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杰之中 最遭淮西将领仇恨的功臣为什么是刘伯温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伯温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起咱们国家历史上的明朝,可以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一个朝代。因为在明朝统治时期,从来没有与其他国家签署任何不平等的跳跃,也从未割让任何一块土地。不过明朝与很多其他朝代一样,明朝的建立也是经历了很多的不和,特别是功臣与功臣之间的矛盾。在明朝的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愈发明显。主要原因除了比功劳之外,还有就是争名夺利,但是最后的结局也是很残忍的。

  在明朝成立之初,明朝有三杰,分别是刘伯温、吕昶和宋濂。这三位是明朝成立的功臣,也是明朝建设国家的功臣,但是让很多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三个人最后的结局都没有得到善终,而伴随着三个人晚年的,其实是所谓浙东党和淮西党之间的纷争。

  宋濂,是明初的大学士,同时也是明朝第一任太子的老师,如果朱标中途没死的话,那宋濂在明朝的地位是无人可比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宋濂是朱标的老师,导致身为太子的朱标,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宋濂作为太子朱标的老师,是儒家的典型人物,儒家崇尚以仁施政,所以太子朱标也就一直在被宋濂灌输这样的思想,时间久了之后,朱标的思想也就随之被改变,而这时候的朱元璋,变得越来越极端,朱标看着功臣一个接着一个被残害,心中难受之至,但是也无权干涉自己的父亲,最后竟然被父亲的所作所为气出病来,无法医治而亡。

  明朝初期朱元璋时代,身边的功臣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都没有给明朝带来什么,除了这三位大臣。宋濂虽然是明朝的大学士,也是太傅级其他人物,但是不仅让朱标的所学和朱元璋背道而驰,同时在明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中,也让朱元璋和整个大明王朝闹出了一个笑话!后来的宋濂也得到了朱元璋的报复,被流放边疆,对于宋濂来说,他给朱元璋以及大明王朝带来的困扰和弊害,都不单单是朱元璋自己一个人能承受得了的,晚年丧子之痛打击了朱元璋的心理防线,之后的科举半边天,再一次让朱元璋的心理受到打击,这两次打击也让朱元璋的处罚功臣的行为更加明了。

  吕昶,他是元廷的三品大员,在某些方面,例如制定税赋、良田的统计、户口政策的制定,这些都是没人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就连当时的刘伯温,在向朱元璋举荐的时候,也直接承认,自己十个都不如吕昶,足见吕昶的才华是多么伟大,后来明朝的成立,吕昶很快就制定了明朝的第一个户口管理制度,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大明王朝走向了正规,恢复了大明国内的生产。但是很多人会有疑问,李善长不是也有这方面的才能嘛?李善长虽然有,但是不切实际,而且过多的是为了献媚,而朱元璋也是为了给予李善长的面子,没有揭穿他,同时也是朱元璋想要通过权衡之术,控制朝廷的官员。

  李善长自己也深知自己的才能有限,所以在晚年自己退出朝政的时候,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刘伯温,这就足见说明
了一点,自己的才能低于刘伯温,而刘伯温的才能要低于吕昶,所以也就证明了。但是吕昶的结局也没有落个善终,在哪个时代,两派的阵营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当时的杨宪,已经完全不听自己的恩师刘伯温所劝,鹤立独行!最后被胡惟庸等人陷害,而吕昶也因为被胡惟庸挑唆,成为这件事中最倒霉的一个人,但是后来查明真相,虽然减轻了罪行,可是自己的年纪毕竟这么大了,从杨宪案结束之后,吕昶也就一蹶不振。

  刘伯温,是这三个人中,最遭淮西将领仇恨的功臣,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一句话,那就是刘伯温认为,明朝成立之后,这些功臣必定胡作非为,因为明朝的将领,都是在极端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当时的元廷不管是官员还是盛行的文化都有一些暴行元素,而这些将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走向抗争元廷的,所以战争结束他们必定会惹是生非,而刘伯温的建议则是杀掉这些官员,这句话虽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分析的是很准确的,但是这句话传到朱元璋的耳朵,又传到了那些淮西将领哪里,自然而然会惹来诸多的问题,这些淮西的将领们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听从这样的教训,行事低调一些!

  刘伯温的这句话也导致了自己以后成为这些淮西阵营的敌人,但是刘伯温却一直不瘟不火,因为他也知道,如果自己和他们正面冲突,也就向朱元璋表明,自己就是冲着这些淮西将领而来的,所以刘伯温一直到死的时候,也没有承认自己是因为阵营斗争而说那句话的,但是那些淮西将领们,根本不会理解,心中的仇恨已经不可原谅。他们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刘伯温则是真的为大明的江山考虑,最后的刘伯温死于胡惟庸之手,在刘伯温死去之后,朱元璋也流下了自己的泪水,这个功臣伴随大明的成立,也伴随着朱元璋大半生,最后却死于叛逆之手,不管是功劳还是苦劳,朱元璋都没有做到公平,这是他亏欠刘伯温的,所以朱元璋泪水成河,为刘伯温之死,感到不值和气愤,也感到无比的痛楚。

  刘伯温成为朱元璋皇帝一生中,唯一一个为大臣流下泪水的人,虽然和当时的刘伯温齐名的还有吕昶和宋濂,但真正得朱元璋认可和佩服的人只有刘伯温,刘伯温为大明的一切事情任劳任怨,也为大明的前途出谋划策,可还是因为阵营的斗争而亡,这一点让朱元璋也感到惋惜的,如果双方能够放下恩怨,能够握手言和,那大明的发展肯定会更好,但是事实的确如刘伯温所预料的那样,那些将领们,在获得成功之后,的确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也导致自己的荣华富贵随着秦淮河的河水流向远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