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窝囊的太子,在民间流浪了好几十年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慈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大臣们或投降,或逃亡,或殉国,就连他的三个儿子也成了李自成的俘虏。不久,吴三桂和清兵攻入北京,李自成带着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仓皇逃走了。
清军进驻北京后,为稳定局面,分封明朝降臣,使他们各安其所,即使明朝的皇亲国戚也都保住了自己的家财和地位。
这年冬天,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家里来了一个自称太子的人。此时,崇祯皇帝的大女儿(长公主)就寄养在周奎家中。周奎见了来人,非常惊讶,就让长公主出来相认,两人一见,抱头痛哭。周奎赶紧准备饭菜,把全家人叫出来向太子行君臣大礼。公主问太子如何到了这里,太子说李自成的部队被冲散以后,他先是藏在东厂,后潜至一个豆腐店里,接着又到了尼姑庵中。半个月后,一个姓常的老侍卫偶然在尼姑庵里见到他,就把他带到家中。后来听说长公主在姥爷这儿,就投奔过来了。
太子说得头头是道,井井有条,况且他的亲姐姐就在眼前,应该不会认错。周奎只好暂时把太子安置下来,但几天之后,他又下定决心把太子交出去,理由是此太子是假冒的。有趣的是,审问官请宫廷内的太监们出来辨认的时候,多数人都跪下磕头,而太子也一一叫出了他们的名字。也有脑瓜灵活、反应机敏的,赶紧装作不认识。
后来,审讯官因为坚持太子是真的,被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处死,换人重新审理。于是,此事“顺利”结案,即太子确实是假的。
当时就有人提出来,明朝已亡,冒充太子不但没好处,而且要担杀身之险,谁会傻到这个地步?不断有朝臣和民间人士提出质疑。多尔衮毫不客气,把所有擅议太子案的人一个不留,全部杀掉。在大棒威逼之下,大家终于统一了口径。
崇祯皇帝死后,他的堂兄马上在南京即位,是为南明弘光帝。就在清朝杀了“假太子”以后,又一个自称太子的人在杭州出现了。弘光帝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连忙派人把“太子”迎到南京。
这位“太子”到了南京以后,当政者即应让跟太子熟悉的人前去辨认。结果也是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是真的,一派认为是假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辨认工作越来越朝着假的一方倾斜。有人说,假太子已经供认自己真名叫王之明。不过,弘光帝到底没敢向这位“太子”下手,因为已经有人向他发出了威胁,要他善待“太子”。处于长江中游的一个大将,更以保护太子的名义带兵逼京。
南明的王之明比北京的太子幸运一些。1645年,清军猛攻南京,弘光帝仓皇出逃,南京市民冲入监狱,放出王之明,拥他登上了皇位。可惜,这个皇帝没当几天,南京就被攻破,王之明和弘光帝一起被带往北京处死。
这就是太子的尴尬:他们从最窝囊到最尊贵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之遥是一个人从孙子到大爷的真实写照,但大部分人最终永远停留在孙子的阶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