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都有九门提督 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

  对九门提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清两个时期的九门提督有何差异?

  在古代历史长河中,很多朝代都存在统治者和诸侯势力之间、统治者和地方之间争权的现象,到了宋代以后,这种现象改善了很多,中央的权利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明代朱元璋撤了宰相这个职位,建立了内阁,也是为了巩固皇权的需要。清代时期,中央的权利达到了巅峰,清代的历代君王都在加强君主专制的权利,其中有一项体现就是九门提督的设立。

  九门提督在明代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到了清代时期,作用才得到了加强。那么明代时期和清代时期的九门提督分别是什么样的呢?为何清代的九门提督权力更能巩固皇权?

  一、明代时期的九门提督

  1、九门提督的历史由来

  九门提督最早出现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设置这个职位的时候并不叫九门提督,而是叫九门提督内官。

  朱元璋提出的内官监门,就是设立专门由太监担任“皇门官”,负责守卫皇城诸门。最初设立的目的仅仅是守卫皇城,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内官守卫的同时,开始“干预外事”了。

  另一个类似九门提督的职位就是御林军统领,就是皇家自己的大军力量,和九门提督任务相似的就是他们掌管整个京城的安全问题。

image.png

  后来加入了内官参与到管理之中,负责监管这些大军统领。

  在明代,守门内官在原本职责之外还增加了监察外官的职责。不仅仅是守卫门禁,还增加了对户部、科道等官员的监察之责。

  在最初之时内官监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一时之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发现用内官监察外官在某些方面要更加便利。

  外官在为皇帝办事的同时还有自己的家人宗亲,也会有自己的利益团体。皇帝认为如果官员勾结一起干扰皇权专制就会对皇帝造成很大的妨碍。

  而宦官则不同,因为宦官局限于皇宫之中,接触外界也少,他们只会效忠于皇帝,所以皇帝对于宦官的信任也远远高于外官。

  宦官开始在京城各部监督、管事,这是宦官权力扩张的一种表现,而其中最为重要且影响深远的的就是“九门提督内官”的设立了。

  历史记载,九门提督设立的时间早于万历年间,大概是在成化年间设立的。

image.png

  2、九门提督在明代的职责

  九门提督的含义就是九个城门由提督负责守卫,是临时给予的一种权力,办完事情后还要收回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和事态的发展,九门提督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位。

  在明代时期,九门提督有两大职责,分别是巡城和监军。先说巡城,在《宪宗实录》有记载,成化十年:“命提督九门内官巡视城池,且榜禁沿河居民毋得秽污”。

  就是让提督九门内官除了负责各个皇门的守卫,还增加了巡视城池的职责。

  再说第二个职责监军,“皇城四门以拱护宸居,京城九门以讥察奸宄”。

  守卫皇门的责任重大,这共有十六个门,设置官兵六千多人,最开始是后军都督府和兵部负责,自从有了九门提督内官后,监军便是内官所负责。

  九门提督内官除了平常监督官兵稽查门禁、关防出入之外,当朝廷有大事之时,也会率军护卫。

  皇帝祭天前后,九门提督内官就负责率领“各门内外官军”清道,保障京城道路畅通和各门安全。

image.png

  二、清代时期的九门提督

  清代时期的九门提督,全名叫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步军统领,是驻扎在京城的武官,用来保卫皇城的安全。

  职责是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个城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品秩为最初为正二品,到了嘉庆帝时升为从一品。大军的统领主官叫九门提督。

  编制大概在三万人左右,历史上清代很多著名大臣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比如雍正时期的重臣隆科多、乾隆时期的和珅和清末时期大臣荣禄等。

  由于负责的是京城的安危和皇帝的安全,因此九门提督的人员必须是皇帝心腹人物才能担任。那么清代时期的九门提督有哪些特殊职责呢?

