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鸦片是奢侈品 到了清朝时期为什么变得如此廉价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清鸦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朝道光19年(1839年)6月3日
钦差大臣林则徐在中国广东虎门海滨公开销毁大量鸦片。林则徐从6月3日至25日23天内,销毁鸦片1万9187箱,2119袋,共2376254斤鸦片。历史上称之为“虎门销烟"事件,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虎门销烟"事件
鸦片(大烟、米壳花、罂子粟)是一种半固态物质,由一种叫罂粟的草本植物制成。公元前139年汉朝,张骞出西域将罂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张骞
三国时代的名医华佗发明了一种外科用麻醉剂,叫做“麻沸散”,其中就有鸦片和大麻的成分。
记得唐高宗永徽二年(667年)进口鸦片,当时称"底也伽"。973年在北宋时代发行的《开宝本草/开宝本草》中鸦片的名字叫做罂粟,这是罂粟(罌粟米)的果实(粟米)的意思。
罂粟
鸦片传入中国以后,一直作为药用作物种植,由于原为中国所没有的植物,所以其价格非常昂贵。一般只有达官贵人可以使用,普通老百姓很难买得起。
从明代中期开始,周边的属国向朝廷进贡鸦片,当时的名字叫“五香/乌香”。特别是暹罗(罗京/在今泰国)每当献上朝贡时,向皇帝进贡200斤,皇后进贡100斤。除了岛国以外,现在的爪哇和孟加拉国也进行了进贡,大部分都是在东南亚的小国家生产的。
明万历皇帝
明朝万历皇帝在不去朝廷的30年里,经常吸食鸦片,在挖掘他的陵墓正陵的过程中,对遗骸进行了分析,果然检测出了吗啡成分。
但当时明朝只有皇族或贵族才能享用的鸦片,到了清朝之后普通老百姓却人人都能享用?明朝时期的奢侈奢侈品为什么到了清朝成了“口香糖”的价钱呢?
这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西方国家的积极销售。在近代贸易过程中,西方商人在中国利用白银购买了大量的丝绸,茶,瓷器等特产,但中国对西方的商品缺乏兴趣。这给西方商人带来了巨大的贸易损失和大量的白银流失。
对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决定用鸦片锁住中国人的钱袋,结果受到中国人的热烈欢迎。印度大量种植罂粟,其规模增大,成本也随之降低。与明朝时期天价相比,真是口香糖一样的价格。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国内鸦片产量的增加。产量增长,鸦片市场供应量超过需求,价格大幅回落,清朝政府也未能制定出禁止百姓吸毒的详细政策。当时清朝海关已被英国人掌控,1839年发生的“虎门销烟"事件后,大量鸦片又开始涌入中国。
清政府的一些官员甚至提出用国产(中国产)鸦片抑制外国进口鸦片的奇怪主张。
1859年,咸丰9年,清朝朝廷特别发表了《征收土药税厘条例》将国内鸦片种植合法化。这是全民种植打压鸦片价格,阻止西方鸦片的政策。
消息传来不到五年,中国大陆江南至江北、万里长城的南北、陕西、黑龙江、甘肃、江苏、浙江、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全部变成了罂粟田,其中山西是第一。
据历史记载,山西630万亩的农田中,农民用60万亩肥田栽种罂粟,粮食种在贫瘠的土地上。这意味着老百姓放弃粮食,只靠鸦片生活。朝廷的鼓励政策使大量鸦片供应市场,鸦片价格下降到降无可降的地步。
晚清罂粟田
1877~1878年,华北地区出现大荒,因其两年干支纪年分别为丁丑、戊寅,故而史称“丁戊奇荒”,这次饥荒饿死了1千万人,2千万人流离失所。
但对罂粟种植农民来说,这是多赚一分钱的机会,而对官吏来说,多收一分钱税金的事,这就使得各地区快速投入罂粟种植。
由于地形特点,云南省、贵州省的农地较少,但非常适合罂粟生长,因此加快了种植罂粟的步伐,还出现了4~6倍的高产量罂粟,连巴掌大的平地都不放过,而所生产的鸦片可大量供应到其他省份。
贵州省的这种生产鸦片的经验,在贵州省的乡村里至今还存在,据说还有喜欢鸦片的人。
清朝朝廷和老百姓就这样团结一致,用中国国产鸦片对西方走私鸦片进行致命打,同时更多中国人也很快地染上了鸦片瘾。
第三个原因是鸦片的质量。由于鸦片本身质量也有差异,劣质鸦片价格低廉,无钱的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适当地解决自己的需求。据说提纯后的鸦片呈黄褐色,散发出香味,而劣质鸦片的颜色像木炭一样黑,而且具有强烈的氨味。
古人吸鸦片,宛如现代人吸烟。有钱的人抽昂贵的烟,贫穷的人把烟叶卷到旧纸里抽。鸦片对富人是消遣,对穷人是生活必需品。
据《厦门志》的记载,大多数穷人都怕孩子们到外面去闹,叫孩子们也吸鸦片,只让他们呆在家里。不仅如此,吸鸦片还会降低食欲,因此,对穷人来说,即使是为了节约粮食,也要吸鸦片。
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的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吸鸦片烟,作为潜在的鸦片中毒者,已经踏入了吸鸦片的第一步。
据说有钱人通常抽优质进口鸦片,贫穷的百姓抽中国产的劣质鸦片,甚至捡起废弃的鸦片垃圾,用热水倒茶喝。
因此,清朝的中国大陆和天下百姓全部沉浸在鸦片的海洋中,连国家灭亡都不管不顾了。辛亥革命后,“禁烟”运动开始了,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所以现在生活来之不易,珍爱生命,远离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