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倭寇为什么那么厉害?明朝为什么无法彻底歼灭倭寇?
明朝倭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首先,是利益不对等。
明代的倭患,与历代北方游牧民族之患,本质上是相同的。明代时期,全球不约而同进入一个大航海时代,使得一向风平浪静的沿海,不得不面临来自海洋的威胁。
倭患与北方之患一样,人家打过来,是冲着利益的,有利可图。但是你打过去,吃力不讨好,也没有什么可以捞的。这就是利益的不对等,所以非常麻烦。
明代的倭患为什么很厉害呢?
第一,是航海技术推动的。以前要跨越大海,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到了明代,中国有郑和下西洋,欧洲可以航行大半个地球到中国,海洋就不成为不可逾越的天险了。日本在航海上虽然不如欧洲,跑到中国来混,还是可以的。
第二,与明朝海禁有关。明代奉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制度。这种制度,为了突出上国地位,高价购买外国商品,以显示优待远夷的大国肚量。但是时间长了就吃不消了,所以大明帝国对朝贡贸易的热情逐渐降低。既然官方贸易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小,私人又受制于海禁政策,片板不得出海。在这种背景下,走私贸易的兴起便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促成海盗集团的兴起,这些海盗,就是倭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倭寇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
我们不要以为倭寇都是日本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海盗。倭寇只是一个统笼的称呼,既包括日本的武士、浪人、商人、无赖、冒险家,也包括中国的海盗甚至葡萄牙人,只是其背后的靠山乃是日本诸藩的领主贵族。
所以,倭寇屡屡钞掠东南沿海,就是来抢财抢人,来一趟就能发一笔财。
其次,嘉靖倭患时,大明帝国不具备远征日本的实力。
据统计,洪武一朝有纪录的倭人入寇四十四次,永历一朝二十七次,宣德一朝六次,此后百年,虽偶有零星游兵散勇之倭寇,不足以为大患。但是,到了嘉靖年间,倭寇终于酿成大患。
最初,朱元璋把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因为当时倭患并不严重。可是到了嘉靖时,明代的国力已经谈不上强盛了,在军事上更是非常差劲。嘉靖初期的大明帝国在海防上漏洞百出,军队战斗力差强人意,战船的数量缺额严重,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海上力量已经一落千丈,海洋防卫形同虚设。这种掉以轻心的国防已使国门向倭寇打开,没有防御纵深体系的海岸线成为海盗们肆意劫掠的财富后花园。
当时不要说远征日本,就是要在海上防倭寇都防不住。当时大明军界在抗倭问题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海防论,一种是陆防论。海防论以胡宗宪、俞大猷为代表,特别是俞大猷,一直鼓吹海上防御是首要任务。他说:“倭贼之来必由海,海舟防于海,其首务也。”“倭贼骄悍,攻之洋中,我得上策。”
另一种观点以谭纶、戚继光为代表,强调应以陆地野战为主。谭纶认为:“自有海患以来,未有水兵能尽歼之于海者,亦未有能逆之使复回者。”戚继光认为:“水陆兼司,陆战尤切。”
最后证明,在海上防倭寇是防不住的,最后戚继光的看法占上风,采用“大创尽歼”在陆地上歼灭来犯之敌,这才平掉倭患。所以,大明的海上力量,并非想象的那么强大,防御倭寇都成问题,更何况是远征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