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底有什么魅力 明人为什么对明朝如此念念不忘

  对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导语:

  “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是历史大家孟森对明朝的评价,从朝代的建立特点来看,朱元璋驱逐北元,在王朝更迭的因素中加入了华夷之争的成分,这一操作非常对儒家的胃口。

  从具体的历史事实来看,朱元璋贫贱出身,没有丝毫世家背景,成就大事业完全依靠的是个人能力,暴力的自下而上战争摧毁了大量的地方利益集团。由此可见,明朝的建立不是高门大阀的政治游戏,不是朝廷勋贵的叛变戏码,而是酣畅的彻底清洗旧势力的政治行为。

  明朝得国最正,也使得朱元璋的个人威信空前膨胀,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政治改革,对延续了上千年的宰相地位的废除,就是其皇权空前集中的证明。同时和北方民族的战争,天子守国门,天子守社稷的王朝人设,让明朝在士大夫中威望很高。

image.png

  明朝也延续了宋加强中央的特点,将基层更加牢固的控制在了手中,军队从明朝开始直接对王朝的反噬威胁大大的降低,使明既可以像唐一样维持强大的军事能力,又能像宋一样牢固的控制住军队,明朝从建立开始就是最符合儒家梦想的,是方方正正的集权皇朝,然而同时他也是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的王朝。

  一.全新的军政制度

  1.明朝是真正的枪杆子里出政权

  除了汉朝,相比于前朝贵族集团间的禅让,统兵武将的篡位,明的江山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不但打蒙古人,更多的是辐射状的打南北西的所有汉人割据势力,元末的天下纷乱的可怕,元庭皇帝斗太子。底下两个军事集团裹挟大量的汉人地主武装割据,南方更是豪强并起。

  朱元璋没有丝毫取巧,硬是电脑游戏过关一样从小boss打起,一个一个的解决问题,一直到常遇春攻入大都,徐达征服关中,明朝难得的南人伐北成功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精干的军官团队为基础的。

image.png

  对军队的绝对掌控,让明朝的卫所制度推行没有受到过大的阻力,虽然军户的困苦让洪武初年卫所就出现了大量的逃兵,然而养兵不消耗国家财政的举措,客观上还是缓解了明朝的财政压力,这是宋追求的国家完全掌握军队的加强版本。

  2.朱元璋个人魅力的融合

  朱元璋的贫贱出身,放牛娃甚至和尚的经历,让他成为皇帝更具有传奇色彩,这是一个矛盾的人物,对下层的关怀和对官僚阶层本能的提防,是朱元璋执政的特点。

  由于明王朝的得国之正,所有对官僚集团的攻击几乎都不会受到反抗,洪武帝对基层和中层的把控,让明朝早期可以肆无忌惮的推行政治改革。绵延了上千年的宰相废就废了,大量的特务机关,主要针对大臣的特务机关建立就建立了,朱元璋的王朝没有合作者,全部是他的附庸。

  明朝开启的绝对皇权的窗口,虽然书生组成的内阁名义上和他有分庭抗礼的架势,然而毫无世家根基的读书人参政,和豪强代表的官吏参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明朝的皇帝表面上可以被内阁气的不上朝,其实只要不顾及名声,稍微强势一些,他们总是最后的胜利者。

image.png

  明朝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政治上大的反弹已经很难发生了,明末大臣对统治者的反抗和抵触主要表现在阳奉阴违,表现在不作为和欺骗。

  3.明朝发达的特务制度

  可以说如果不是明朝得国最正,他的厂卫制度是会遇到巨大的反弹的,然而皇权集中让锦衣卫,东厂,西厂等运行权力毫无阻滞,同时明朝由于元末的乱像,对大臣本能的不信任,宦官在唐后又一次得势就是其具体表现。

  和宋朝重视,器重文官不一样,朱元璋本人对儒教的看法就是尖刻的,甚至提出暂缓拜祭孔子和将孟子的塑像从文庙中移出,可见和内里是大文人的宋朝皇帝不一样,得国最正的洪武帝,对儒家的作用更多的是从实用主义考虑。

  这也是明朝表面四平八稳,内里大大收紧行政权力的本质,内阁再怎么驳回皇帝,文官再怎么结党,皇权的尊贵已经不会受到实质的挑战了。

  二.天子守国门,天子死社稷

  1.明朝得国最正的民族主义本质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明朝得国最正,最重要的砝码就是驱逐北元,从宋灭亡那里接续了了汉人的社稷,明初建立的王朝民族战争的本质,是他得国最正重要的基础,也是明朝外交政策的基石。和汉与匈奴的纠缠,宋与辽金的纠缠一样,明朝和蒙古,后来的瓦剌和鞑靼的纠缠绵延了整个王朝。

