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于谦是怎么机智化解明朝午门血案的?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午门血案,是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庚午(1449年8月23日)北直隶京师午门的一起血案。
此案为朝廷官员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锤死王振同党锦衣卫都指挥使马顺等三人,此血案为明朝历史上唯一的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因兵部侍郎于谦的急中生智化解了这次事件,参与此事的官员都没有受到惩罚。
1449年8月,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亲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被围俘虏,明朝三大营精锐全军覆没,百官丧命。蒙古也先乘势进入明朝内地,围困北京城。
监国郕王朱祁钰召集群臣在商量备战之策的时候,明朝廷臣呼吁严惩“土木堡之变”的祸首王振和他的余党的行动也开始了。
1449年8月23日,郕王朱祁钰摄朝朝议时,大臣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廷臣纷纷响应,事件导火索被点燃,朱祁钰没有当机立断,廷臣则抗议不依。
朱祁钰害怕了,准备离开,但大臣们紧紧跟着他。
朱祁钰无奈下令籍没王振家,并派锦衣卫指挥马顺去执行。众大臣称:“马顺是王振党羽,应当遣都御史陈镒。”
当时太监金英传旨,令百官退下。众人却欲殴打金英,金英脱身而入。
这时,马顺站出来喝斥百官,大臣王竑突然跳出来带头在朝廷上猛击马顺,众大臣也一拥而上,马顺被当场打死。
众人又向郕王朱祁钰要求惩治王振党羽毛贵、王长随两人,金英于是将两人踢出,随即两人又被群臣群殴致死。
接着一些大臣居然将三具尸体挂到东安门上示众,军队士兵看到后竞相击打不止。
随后,抓捕王振侄子锦衣卫指挥王山,在背后反绑他的双手跪在朝堂之上,大臣纷纷怒骂他不止。
到这时朝堂之上成了杀人案现场,而士兵也气势汹汹地欲加入诛杀之列,朝廷的礼仪和威仪一时荡然无存。
而文武百官打死马顺等人后,逐渐恢复了理智,也开始感到了害怕。
郕王朱祁钰见到这种情形更是害怕了,想赶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这时名臣兵部侍郎于谦挤到了郕王身前,扶臂劝说道:“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愤怒。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众人听后这才平静下来,失控的局面才得以恢复正常,而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
郕王朱祁钰见状,听从了于谦的建议,降下令旨奖谕百官归莅事,马顺罪应死,不再追论。众人才放心拜谢后离开。
于谦出来后,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他的手感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
后来,陈镒奉令旨查抄王振及其党羽彭德清等人的家,地产和财物都充入国库。
王振的侄子王山则在集市中被凌迟处死,王振全族被诛。太后命于谦为兵部尚书。
凭借明朝午门血案,明朝中央将王振党羽清除干净,明朝文武百官全部回到京师保卫战的准备工作中,团结一心终于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午门血案的处理结果为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京师保卫战也是于谦组织的,为保卫危急时刻的国家不至于灭亡,忠臣于谦功不可没,他的大局观、胆量和机智都让人钦佩。
后来于谦被人诬陷含冤被害,宪宗时平反昭雪。
《明史》这样称赞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
最后让我们以小时候就学过的于谦的那首著名诗作《石灰吟》来结束本文,这也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