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真相原因是什么 拥兵百万最后为什么会输给满清

  你真的了解明朝败给满清吗?为什么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644年,清兵在吴三桂的引领下来,一举进入了山海关,击败李自成,攻占了京师,同年崇祯皇帝自缢,至此由朱元璋亲手建立的大明皇朝,在经历了276年的风风雨雨后,最终轰然倒塌。如今当人们回顾这个由汉人最后统治的封建王朝时,依然对其灭亡的真实原因争论不休,有人将过错归在投降大清的吴三桂身上,也有人认为李自成才是最原始的诱因,那么真实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佣兵百万且拥有当时最先进热武器的明朝,会输给人口稀少、资源贫瘠的满清呢?

image.png

  卫所制度的溃败导致军事力量严重退化

  明朝建立后沿用很多元朝的制度,“军户制”就是其中之一,只不过朱元璋在这个基础上,又额外创新“卫所制”,这套制度的初衷是想借着”耕战一体“的模式,实现军队的自给自足,不需要用纳税人的钱来养部队。军户们按户籍所在地,固定在某一个地方,闲时耕作,如果遇到战事则披甲上阵,全国数量众多的卫里,有十二支是皇帝直属管理的,被称”皇家亲军“,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锦衣卫“就是其中一支。

  到了永乐年间,这十二支直属卫队已经发展到了二十支,由朱棣建立的”五军营“、“三千营”及“神机营”,就是在二十支卫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这”京师三大营“,“五军营”是主力部队,“三千营”是精锐的骑兵部队,而“神机营”则擅长使用热火器。

  原本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卫所制”既能发展明军数量,又可以减轻朝庭的经济负担,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制度,的确,借助这个制度明朝的军队数量扩充速度迅猛,到永乐年间,明朝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二百八十万的恐怖数字。

  但明朝的军队成也“卫所制”,败也“卫所制”,它实现了朱元璋“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设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也越来越严重。

  首先寓兵于农加上战事逐渐减少,使得军户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耕种上,很多士兵与农民没有两样,连基本的作战方式都不懂。

  其次是世袭制,军户世世代代的身份都被定格了,没有任何升迁的机会,权力变成了少数人的掌中物,军官们的后代养尊处优,权力在不断的交接中变了味,军户们的耕地经常被强取豪夺,普通军户失去了田地,生活就没有了保障,虽然有军籍,却沦为各个衙门以及勋贵们的苦力、奴隶。

  明英宗时期号称五十万的精锐明军在土木堡被区区几万的瓦剌兵分崩离析后,士兵在社会上的地位直线下降,重文轻武成了土木堡之变后的社会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因军官的层层剥削,已起抵制心理的底层士兵,战斗力日渐衰弱,“卫所制”也逐步走向没落。

image.png

  两线交战使明朝陷入更深的困局

  军队实力的下隆,使朝廷不得不重新走上募兵的老路,这些招募来的士兵作战能力突出,成了军队中的主力,但与卫所制自给足不同的是,这些募兵需要朝廷用真金白银按月发放军饷。这就是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募兵越多,支出越重。

  到了明朝晚期,每年用于发放募兵军饷的银两就达到了五百多万,朝廷的国库早已无法支撑这笔宠大的费用,拖欠军饷成了家常便饭,哪怕是身居辽东重要前线的士兵,也是经常几个月才拿到军饷。生活得不到保障,不断出逃的士兵越来越多。

  为了维持军队的正常运行,朝庭无视原本已经很重的田赋,进一步加征“辽饷”,结果,终于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明朝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又再加征“剿饷”和“练饷”,揭竿而起的农民越来越多,朝廷一边要忙着平定内乱,一边又要应对不断崛起的后金滋扰。

  本身就兵力不足又要忙着两线交战,内部的叛乱刚要平定,又恰巧传来后金进攻京蓟的消息,军队只好兵分两路,一部分负责解决外部威胁,一部分镇压起义,“松锦大战”失利后,明朝仅存的十万精锐部队全部阵亡在辽东战场上,至此,辽东只剩下吴三桂的三万骑兵。

image.png

  财政危机是明朝战败的主要根源

  明朝末期时,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焦头烂耳,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国库没有任何存款,如果当时明朝的国库充盈一些,也许崇祯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历史将是另一番面貌了,那为何一个堂堂的大皇朝,日子会过得如此捉襟见肘呢?这其中最大的根源还得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与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仅有两名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正因底层出身,朱元璋深知温饱对于农民有多重要,只要能让农民吃饱,社会自然就会少了很多动荡,正是出于这点考虑,朱无璋把明朝征收的田税设置得非常低,不足20%,这点与同时期日本的50%对比,差异非常明显。正税低除了让国库收入大大减少以外,并没有给农民带去任何好处,中间的差价都落到地主绅豪的口袋里了。

  除此以外,朱元璋又效仿元朝发行了大明宝钞,在没有任何储备金做支撑的情况下,大明宝钞很快就成了废纸一张,这也使得明朝初期就有通货膨胀的隐患。宝钞废除后,作为官方发行的铜钱又因铜矿的稀少,质量得不到保障,于是银子成了百姓之间最佳的交易方式。

image.png

  大明宝钞

  但是银子并非正规的官方货币,不受朝廷的把控,很多手握金银的人,都将其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又造成了通货收缩,无钱可用的农民,只好借助民间高利贷,在当时官方也没有明确的借贷规定,还不起钱的农民只能用土地抵押,这些都让明朝的经济一步一步地走向危机。

  明末的农民起义之所以屡屡无法镇压,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被招降的农民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抚,降而又反,甚至在李自成即将闯入京师时,崇祯只能以向百官“纳捐”的方式,筹措调兵的费用,最终延误了军机。

  延续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最终会败给兵力悬殊的满清,并非源于后金强悍的铁骑,是不合理的制度、统治阶级的剥削、朝政的腐败使其内部早已千疮百孔,起义军将大明的正统一点一点地摧毁,清兵则恰好抓住这样的一个节点,一举清除了明朝的残部势力。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