  1、九门提督的风闻言事

  在《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中写道康熙帝曾言:“朕欲开风闻言事之例,科道官以风闻题参,即行察该督抚,贤者留之,不贤者去之,如此则贪暴敛迹,循良竸劝,于民大有裨益。”

  在康熙之前的皇帝都曾明令禁止风闻言事。这种情况下使得相关的官员和皇帝很难发现某些官员贪污腐败和滥用职权这些问题,使得百姓发生的疾苦很难上达天听,就会影响政权的稳定。

  于是到了康熙年间,皇帝重开风闻言事,更是将权力给予了九门提督。

  刚开始风闻言事的效果并不能达到康熙的预期,于是康熙将奏折改为密折,要求官员把事件上表密折给自己,这些密折不是经过其他官员之手层层递上来,而是直接送到皇帝这里。

image.png

  后来又将这项权力交给部分官员,而九门提督正是在这些官员行列中。随着时间推移,九门提督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从最开始的风闻言事,到监督京城中各官员的贪污腐败和徇私枉法之事,甚至王公贵族和皇子的一些不法之事和秘密行为都在九门提督的掌握之中。

  除了朝堂之外。民间发生的一些大事和百姓对朝廷和某些官员的言论也在九门提督的掌控之中。

  皇帝通过九门提督,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对王公贵族、贪官污吏和民间言论的掌控,这就很大程度的加强了皇权集中。

  2、九门提督让皇位得以顺利延续

  在康熙年间后期,各皇子争夺太子之位十分激烈。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情加重,便召集各皇子以及当时九门提督隆科多到病榻前,谕令以皇四子胤禛即位。

  当时雍正还没赶来,康熙就已经去逝,等雍正赶到之时,隆科多建议雍正直接继位随后再发丧。

  为了保证雍正顺利继位不发生变故,隆科多率领九门提督下所有员关闭京城九门,一直到雍正正式登基后才解除戒严,保证了皇位的顺利延续,而类似情况在清代时期还发生过。

image.png

  三、明清时期九门提督的对比

  相比于明代的保安机制,九门提督的权力更能巩固皇权,具体为何呢?

  1、人数和编制上的差别

  明代的皇城守卫人员相对更为复杂。除了有御林军来守卫整个皇城外,还有明代各个皇帝设置的特务机构来保障安全,另外分出了一些人马用来保卫百姓安全捉拿盗贼的部队,被称为兵马司。

  各种各样部门分散了一定的权力,也给一些不必要的官员特别是宦官一些兵权。

  相比于清代九门提督统领的人数来说,明代时期的禁卫军甚至达到了几十万的人数,在外打仗冲到一线的士兵都没有守卫京城的士兵多。所有守护皇城的部队加在一起,随时可以颠覆整个王朝的统治。

  清代时期九门提督职责显然功能更为全面,而且安排职务更加合理清晰,不会存在多个部门互相争夺权力,遇到事情又互相推诿的情况。

  在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又降低了使用的士兵数量,对于加强皇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又消除了潜在的军事威胁。

image.png

  2、九门提督人选和手中权力的差别

  明代时期九门提督人选大部分是宦官。到了明代末年,整个皇城的守卫都落在宦官手里,他们手中权力很大,这就相当于他们有决定皇位继承人的权利了。

  毕竟他们一旦把某一支大军放入北京城的话,那么这支大军的首领很容易就能夺得皇位。当年李自成之所以能够进入北京城,少不了这些宦官的支持。

  整个京城禁卫军在宦官手里是明代十分突出的问题,宦官并不懂得军事,外行指导内行,做事又经常遵循自己的喜好,这就容易导致军心涣散。

  清代的九门提督一般是皇帝心腹甚至和皇家沾亲带故的。像康熙时九门提督隆科多,就是雍正帝的舅舅,在雍正帝登基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就可以更好的为皇帝监控朝堂,保卫安全。

  相比于清代的九门提督来说,明代的九门提督拥有更大的权力,因为其掌控的部队人数达到几十万,在某些时候甚至一些叛逆之事也是能做到的。

  清代的九门提督虽然掌控着一定的权力,但也仅限于这几万人而已,除此之外,皇帝手中仍然掌握着其他在京城郊外驻扎的部队兵权。相比较而言,清代时期更能做到皇权集中。

image.png

  结语

  和明代的保安机制一对比,清代的九门提督由于任命外官而且是皇帝心腹,又人数不多且政治清明,就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皇帝保卫皇城安全,又能监控朝廷百官,这就为加强皇权专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