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海禁政策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一开始实施海禁,后来又取消了呢?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海禁,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建立明朝的时候他实施了非常严格的海禁政策,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东南沿海地区的寇的侵扰。事实上海禁也并非是完全禁止一切的商业活动,主要是禁止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这项政策原本出发点和想要达成的目的都是好的,但却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在当时东南沿海主要有两种倭寇一种是真正的来自日本的海盗,另外一种则是沿海地区的商人。来自日本的倭寇就是来抢夺商品的,而来自沿海地区的这些商人,主要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走私行为。他们通常会联合或者冒充倭寇,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海上武装。
欲取消海禁
这些海上武装主要就是用来对抗明朝海军的,在这么多支武装当中,最著名的就是汪直的队伍。他是当时东亚地区最大的海盗,同时也是最大的走私商人。明朝的海禁政策对于他的身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是希望能够成为一名商人就好了,也正因如此,他曾经非常积极主动的帮助明朝剿灭海盗,就是希望能够取消掉海禁政策,允许民间参与海外贸易,然而明朝却一直对他没有足够的信任,依旧把他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到了1553年,由于汪直无法剿灭海盗,而他自己的部下也经常去侵扰沿海地区,所以双方就爆发了矛盾。明朝进行过,交火之后,汪直不得不败退到了日本。整个海上的海上贸易网络都被明朝重创成这样,各方势力都非常愤怒。
于是他们找到了汪直,然后联合起来,大举向东南沿海地区进攻。这场战争之后持续了十几年,最终的结果是浙江巡抚胡宗宪成功诱降了汪直两年之后其处决。然而这也仅仅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在东南地区海患依旧非常严重,甚至因为汪直死了,余下的反抗势力越发激烈。
直到1566年的时候戚继光和俞大酋等爱国将领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才最终使这场海患平息。不过这场世袭15年的战争,也使得整个大明的海将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也因此而停滞,甚至有了倒退。
在朝堂之上,人们开始反思起了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合理性。对于海禁这项政策的初心没有人会怀疑,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是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当之处呢?如果说明朝的海禁真的那么深得人心又何至于会引来如此多商人的反抗呢?
其实从当时汪直向朝廷所上书的一封请愿书就可以看出,海禁政策实际上是弊大于利的。汪直提出一个观点,倭寇的形成主要就是因为商人们无法从事商业活动,属于是被逼无奈才落草为寇,如果能够有一条生路的话,谁也不会想去当海盗。
事实上由于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通过商业贸易,如果他们连着为数不多的财路都给断了,那么沿海地区的税收自然也是会大大降低,这样一来百姓们的生活也非常的凄惨。而与此同时,倭寇的隐患也让他们的生活难以为继。
所以,海禁政策实质上是对于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性都造成了巨大的阻碍。这话是从汪直嘴里说出来的,或许是有一些利益方面的考量,但从客观上来看也的确不无道理。或许海禁政策是时候要做出调整。
当然有人也赞同调整,只不过他们认为海禁政策更应该加强。在他们看来百幻之所以会如此猖獗,主要就是因为倭寇的参与。而从汪直这些走私商人的经历来看,他们主要组织武装的途径就是通过与倭寇勾结。这说明海禁政策还不够严,以至于他们还有办法和倭寇勾结。胡宗宪就是这么想的。
然而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他们再继续实施海禁政策了,随着明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禁已经是迫在眉睫。最终在福建巡抚谭纶的请求之下,朝廷允许有限度的开放海禁,而大部分的官员也都认可了这一举措。
开放通商
到了1567年,时任的福建巡抚涂则民利用这个机会,请求在漳州的月港开港。于是月港也成为了明朝唯一的民间贸易港口。粤港开放之后,立马变成为了很多商户聚集之地,而他所在的海城也因此发展成了一个小都会。
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活动变得越来越多了,而与此同时倭患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