  明朝的军政和外交政策都是围绕着和蒙古的战争展开的,土木堡之变大大的影响了明王朝的发展轨迹,勋贵集团和武官集团的覆灭,客观上是东林党人上位的直接因素。

image.png

  明朝的得国之正让他在后来的民族问题上不妥协,不和亲,不纳贡,不论在辽东还是漠北还是江浙福建沿海,明朝对非汉族政权的态度是僵硬刚强的,这是无数士人对明朝赞美的原因,然而具体到政策的效果上,是隋朝的挑拨离间好,还是唐朝的恩威并施强,或者明朝的铁血政策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2.明末的天子守社稷

  可以说明朝的重农轻税的原则使他在底层百姓心中,还不是过于不堪,朱元璋底层出身,早期明朝大量的政策都恤民,相比于其他朝代,明朝政府由于得位最正,在民众中威信还是存在的。

  崇祯帝满足了士人和百姓对明朝皇帝的要求,死社稷吊死在了煤山上,而李自成又有多想继承明朝的衣钵呢?他在攻击北京前的要求只是裂土封王,割据陕西,河南等地。

  明朝太道德洁癖了,他的得国甚正让他不能做出一点的迂回,一点的妥协,崇祯的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过于刚强的明朝皇帝最终毁灭了整个王朝。

  三.明朝得国甚正的束缚

  1.财政上明朝极为保守

  财政破产据说是明朝覆灭的根本原因,这个王朝明明那么奋发图强,那么对士大夫的胃口,在幼年的时候那么像模范生,却在整个两百七十六年内达不到宋朝的财政水平。

  和叛变起家,重视官僚阶级权益的宋太祖不同,明太祖幼年太苦了,他饿的时间太多了,把农业和农业税提高到了国本的程度,让全球重商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手中溜走了。

image.png

  明朝税监,矿监对工矿掠夺一般的监管,商业税大量的流失,让他的财政组成极度的不平衡,明代很长时间内商业水平还比元大大的不如,就是重要的佐证。

  2.明朝对中央王朝过分自傲

  明朝在寻找建文帝出使东南亚无果后,迅速调整了海外贸易的政策,闭关锁国让明不但损失了大量的收入,还是倭寇袭扰的重要原因,明的自命不凡来源于的就是他的得国最正,他躺在了历代王朝中最规范,最正统的框架里。

  明朝所在的年代,是西方世界腾飞的年代,从文明的角度考虑,参考所有亚洲国家的表现,我们不能把落后的帽子完全扣在明朝的身上,然而,得国最正的陶醉感,确实影响了明朝商贸业的发展,即使在明朝产生了一丝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从政策上,明朝政府没有给过准资产阶级一次有力的支持。

  3.利弊参半的八股取士

  明朝得国对世家的彻底摧毁,让他把人才的选拔上,更偏向于了寒门,八股就是明朝从根本上杜绝官员门第化的举措,他使庶族地主和平民有了通过考试参加政治生活的机会。

image.png

  然而出于统治需要,教条主义的考试内容,对文史的丢弃,让明朝的官员思想僵化,基本沦为了没有独立政治见解的皇家奴仆,他是人文主义的巨大倒退。

  结语:

  明朝开国皇帝从底层打起,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从王朝更迭的方式和民族对抗的角度分析,这确实称的上是得国最正,他所建立的王朝,初期巨大的号召力和威信,也使得明朝做出了大量符合皇帝口味的政治改革,朱元璋的市井出身身份让这些改革相比于宋朝来说,措施更加务实,实施更加严苛,宋人追求的以文制国,从另一个角度已经实现了大半。

  笔者一直认为明朝的特色有限,就仿佛是被局限在了得国最正中,他的建立几乎是范本一般的国民要求,是读书人眼里最标准的得国之道,然而明王朝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乏善可陈,中规中矩,它所在的年代是世界局势翻天覆地变换的年代。

  在此阶段上,明王朝也有所发展,但却总是感觉缺乏了什么,这也可见得国最正的明却仍然在那个中国王朝更迭的大循环中难以挣脱,明的无奈很可能是传统士大夫儒家治国理念的无奈吧。

  参考资料:

  《明史》

  《明通鉴》

  《新元史》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