危机之中。自清朝建国以来,“反清复明”的呼声在全国各地响应不断,一正统皇室自居的明代遗留贵族也一直在四处召集有志之士,企图推翻清王朝重建明朝。在这种压力之下,清代的皇帝们深知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不足以服众,同时,满族一直居于白山黑水之间,经济文化也确实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

  在自身的不足与外界的压力之下,清朝皇帝只有通过学习与勤勉的治理国事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拿出实绩来获取汉族人民的臣服之心。所以,在这种压力之下,清朝世世代代的皇帝都不敢懈怠放松,以一种高度的自律来丰富自身学识,治理国家朝政。如此一来,康乾王朝的繁盛让反清复明的呼声渐渐降低。

image.png

  康熙

  2.明朝皇帝死于安乐

  明朝的建国皇帝是出生草根的朱元璋,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凶残无道的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朱元璋汉族农民的身份让他获得了大多数汉族人民的认可,同时他能够勇敢地与暴虐的元代统治者斗争并拯救被元代统治残害的人民也让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敬仰。这样一来,朱元璋的政权可谓是名正言顺受到万人的期待与推崇,明代便在这种没有外界压力的环境中开始了。

  常言道压力便是动力,没有了外界的压力,除了刚刚建国的前几任皇帝勤奋努力的为明朝的政治经济构建了合理的框架,之后的皇帝都在前朝皇帝所构筑的框架下安逸的活着。在这种安逸无所事事的氛围中,不少皇帝为了消遣生活转而将精力投入别处,比如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姐弟恋皇帝”朱见深、“、媚药皇帝”明穆宗朱载垕,这些可以被称为“奇葩”的皇帝都在恍恍惚惚中过完了自己的皇帝生涯,明朝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走向下坡路。

image.png

  朱元璋

  政治体制的区别带来的差异

  明清两代虽然都是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并且清朝也大部分继承了明朝的一系列制度,但是在政治体制上所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差异和明代特有的宦官掌权的现象,给明清两代的皇帝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明代皇帝从具体政事中解脱出来

  明代所设置的内阁制度极大的解放了皇帝,皇帝不再需要事无巨细的自己亲身处理每一件政事,明代的皇帝们只需要在内阁对事物进行详细的“草拟”之后进行“批红”给出一点自己的意见。国家的一些朝政大事也会交由六部进行处理,六部处理完成之后,皇帝只需要过目一下,看看是否对处理的结果满意即可。

  “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批之,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略为改正。”

image.png

  清代内阁大臣

  由此可见,明代皇帝真正自己亲自处理的朝政要事不过二三,那么这样明代的皇帝们就有充足的时间来释放自己的“个性”了。除了内阁的制度给明代皇帝带来的便利,明代后期,宦官的掌权也让明代皇帝所需要自己处理的事情变得更加少,甚至明代后期有不少皇帝,将朝政大事都一律交由宦官处理,自己完全不管,专心发展自己的“个性”去了。

  正是皇帝的纵容,让明代后期出现了不少可以在朝堂之上只手遮天的大宦官,如魏忠贤。这些大宦官利用皇帝的信任在朝堂之上搅弄风云,迫害忠臣良将,让明代的晚期显得黑暗无比。

  2.清代皇帝集权意识较强

  与明代皇帝放心地将权力交由内阁和宦官不同,清代皇帝也许是吸取了明代宦官掌权所带来的弊端的前例,清代皇帝对于权力的控制达到了历朝历代的巅峰。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image.png

  明代宦官

  清代皇帝的指令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直接发给中央或地方各机关各行政直接负责人,清代皇帝命令也并不需要经过六部,直接发送给前方统帅。皇帝可以以“密令”的形式,直接给各级部门传达自己的指令。皇帝需要事无巨细地躬身亲为,所以他们每日都非常的忙碌,为了能够处理好国家大事,安排好时间自然需要他们自律的品质。

  总而言之,明清两代皇帝能够在个性上形成如此巨大反差,不仅有外部因素,更包含内部自身的原因。二者性格的迥异给两个王朝带来了不一样的风貌,明代是一直处于一种下降的趋势而清代则在中间出现了康乾王朝的繁盛局面,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皇帝的个人性格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有着多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清史稿》

  2.《清朝皇帝起居录》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