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前后,导致明朝灭亡的因素有什么?
明朝的前后,导致明朝灭亡的因素有哪些?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为什么小编告诉你。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大明传承国祚二百七十六年,是继汉唐之后中原政权又一次鼎盛时期。明朝中后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层面也出现了以明画和小说为代表的众多艺术形式。
明太祖被清朝康熙皇帝评价为“治隆唐宋”,《明史》则称赞明成祖的功绩“远迈汉唐”。姑且不论这其中是否有清朝出于政治目的的吹捧,单就明朝的成就而言,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强大的王朝。那么如此强盛的王朝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这就需要从明朝的时代背景(时间维度)和东亚大陆的地理环境(空间维度)分析了。
气候变冷带来的内外冲击
明朝中后期,东亚大陆迎来了又一轮气温变冷的小冰期。之所以说是又一次,是因为在魏晋末年曾经发生过一次气温变冷的时期,而在那段历史岁月中,漠北游牧族群纷纷南迁内附或南侵中原,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正是在那段时期发生的。通过对气温测评复位,人们发现自14世纪开始,至17世纪初,东亚大陆的气温出现急剧下降。也就是说,生活在漠北的游牧民族和白山黑水间的渔猎、农耕等族群遭遇了环境恶化,继而不得不往南掠夺明朝的生存压力。北部边患的加剧,促使明朝不得不加大军费支出,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
漠北草原生存条件恶化,中原农耕地区的百姓也不好过。由于气候变冷,400毫米等降水线(年降水400毫米才能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因此这条等降水线是草原和耕地的分界线)出现大幅度南移,从而引发明朝(尤其是北方地区)出现严重粮荒,局势动荡。另一方面,随着气温变冷和降水量变化等影响,中原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涝灾害。水患潮湿之地和久旱之所,必然会伴随鼠疫和蝗灾(正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进一步加剧了明朝民间的灾难。不仅如此,由于明朝中期曾引入玉米、甘薯、土豆等高产作物,促使人口膨胀,此次灾害频发之后,受灾人口远超西晋末年,这也造成甘陕暴动的规模远胜先前历朝历代农民起义。
陕西爆发起义的原因,既有粮荒带来的生存压力,也有明朝政府严苛的赋税压迫。由于边关形势紧迫,明朝对辽东驻军加派了专属天赋款项,即“辽饷”,而这份负担很大程度被分摊到陕西农民的头上。这也是为何起义之初,明朝招安政策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明朝官方的压榨,导致在陕西已经丧失了民心。
白银外流引发经济衰落
明朝是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建立的,然而被推翻的元政权北遁之后继续以北元自居。北元后来虽然灭亡,但蒙古族群却依然占据着内亚的广阔疆域,阻隔了明朝的路上对外贸易。没有路上丝绸之路的明朝,同样无法像宋朝一样倚重海上丝绸之路。此时的东亚东南亚一带,充斥着从战国时代的日本出逃流浪的日本浪人,倭寇之患引发明朝长期闭关锁国。
其实在明朝中前期,闭关锁国之前曾出现过一次经济大繁荣,这主要是由于地理大发现和远洋贸易带来了高产农作物和美洲白银。不仅西班牙人在南美发现了白银,几乎同一时期处于争霸状态的日本也在其西南地区发现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银矿。这些白银的流入,刺激了明朝经济的发展和对白银的依赖。
白银解决了自元朝末年以来,通货紧缩和元朝纸币贬值的问题。然而进入明朝末年,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明朝白银开始了大规模流出。一方面欧洲自1618年起,因为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诸侯争霸和新教改革运动,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导致大量白银作为军费被运送到欧洲。另一方面,随着日本战国时代的结束,以及日本对朝鲜的入侵行动,日本方面的白银同样成为军费和幕府财政来源,被严加管控起来。没有充足白银货币的明朝,出现严重通货紧缩,经济开始萧条起来。明朝曾尝试过由朝廷印刷纸币来带动经济流通,但这同样遭遇了元末相似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纸币贬值的境遇而失败。
皇权集中导致政策僵化
面对倭寇、后金和内部农民起义的冲击,明朝中枢并未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为此始终陷入党争和贪腐的泥潭,最终拖垮了中央财政。众所周知,明清两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皇权集中制度的巅峰。然而相较于清朝前期源于东北和漠北草原的八旗制度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明朝始终存在一个强大的皇权官僚体系。一定程度上,明朝的皇权是由朝臣而非皇帝个人把持着的,高效的官僚体系使得即便出现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同样可以维持运转下去。但正因如此,明朝皇帝往往会通过扶持宦官阉党去对抗皇权利益代表的清流文人集团。
明末阉党与东林党的纷争,便源于皇帝个人和朝臣之间的争权。但在阉党崛起之前,明朝实际上已经存在楚党、宣党等诸多以地域抱团的党派。党争严重消耗了明朝决策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甚至影响到军政大事。文官集团的忠君清谈言论和严重的贪腐行为几乎是一起出现的,这是由于明朝官僚的俸禄太低,实在不足以维系一位官员的正常工作开支,久而久之便产生了灰色收入地带,并愈演愈烈,导致成规模的贪腐情况。
明朝官员的低薪源于祖制和道德法礼的约束,以清流自称的官僚不愿触碰明太祖定下的条例,显示出明朝政策的僵化。同样能展现明朝政策僵化的还有户口制度。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刺激萧条的经济曾设立了一项特殊的政策,即将百姓划分为四种户口,分别为军户、民户、匠户和灶户。四种户口对应四类职业,且子孙后代要永世传承、不得更改。明初设定这项制度时,是按照当时的社会比例进行分配的,然而到了明朝末年,原先的比例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严苛的户口制约了百姓的发展,当饥荒来袭之际,在明朝制度下无法改换职业生计的百姓,只好选择大破约束自己的制度,起兵造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明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气候变冷引发的天灾人祸和财政负担等传统王朝问题,也有外部世界的影响和皇权制度僵化等新问题。清兵入主中原之后,延续了明朝的制度。到了晚清,除了没有北方游牧族群的边患(晚清气温稍微回暖,漠北威胁由沙俄替代),但其余问题、尤其是同世界的经济关联和朝廷政策的僵化,和明朝末期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