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军队屯田制度为什么会全面崩溃 官兵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明朝军田制度后期为什么会崩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明朝屯田制度,相信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在明朝统治时期,各地的明朝军队都有自己的军田,一部分官兵负责耕种,另一部分官兵负责战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自己的军田制度非常满意,认为自己“养兵百万而不废民间一粟。”但是进入明朝统治的中期,军队屯田制度已经全面崩溃。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军队基层官兵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首先,我们需要聊一下屯田制度,屯田制度并非朱元璋首创。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和诸葛亮都采用了军队屯田的办法,以缓解民间的压力。在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府兵制度中,府兵们也拥有自己的耕地。在明朝建立的初期,由于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再加上黄河决口、蝗灾、旱灾等各种灾害的影响,北方各地的人口大量减少,大量的耕地荒废。
为了抵御北元势力的不断反扑,明朝不得不维持100多万常备军,依靠百姓们负担数量庞大的军粮,确实存在很大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一方面从山西向河南、河北等地移民,另一方面则开始推行军队屯田制度。如果严格的说,属于卫所军屯田制度,因为明朝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大量的卫和千户所。
按照明朝官方的规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除了设立千户所和军卫以外,明朝还把全国的人口分成了农户、匠户、军户等等。各种职业之间不能随意更改,而且必须世袭。例如军户的后代还是军户,按照规定“户有军籍,必仕至兵部尚书始得除。”换而言之,如果一个军户想改变自己的户籍,需要得到兵部高级官员签字。
一旦不同的职业之间出现私下转化,会受到严厉的刑罚。明朝法律明文规定:“凡军民匠医阴阳诸色户,许各以原报抄籍为定,不许妄行变乱;违者治罪,仍从原籍。”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依靠朝廷分配的耕地,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军户的日子还是可以的。按照朝廷的规定,每个军户每个月能够分到120斤粮食,这是粮食基本上足够满足军户一家的生活需要。
在边境地区,30%的军户战备,70%的军户耕种。到了内陆地区,耕种的比例更高。军户耕种的粮食,仅仅能分到一部分,其余的粮食必须上缴,一部分用于军队战备,另一部分则直接上缴国库。在朱元璋在位的末期,各地军户上缴的粮食,占全国粮食征收的40%左右。但是到了朱棣在位的末期,这个数字下降到了16%左右。这里面原因很多,第一,永乐皇帝朱棣屡屡开战,造成大量的军户开赴前线,后方的耕地荒废。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官员和地方豪强已经开始联合兼并军户的耕地,贪污腐败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俗话说“今屯田军士亦田家尔,”屯田是军户养活全家人的依靠,随着吏治腐败加剧,大量的屯田开始被兼并,军户们的生活急转直下,开始沦为各地将领和豪强们的佃户,仅仅顶着军户的名义而已,与普通农户没有多少差别。
我们看一下明朝军队屯田的粮食收入,在朱元璋在位时期,基本上都在200万石以上。从朱棣在位时期开始,屯田粮食收入来说逐年下降。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期,屯田粮食收入还不到100万石,不足朱元璋时期的5%。由此可见,明朝军队赖以生存的屯田制度已经全面崩溃,连明宣宗朱瞻基都不得不感慨:“军屯已徒具虚名。”
宣德朝的名臣王骥,曾经主政西南地区工作,对于西南地区的屯田现状痛心疾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王骥阐述了贵州省屯田的实际情况:“贵州二十卫所,屯田、池塘共957600余亩,所收子粒本足给官军。而屯田之法久废,徒具虚名。良田为官豪所占,子粒所收,百不及一。贫穷军士无寸地可耕,妻子冻馁,人不聊生。”对于屯田的问题,朝廷并非不知道,但由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扯的利益面太广,明朝中央一直没有什么行动。
从宣德朝开始,历经正统、景泰、成化、弘治、正德、嘉靖等历代积弊,明朝的屯田制度已经彻底荒废。对于明朝军队的实际情况,万历朝的首辅张居正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承平日久,武备废弛。文吏钳制牟员,不逊奴隶。夫平日既不能养其精锐之气,临敌为什么责其折冲之勇。”
鉴于军队各方面的问题,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明朝军队恢复了一定的元气。但是在张居正去世以后,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攻倒算,张居正推行了一系列新法,几乎全部都被废除。随着明朝军队屯田的彻底荒废,各地的军队都需要依靠朝廷的供给,但朝廷的财政能力有限。因此在明朝统治的中后期,各地军队都出现了拖欠钱粮的情况,饥兵讨饷的情景屡屡出现。与此同时,在将领和豪强们的盘剥之下,很多基层官兵开始逃亡。
很多官兵甚至连家人都无法养活,自己穿得破破烂烂,全家饥肠辘辘,何谈为君尽忠?在明朝统治的末期,后金政权在东北地区崛起,朝廷不得不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并且开始征收辽饷。各地的百姓根本无法承担,从而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随着农民起义的爆发,明朝又开始征收练饷和剿饷,这就如同死循环。农民起义军越剿越多,官军越来越少。
随着农民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很多明朝基层官兵,为了养活一家人,开始纷纷投靠起义军。这些官兵熟知明朝军队的实际情况和作战风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明朝统治的最后几年,明朝将领们发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起义军的阵型和战术,和明军非常相似。由此可见,农民起义军中已经掺杂了相当数量的明朝基层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