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臣子是如何将崇祯帝“误”上绝境的?士风堕落到了什么程度?

  说到崇祯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1644年4月25日(农历甲申年三月十九),登基十七年之久的明崇祯帝朱由检无奈地在皇宫后煤山上的一棵树上自缢身亡。而就在前一天,他曾经做过最后的努力,他敲响紫禁城的大钟,意在召集群臣商议,或可突围南逃,这样,大明帝国尚有喘息之机。

image.png

  可惜的是,京中大臣竟无一人响应,就这样,崇祯和他的帝国就被历史无情地抛弃了。在临死前,他曾无奈地留下遗言说“皆诸臣之误朕也”,那么,明朝的臣子们究竟是怎样把这位皇帝“误”上绝境的呢?在甲申年剧烈的历史变革中,一直被视作国家干城的士人们,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一、从历史记载来看,晚明士人已经抛弃朱明皇室

  早在闯军进入北京前的一到两年内,崇祯帝早已有南迁南京的打算。可是,作为帝王的他,并不好意思由自己提出迁往陪都,他希望的是由某位朝廷重臣提出,然后自己在“顺坡下驴”,借以逃出生天。

image.png

  可惜的是早已决心抛弃皇帝的大臣们对此并不买账,一直持暧昧态度,甚至在崇祯打算寻死,只提出让太子去南京留守,以备不测时,仍然持反对态度,由于士人们的掣肘,南迁计划最终没有实施。

  同样,崇祯几次提出让诸臣掏腰包“助饷”,也极少有人响应,相反的是,在闯军进城后,拷打搜刮之下,这些对崇祯帝一毛不拔的前明重臣,却被发现个个是家财万贯。闯军进入北京,也几乎是兵不血刃,未遇什么抵抗,因为京城内明朝高官和军队根本就不打算再为朱家王朝流血了,明朝皇帝,完全为士人阶层所抛弃了。

  二、士人心中之“天下”亦被抛弃

  中国古时候,士人最高理想就是“治国、平天下”,然而到了晚明,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江南士人世家通过土地兼并、组社讲学、经营商业、参与科考,形成了庞大复杂的利益集团。

image.png

  他们既是大地主,又通过搭建政治上的关系网四处勾连,同时还经营商业,在明初“优待士人”国策之下,他们的产业不需纳税,又垄断了大量财富和知识,迅速成为了国家最大的蛀虫。另一方面,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必然会同明帝国整体的利益发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江南士人选择了自己。

  他们千方百计扰乱国家财政,为的就是浑水摸鱼,扩充自己的财富;在政治上,他们对内敌闯军和外敌清军毫不关心,只想着互相争斗,以获取更加能够为自己和自己所在利益集团得到利益的位子。可以说,“平天下”的理想,也被他们忘得一干二净了。

  晚明士风堕落,他们抛弃君主,又抛弃天下,只为满足一己私欲。而最终导致清兵入关,他们中很多人也得到了可耻的下场。

  士风堕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知识文化精英们,整日蝇营狗苟,贪图享乐之时,这个民族距离倾覆也就不远了。明朝的最终灭亡,就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