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能忽悠的皇帝,为什么说朱棣会忽悠人?
1402年7月,在南京皇宫奉天殿内,大明王朝迎来了一位新的皇帝,他就是明成祖朱棣!朱棣原本只是燕王,但他通过“靖难之役”打败建文帝,夺取了皇位。朱棣之所以能做皇帝,一方面在于他出众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和他的“忽悠”有关,正是因为他忽悠了两个关键人物,才能以弱胜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朱棣在起兵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兵微将寡,以一隅之地对抗全国,为此朱棣把眼光投向了北方,因为那里有一支精锐骑兵。原来朱元璋称帝后,陆续分封诸子为王,率领军队,驻守各地,其中以驻守大宁城的宁王朱权实力最强。据记载,宁王朱权麾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另外宁王朱权几次率军出征,以擅长谋略著称,颇有将帅之才。“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权采取中立态度,因此遭到朝廷处罚。朱棣闻讯后,与诸将商议,“曩余巡塞上,见大宁诸军慓悍。吾得大宁,断辽东,取边骑助战,大事济矣”。之后朱棣率军北上,挟持了宁王朱权,并控制了朵颜三卫。
宁王朱权只好答应与四哥朱棣合作,这时候朱棣“忽悠”了朱权一把,他对朱权说事成之后,“当中分天下”。也就是说打败建文帝后,大明江山由咱们哥俩分了!但朱棣称帝后却食言了,他不仅没有与朱权平分江山,而且削去其兵权,将其改封在相对贫瘠落后的南昌。对此朱权怀恨在心,但敢怒不敢言!
忽悠完朱权,朱棣又忽悠了自己的儿子,而且造成其一生的悲剧!朱棣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长子朱高炽身体肥胖,体弱多病,并不合适作战,三子朱高燧相对年轻,而次子朱高煦正值壮年,作战勇敢,武艺高强,颇有朱棣之风。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发挥关键作用,多次救下朱棣。
特别是在燕军渡江之际,“盛庸扼之于浦子口”,并将燕军击退,朱棣因战败而萌生退意,“燕王欲且议和北还”。此时正好朱高煦率领精兵赶到,朱棣大喜,抚着儿子的后背说道:“勉之!世子多疾。”言外之意,长子朱高炽体弱多病,你要努力啊,事成之后,世子之位可就是你的了。
听完父亲的话,朱高煦“率众殊死战”,将朝廷的军队击败,从而打开了进攻南京的大门。在整个靖难之役中,朱高煦功劳最高,又得到了诸将的支持,因此他想谋夺太子之位,特别是朱棣当年那句“世子多疾”的暗语。但最终朱棣还是册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对此朱高煦一直心怀不满。
朱高煦到封地后,一直招兵买马,意图不轨,因为他不甘心!朱棣、朱高炽先后病死,朱高煦最终在宣德元年八月举兵造反,明宣宗闻讯后率兵亲征,结果朱高煦最终战败投降。朱高煦被废为庶人后,依然桀骜不驯,明宣宗一怒之下,将朱高煦及其十个儿子全部杀死!而造成这场悲剧的主角正是朱棣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