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曹爽已经掌握了天下大权,为什么还是败给了司马懿?

  东汉末年时期,魏王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而建立了曹魏政权,正式宣告了汉王朝灭亡。不过曹魏政权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先后历经魏文帝曹丕与魏明帝曹叡等五帝之后,就被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给取代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明明曹爽已经掌握了天下大权,为什么还是败给了司马懿?

  曹魏景初三年(即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在他去世之前,任命了司马懿与曹爽为皇位继承人曹芳的托孤大臣。不过曹爽在成为托孤大臣之后,就凭借自己是当今皇帝曹芳叔父的身份,很快成为了曹魏政坛上的一颗新星。为了造成自己独揽大权的局面,曹爽通过一系列手段限制了司马懿的权利,比如将司马懿提拔为没有实权的太尉,任命自己的宗族兄弟在军中担任要职。

image.png

  这一切看似将司马懿给架空了,但实际上,司马懿可是历经曹操、曹丕、曹叡等三代帝王的老臣,其在政坛上苦心经营了三十年,怎么是曹爽能对付的。不过这一切都怪曹爽太过妇人之仁了,一方面对司马懿不断打压,但另一方面却并没有对司马懿赶尽杀绝,最终以至于养虎为患,发生了高平陵事变。

  其次,魏明帝曹叡去世之后,就留下了皇后郭氏以及曹芳这对孤儿寡母。按理说,皇帝年幼,其母皇太后就会通过“垂帘听政”来辅助自己的儿子来处理朝政。所以曹爽在打压司马懿的同时,还迫使郭太后迁到永宁宫,以便自己更好地专权擅政。因此,郭太后虽然一时难以奈何不了曹爽,但却在后来的高平陵之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时,就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洛阳的各个城门,从而掌握住了京师的军政大权。

image.png

  最后,人一旦掌握了大权,就会生出刚愎自用的特性,曹爽就自然也不会例外。曹爽在担任托孤大臣之处,还是会找司马懿商量如何处理政务的,可是随着权利的越来越大,曹爽就听不见任何人的意见了。最致命的就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之前,曹爽很喜欢游山玩水,曾多次带着众多身兼要职的兄弟一同出洛阳游玩。但当时担任军师、大司农的桓范就劝解他说最好留几个兄弟留守洛阳,万一发生什么变故,还能掌控大局,不过这个建议却被曹爽拒绝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司马懿趁曹爽以及他的兄弟们出洛阳游玩时,将洛阳城给控制住了,从而顺利发动军事政变。虽说司马懿控制了都城洛阳,但世事无绝对,只要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将小皇帝曹芳挟持到许昌,未尝不是一条退路。但很可惜的是,曹爽选择了向司马懿投降。

  因此,史学家陈寿是这样评价曹爽的:“爽德薄位尊,沈溺盈溢,此固大易所著,道家所忌也。玄以规格局度,世称其名,然与曹爽中外缱绻;荣位如斯,曾未闻匡弼其非,援致良才。举兹以论,焉能免之乎!”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