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初年为什么诞生了那么多战神?

  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独揽大权。

  张居正系出身文人群的士大夫,但却不是个只会坐而论道的纯文人,对于战略、兵法、实战、乃至武将的选人用人,他也是独具匠心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在这个时期走向辉煌的。

  戚继光,一个贫寒的官宦子弟,没有考取功名,而是接了祖上的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登州卫也就是在现在的山东蓬莱,指挥佥事级别不低,正四品,也就是说,在一个边防地区,担任一个师级长官。一般官宦子弟做到这个级别,就很知足,不学无术,养尊处优。不用费心读书,不用考试,锦衣玉食。但戚继光不然,因为他从小喜欢读书,虽没走科考这条路,但却读书明志,有着不一般的抱负,什么抱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封侯非为意,但愿海波平”,升官发财不是我的志向,我的志向是保卫祖国海防,不受外敌袭扰。多么高大上。

image.png

  戚继光之所以名垂史册,有他自己志存高远的内因,还有两个外因。一是自明朝起日本对中国的威胁开始加大,另一方,是得到高层赏识,才有用武之地的。

  他受到了谁的赏识?最大的贵人,就是张居正。

  戚继光最牛的地方,不是杀了多少日本鬼子,而是改变国家兵制,打造了一支新军,被称戚家军。

  我前面说了,明朝搞高度君主集权,兵制搞卫所制,本质上和宋差不多。所以将士的积极性也比较低。卫所制兵士是可以世袭的,老子退下来儿子顶替,因为是世袭,铁饭碗,干好干坏一个样。所以本兵大都吊儿郎当。平时也不训练,打仗时就溃不成军。戚继光也是顶了祖上的位,但却看出弊端。到了戚继光这,开始试行募兵制,建立戚家军。

  但是这么大的事,没有朝廷支持是根本干不成的。

  戚继光获得了张居正的鼎立支持。张居正给了戚继光军事特区待遇,三权合一,放手让他招兵、统兵、调兵。

  张居早在隆庆帝时期做内阁次辅时,就提拔过戚继光,举荐他为蓟辽总兵,总管东北方军务。但没多久戚继光就跑到内阁找张居正发牢骚,说蓟辽的兵没法带。张居正深知兵制的弊端,于是鼓励戚继光训练一支新军。所以可以说张居正的改革是从隆庆四年的兵部开始的,从戚继光开始。为了支持戚继光,张居正从极为艰难的朝廷财政中挤出军费来,让戚继光从浙江招募五千人,训练新军。相对于本兵,这支部队叫客兵。相当于现在所称的志愿军、雇佣军。这得靠真本事,要不留不下来。就这样,戚继光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组建并训练出一支快速反应部队,戚家军。

  张居正对戚继光信任有加。明朝的总兵是部队一把手,但上面还有一个总督。总督既是地方行政长官,又领导总兵。过去只要总督和总兵产生矛盾,朝廷一定是撤换总兵,而不会换总督。张居正不一样,当戚继光这个总兵和总督产生矛盾以后,撤换的都是总督。而且每个总督上任,张居正都会找他谈话,要他支持戚继光的工作。戚继光当了十三年的蓟辽总兵,蓟辽没有发生一次战争,蒙古也没有一次进犯,这就是富国强兵的威慑力量,既是戚继光的功劳,也是张居正知人善任的功劳。

  张居正与戚继光的关系,是万历时期官场的一个健康标本。将相和,甚至心心相印。不管其他人怎么攻击戚继光,张居正始终对他信任有加,长久对他委以重任。戚继光有一个爱好,喜欢吃猪头肉,每次过春节的时候,张居正就在北京把猪头肉做好,派人送到蓟辽总兵行辕。戚继光收到猪头肉,就拿去和将士们一起分享。

  做了首辅后的张居正,把他与戚继光的这种关系,示范到整个国防建设中。万历初年,张居正不提倡频繁地换干部,各地的封疆大吏、总兵,他提倡久任制。当然,久任并不等于不升官。你在一个地方干久了,有了政绩了,就给你升官。比如说,你还是一个四品的总兵,但给你挂一个兵部左侍郎的衔,不是变成二品的官员了吗?这种军官提拔制,给了前线指战员很大激励。英雄不问出处,只有有能力建功立业,前途无量。

  张居正的军政举策,成就了很多将领。除了戚继光,还有很多很多。

  诸如李成梁,他的成名也得益于此。

  李成梁是个寒门子弟,家境贫寒,四十岁之前默默无闻。本来以为平淡一生,但是,自隆庆时期有机会展示军事才能,才开始被人关注。到了张居正执政的万历元年,终于飞黄腾达,被任命为辽东总兵官。

  在张居正的万历新政激励下,李成梁玩命杀敌,是蒙古军女真军的克星。他“师出必捷,威振绝域”,战功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正是这数不胜数的战功使李成梁成了辽东的一根定海神针。其面对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无论是他们单独挑衅还是联合出兵,都一一将之挑落马下,史称“边帅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大明二百年的边防,尤以李成梁取得的战绩最霸气。

  东北女真部落在李成梁的刀下,难成大气候。当然,张居正和李成梁都万万没想到,最后竟让女真的一个分支建州女真做大,夺了大明江山。如果有他们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恐怕也会生不逢时,难立盖世大业。

  对于屡立战功的辽宁总兵李成梁,张居正力主给他封侯。虽然最后没有得到侯爵位,但是得到了伯爵位,宁远伯,不是侯爵,是伯爵,仅次于侯,享受一品大员以上待遇,对寒门子弟李成梁来说,这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张居正通过重用戚继光李成梁这样拥有战功的战将,向大明的将士们传达这样信号——封妻荫子,万户侯没有问题,只要能给我打胜仗。

  在张居正之前,大明学两宋实行文统军制,主管军事的统帅都是进士出身,指挥和实战脱节。但是到了张居正这,改了,文人议政,武人统兵,武将们获得了军队的独立指挥权,开了武人治军的先河,又提高了武将社会地位。于是万历初年张居正新政下,明朝军营出现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名将。“九边”指挥官全成著名将领,除了蓟辽总兵戚继光、辽东总兵李成梁,还有山西总督王崇古,昌平总兵杨四畏,保定总兵傅津,延绥总兵贾国忠,陕西总兵白允中,甘肃总兵陈锐等。这些将领的出现,令大明的国防达到了固若金汤。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