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起来就两个字:银荒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灭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2018年,张献忠江口沉银重现天日,一共出土四万两千件文物,除了“西王赏功钱”、“金册”、玉器、金器等之外,主要文物就是白银。
鲜为人知的是,天气说、腐败说、党争说、汉奸说等,固然是明朝灭亡原因之一,但张献忠沉银,却解开了明朝灭亡更深层次的原因,归纳起来2个字足以说明,这就是银荒。
白银是一种金属货币,这与明朝灭亡究竟有何关系?先看一看明朝如何确立白银地位的。
一直以来,中国不是主要产银国,根本满足不了社会货币需求,所以主要流通的是铜币。汉唐宋元时期的电视剧中,动不动就拿出白银买单,其实有些扯淡。到了明朝,国家法定货币是宝钞和铜钱,依然不是白银。当然,民间也有使用白银,只是比较稀少。
然而,明朝政府没有准备金的意识,滥发纸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同时,因为炼铜技术的发展,铜钱也在贬值。于是,明朝爆发了货币危机,以至嘉靖年间,甚至倒退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自发找到了一种货币,这就是白银。
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税法,使用白银计税,就反应了社会这一实际趋势。当然,张居正的变法,也从政府层面确立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上文说了,中国白银产量很小,如果确立白银法定货币地位,这将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幸运的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西班牙人与中国的贸易,导致大量白银涌入中国。尤其隆庆开关之后,让明朝赚走了当时世界开采的三分之一白银。与此同时,日本石见银山开采,中日贸易如火如荼,也进口了日本大量白银。
这两个地方白银进口,缓解了晚明社会的白银饥渴,所以民间和张居正等,最终才会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
到了明末,白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货币,张献忠宝藏以白银为主,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即几乎只认白银。换言之,使用白银成了明朝社会的共识。
当明朝患上了“白银进口依赖症”时,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原因很简单,张居正确立了白银地位,却又带来另一个问题,即:货币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还是没能有效解决,因为中国白银受制于外,一旦外界出现动荡,必然引发国内社会危机。
而到了崇祯初年,原先一年之内,有60多艘货轮运送白银到中国,但在此后却骤减到6到7艘船的白银,减少十倍,明朝货币供应出了大问题,崇祯遭遇了银荒危机。
之所以如此,因为西班牙与荷兰爆发战争,海路遭到荷兰截断,且又要大量金钱用于战争,而日本德川幕府开始闭关锁国,于是西班牙白银、日本白银,都不再运到中国。
另外,中国人有窖藏钱币的习惯,明朝富豪人家,大量窖藏白银,又进一步加剧银荒。
银荒的出现,实际就是通货紧缩,白银价值迅速上升。对于明朝社会而言,这是一场大危机。
因为白银计税,所以百姓交税先要将粮食兑换成白银,但白银升值之后,原先一石粮食换一两白银,结果现在可能一石粮食只能换半两白银。于是,百姓为了完成纳税,那么现在就要缴纳两石粮食,显然百姓负担大幅度加重了。
如果丰收年景还好,然而晚明时期,中国又遭遇小冰河期,农业经常歉收,因而才会导致李自成、张献忠一呼百应,说到底百姓受到银荒冲击,负担加重不堪承受的结果。
顾炎武经历过一次陕西银荒,当时陕西丰收之年,但依然“民且相率卖其妻子”,说到底是白银升值,百姓无法筹集足够白银交税。丰收之年都如此,更遑论灾年百姓负担了。
而且,明朝白银计税,在银荒之下,也带来一个后果,就是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收不上足够的税收,由此应对危机能力大幅度下降,比如崇祯时代经常拖欠军饷。
令人遗憾的是,明朝政府一直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诱发一场社会危机,导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爆发。若白银供应稳定,即便陕西一地之乱,李自成、张献忠又焉能纵横半个中国的一呼百应,以至不可收拾?而如果没有明末起义,使得明朝多线作战,单单女真人在关外闹,又如何能够入主中原?
清朝是幸运的,1644年之后,小冰河期逐渐过去,西荷战争此后落幕(1648年签署荷西和约),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白银供应又慢慢恢复了正常。
因此,由张献忠沉银管中窥豹,可以看到明朝灭亡更深层次的原因,既非党争,也非小冰河期,更非腐败等问题,而是银荒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