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两次下令将全国数万尼姑押解进京,背后有何用意?
大家好,这里是为什么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永乐十八年,明成祖朱棣两次下令:“凡北京和山东境内尼及道士悉捕至京师诘问之”“凡军民妇女出家为尼及道者,悉关京师。”一时,数万名尼姑和道姑被逮入狱,接受诘问。六根清净的尼姑和道姑究竟犯了什么事,竟让朱棣如此紧张呢?
这还得从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说起。
朱棣靖难的战场主要在山东一带,受战争影响,山东百姓流离失所,生活窘困不堪。
朱棣夺取政权后,又迁都北京。由于北京粮草不丰,他为能使“南粮北调”而开挖运河。最重要的,既然要把北京作为皇城,那么大修宫殿是少不了的。
朱棣要做的这些事,桩桩件件都离不开征调数以万计的民夫。同时为了能使工程顺利进行,还需要加重赋税。
山东的百姓才受到战争的摧残,又接连几年发生旱灾和水灾,随后又是瘟疫肆虐,已经到了无以为食的地步。
《国榷》中记载了当时百姓的悲惨:“永乐十七年,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但是,明廷的苛捐杂税并未因此有所减免,反而每年都在递增。
除此外,百姓还要承受沉重的徭役,根本顾不上耕种田地。
唐赛儿就是这陷入绝境的贫苦百姓之一。
她生于建文元年,正是朱棣兴兵北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之役的那一年。
由于山东历来有习武强身的民风,唐赛儿自幼便跟着父亲习武。到她15岁的时候,已经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
虽然生活异常艰苦,但日子还得过。到了唐赛儿该嫁人的年纪,她的父亲便把她许给了一个叫林三的小伙子。
永乐十七年,唐赛儿的父亲又被抓了劳役。由于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林三只得找官府讨粮。谁知官府却称他是刁民,将他打死了。
事情发生后,唐赛儿的父亲悲痛而死。她的母亲也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了。
家破人亡,让唐赛儿对明朝政权充满了仇恨。为了给家人报仇,她决定反抗这个吃人的王朝。
唐赛儿为了招募义军,创造了一个故事,说她在给林三上坟下山的路上,在沟涧里发现了一把宝剑和白莲教的书籍。那里面不仅记载着破敌妙术,还有各种神术。
这个故事经过人们的加工传播,很快,十里八乡都把唐赛儿看作神人。认为她“通晓诸术”,并称那把宝剑是上天赐给唐赛儿的,其他人想用都不能够。
唐赛儿见时机成熟,于是创建了白莲教,并自封“圣母”。
百姓听闻她能预知未来,又能“剪纸成兵”,因此都对她信心大增。一时来投者,成群结队。
唐赛儿见时机成熟,便以石棚寨为根据地,将寨子分为4个分寨。为了能更好地指挥作战,她占据了地势最高的寨子。
随后,唐赛儿一边操练义军,一边组织大家囤积粮草,修建蓄水池,并且还在悬崖处高筑寨墙。
唐赛儿发动起义攻打的第一站,就是明朝军镇青州。由于事发突然,明军疏于防范,因此唐赛儿打了个大胜仗。她将所夺武器尽数携回寨子,同时又打开粮仓,让百姓前往运粮。
事情发生后,青州卫指挥使高凤大惊失色,赶紧率兵追赶。
唐赛儿得知后,在陡峭险峻的地方设下埋伏。待千余名明军到达后,她指挥军队,将他们一一诛杀,高凤也在此战中被杀而亡。
首战告捷,义军士气大振。各地百姓听闻后,也纷纷起兵响应。一时山东各地起义不断,唐赛儿的义军队伍,也迅速发展到数万余人。
在唐赛儿的带领下,大家“毁官府,烧仓库”。驻扎在山东一带的明军数战数败,死伤无数。因此官府和将士无不惶惶然,对白莲教闻之丧胆。
朱棣得知后,大为震怒,于是派遣使官员前往石棚寨招安。
唐赛儿明知朱棣心狠手辣,所以拒不投降。为了震慑明廷,她还斩杀了劝降的官员。
朱棣见唐赛儿顽固,于是派明将柳升等人率军围剿。
柳升是明将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曾“南平交趾,东破倭寇,北御蒙古”,凭着累累战功得封安远侯。
柳升打了无数胜仗,因此他根本看不起唐赛儿组织的农民军,认为这不过是乌合之众,无需太用精力。
柳升率领着浩浩荡荡的明军将石棚寨围了个水泄不通。
唐赛儿见此,便遣人到柳升营中,声称寨中粮尽水绝,只能投降。
柳升信以为真,便将军队主力都调到有水源的东门一带。
入夜,唐赛儿带着义军冲出西门,冲入兵力薄弱的明军营中一番厮杀。
明军面对从天而降的义军,手足无措,来不及与之相战,便四散而逃了。
天亮后,柳升知道中计了,赶紧率领明军前来支援。可惜等他到来时,唐赛儿和义军都已离去很久了。
消息传到京城,引得朱棣震怒。他以“指挥无当”的罪名,将柳升抓捕入狱。又派出更多朝廷军前往镇压。由于明军人数众多,义军不敌,终于被打散。不过,唐赛儿却下落不明。
明军把山东和北京城一带搜了个底朝天,就是没有唐赛儿的消息。
朱棣唯恐“斩草不除根”,又给自己带来祸患。经过多番思虑后,他认为唐赛儿只可能混迹在尼姑和道姑之中,于是他接连下了两道命令,将北京到山东一带的尼姑和道姑全部抓入北京城,并进行诘问鉴别。
可是依然没能找到唐赛儿。
无奈之下,朱棣为了维护皇权,只得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
百姓的生活终于得到了好转,因此大家对唐赛儿非常感谢,认为若不是她起义,大家的生活一定还苦不堪言。后世,老百姓更是建了一座唐赛儿祠来纪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