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罪魁祸首是谁
还不知道:明朝是如何灭亡的?灭掉大明王朝的罪魁祸首是谁的读者,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末年,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中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严重威胁了大明朝的统治,内部起义不断,外敌也不断骚扰,以皇太极为首的清兵,急着要入主中原,时不时骚扰一下边境。
1642年,肩负崇祯帝厚望的洪承畴,被皇太极生擒,导致松山、锦州失守,崇祯皇帝心痛不已,内忧外患不断,面对皇太极崇祯皇帝想要议和,刚打完仗想要修生养息的皇太极,对议和也是诚意满满,崇祯皇帝对大臣们提出议和一事,一片哗然,此等卖国求荣之举不妥,崇祯皇帝为了自己的面子,直接改口绝对不会议和,但私下却偷偷叫来了陈新甲,让他暗地里去负责议和的事情。
崇祯15年5月,明朝和清军达成协议,双方休战,明朝每年送黄金万两白银百万两,清军每年送人参千斤貂皮千张,这份协议还是很不错的,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对双方还是很公平的,崇祯皇帝表示很满意,只要协议达成,边患压力减轻,就能空出更多地兵力去镇压起义军,崇祯皇帝想得很好,但现实很残酷,陈新甲在起草协议时,秘密被泄漏,议和是否还能继续进行?
崇祯皇帝提出议和,朝中大臣皆是反对之声,崇祯皇帝只能秘密派陈新甲去议和,已经到了起草文书的阶段,眼看议和就要成功,却出了纰漏,陈新甲起草文书时,一份送到了崇祯皇帝手里,一份留在了自己家里,陈新甲也是心大,直接放在了书桌上,书童看见这份文书,以为只是普通的文书,就交给了书吏进行抄录,就这样议和一事被泄漏,一时间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
满朝文武百官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卖国,说他通敌叛国,其实很多的大臣心里明白,这并不是陈新甲的个人行为,因此有不少人直接上书,要求崇祯皇帝给朝野一个说法,给百姓一个交代,崇祯皇帝心里很矛盾,同时也很生气,眼看着议和的事情就要成了,结果陈新甲最后掉链子,把议和的事情给泄漏了。
面对满朝文武的批判,崇祯皇帝为了不背上卖国求荣的罪名,最后只能让陈新甲背锅,下诏议和一事全是陈新甲一人所为,与我崇祯无关,陈新甲卖国求荣通敌叛国,最后以卖国罪处死了陈新甲,这才平息了满朝文武的愤怒,经过陈新甲一事,朝野上下没有人再敢提议和的事情,即使是崇祯皇帝想要继续议和,也没有人为他继续奔走。
这个时候皇太极很生气,明明是你大明主动来议和,结果最后撕毁协议,这简直就是言而无信,于是皇太极下令攻打明朝边境,面对皇太极和李自成两大反动势力,崇祯皇帝只能分兵作战,倾尽全力对付一方都很吃力,何况是分线作战,结果可想而知,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上吊自杀,两方势力逼近,为什么李自成先打上了北京城?
公元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他并没有直接进攻,而是派人和崇祯进行秘密谈判,要求割让西北之地,送他百万军饷,就放弃攻打北京城,还帮助明朝打清兵,结果崇祯皇帝拒绝,如果不拒绝,满朝大臣们又得弹劾他,说他危害国家主权,为了自己的声誉。
另一方面崇祯皇帝是真没钱了,腰包比脸还干净,根本没办法答应,只能拒绝,这个时候李自成也犯难了,不知道是退还是进攻,强行进攻恐怕会损失惨重,一个突发的事件出现带来转机,北京城门被人打开了,就这样李自成兵不血刃,就进了北京城,而这个时候,满清正在举国哀悼,皇太极的去世。
1643年8月皇太极因病去世,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摄政,暂时搁置了对中原的进攻,另外他们也是在等李自成攻下北京,随后他们在顺理成章剿贼灭寇,以正义之师的姿态入关,更容易赢得百姓的信任,因此即便是实力强,距离北京更近,满清也没有急着进攻北京,李自成就轻而易举,攻进了紫禁城,逼死崇祯皇帝,大明王朝就此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