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御膳到底是怎么样的 朱元璋还会是山野菜

  为什么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明朝御膳,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几千年历史的中国诞生了数十个朝代,其中皇帝就高达四百多位,这些平时高高在上的存在,平时又吃些什么呢?

  流于形式的粗粮和山野菜

  正如亮剑中李云龙所说的那样,一支军队的传统往往是由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明朝皇帝的御膳也是如此,不过不是御厨而是开国皇帝。

image.png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是佃农出身,还出家要过饭,深知民间疾苦的他,生怕子孙后代因为锦衣玉食而忘了本,于是强制要求御膳中要有粗粮,用现如今养生的角度看,老朱的理念倒是挺前卫的。

  根据史料中的记录,明朝皇帝的御膳中的粗粮一般包括小米或稷黍做的糕点,以及杂豆和燕麦做的粥,除此粗粮,御膳中还会有一些山野菜,如苦菜根、蒲公英、芦根等。

image.png

  乍一看明朝皇帝的御膳还真是挺“艰苦朴素”的,但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估计除了真正经历过苦日子的朱元璋,会在品尝粗粮和山野菜时回味旧时光,后来的明朝皇帝对这些就不大感冒了。

  但粗粮山野菜的配搭是老朱定下的祖制,作为后世子孙的皇帝便不好违背,于是粗粮和山野菜初见沦为御膳中的一种摆盘装饰,皇帝至多就是看一看,吃?那就是开玩笑了。

  改变命运的南京鸭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处长江下游的南京有着丰富的水产,其中便包括鸭子,于是自古以来南京人就是出了名的爱吃鸭子,至今依旧可以从南京满大街的鸭血粉丝和咸水鸭看出来。

image.png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并定都南京,所以洪武年间的明朝御膳充分吸收了南京本地的饮食文化特色,这其中就包括爱吃鸭子的习惯,城区遍布的河流和湖泊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鸭子,食材的鲜活可以让御厨们充分发挥“创作空间”,于是鸭子不仅可以炖着吃、腌着吃,还可以烤着吃。

  但在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御厨们也跟着集体来到的北京,相较于多水的南京,北京属于典型的北方城市,虽然也有些许水系,但要说盛产鸭子那就是扯了。但经过御厨半个多世纪(1421-1368=53)努力,明朝宫廷早已经养成了吃鸭子的习惯。

image.png

  于是并不特产鸭子的北京,意外的诞生了一款以鸭子为主要原料的美食——北京烤鸭。当然,经过数百年的改良,北京烤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手法和文化底蕴,算得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吧。

  “鲶鱼效应”和“奶妈情怀”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朋友们一定对剧中多次提到的《万历十五年》有兴趣,书中提到的万历皇帝曾经怠政长达28年(另一种说法是20年),所谓皇帝怠政,说白了就是不上朝也不批奏章,这就相当于普通人不上班天天闲着。

image.png

  但古时候毕竟没有电子游戏机或者网红剧来打发时间,大把的时间可以干的不外乎就那么几件,其中最主要的自然包括吃了,所以万历一朝虽然在政治改革上没有多大的成就,但在御膳发展方面却有着很大进步,尤其是一改明初忆苦思甜的风格,御膳花样变得越来越多了。

  之所以会这样,与万历提出了新的御膳制度有很大关系,原来在万历朝之前,皇帝的御膳都是由尚膳监负责的,御膳形式都有着固定的规矩,比如前文提到的粗粮和山野菜。但万历皇帝明显不满足这种单调的形式,于是便在尚膳监之外,鼓励其余有资历的太监成立了承办御膳的小组,彼此竞争,互相争宠。

image.png

  这种制度与现如今经常被提到的“鲶鱼效应”有些类似,新成立的办膳小组给尚膳监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得不逼着自己更加努力,不然皇帝吃的一高兴,自己可能就要面临失业了。根据明末清初的收藏家孙承泽所著的《春明梦余录》中记载:

  神宗(万历皇帝)朝宫膳丰富,列朝所未有,不支光禄寺钱粮。彼时内臣甚富,皆令轮流备办,以华奢相胜。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万历朝的御膳吃的最奢侈,甚至光禄寺的预算都透支了,于是皇帝便经常向有权势的大宦官摊派御膳,隔一段时间还会搞个评选啥的。

image.png

  除了万历皇帝,天启皇帝的饮食也很有特色,有着浓浓的“奶香味”,原来天启皇帝自幼丧母,在亲情淡漠,冰冷的皇宫中处处不受待见,只有他的奶妈客氏对其百般呵护。于是为了报答這份恩情,天启皇帝一继位便对奶妈客氏大加封赏。

  除此之外,奶妈客氏还有制作天启皇帝御膳的权力,这在以前是几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要知道客氏进宫当奶妈前,只是一个18岁的河北农妇,其烹饪手法和习惯自然和宫廷御膳有很大区别,却也因为给明朝皇帝的御膳带来了一些真正的民间烟火味。

image.png

  从忆苦思甜,到极致奢靡,明朝皇帝的御膳就如这个王朝的命运一般,在忘记初心的道路上逐渐走向了灭亡,以至于最后的亡国之君崇祯,穿着打补丁的龙袍也无力回天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