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铁券有什么作用?朱元璋杀功臣时为什么没人拿出来抵罪?

  免死铁券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为什么小编告诉你。

  我们小时候读《水浒传》的时候,经常听到对于“小旋风”柴进的背景介绍中有这样一条:他家里有丹书铁券。结合柴家是后周皇室后人的事实,这块神秘的丹书铁券显得非常的威武霸气。累代金枝玉叶,先朝凤子龙孙。丹书铁券护家门,万里招贤名振。待客一团和气,挥金满面阳春。能文会武孟尝君,小旋风聪明柴进。—《西江月》

  后来电视里播放《还珠格格》,皇帝给了格格们一块免死金牌,还告诉她们可以用三次。当时笔者也傻傻地以为所谓的“丹书铁券”,就是像电视剧中一样的“免死金牌”。

  明朝建国以后,开国皇帝朱元璋给手下的功臣们发了很多“免死铁券”。既然如此,日后这位朱皇帝对功臣们进行大清洗之时,为何却没有人把它拿出来抵罪呢?其实免死不是你想免,想免就能免,司法解释权都在皇帝本人手中攥着呢。

  丹书铁券的由来

image.png

  和我们的想象不同,所谓的“丹书铁券”并不是一块牌子,也不是由黄金所制,其主要成分是铁。铁券最早出现在西汉,是汉太祖刘邦用来笼络功臣的工具。而且形状也不是牌子,而是瓦片形状的圆筒,然后一分为二,一块给功臣本人,一块由朝廷保管。需要使用时,将两券合在一起以检验真伪。铁券上的文字则用丹砂所写,故而称为“丹书铁券”。

  自两汉再到魏晋南北朝,以至于隋唐宋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皆赐给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因此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也想给功臣们颁发铁券。

  大家以为的免死金牌

  但是由于蒙古人在中原近百年的统治,洪武君臣发现了一件尴尬的事情,铁券的制作和形制失传了。都听说过丹书铁券,但老朱君臣要么是泥腿子,要么是中下级官员出身,谁也没见过这样的高级货,这可咋办?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有人向皇帝进言,称现居住于台州的钱允一,是当年吴越武肃王钱镠的后人,家中收藏着唐昭宗颁给乃祖的铁券。钱镠是五代十国时吴越国的开国君主,死后谥曰武肃。在他尚效忠于大唐王朝之时,唐昭宗李晔曾于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十月赐他铁券。昭宗以宰相王溥镇越州,溥请授镠,乃改威胜军为镇东军,拜镠镇海、镇东军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九死—《新五代史·吴越世家》

  于是大明君臣根据钱允一献出的铁券再“稍加损益”,制定了全新的等级标准。根据史书的记载,大明版的铁券共分七个等级。其中公爵分二等,侯爵分三等,伯爵分二等。上面的文字采用“嵌金法”镌刻。当时一共制作了97副,也是一分为二,一半由功臣保管,一半藏于内府。

image.png

  甲寅,初制铁券。时上欲封功臣,议为铁券以赐之,而未有定制。有言台州民券。遂遣使取之,准其式而加损益。其制如瓦,第为七等。公二等:其一高一尺,广一尺六寸五分。其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其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其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其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其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其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历履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为副九十七,副各二,分为左右。左颁诸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仍以旧券还。允一赐而遣之。—《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五》

  钱镠丹书铁券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年底大封功臣之时,开国元勋们几乎人手一块,见者有份。那么既然如此,为何没人拿出来用呢?其实铁券这种东西,主要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发明铁券的刘邦本人,就不是一个遵守诺言的主。如果有哪一个功臣真的相信拿出铁券来就能免罪,要么是傻,要么是蠢。不过既傻又蠢的功臣,皇帝一般还真不会对他动什么杀心,所以正常人都不会把这块铁券拿出来免罪。何况铁券本身就有玄机,免死这件事,不是你想免,想免就能免。

  明朝版的铁券什么样?

  可惜洪武初年虽然造了97副铁券,流传至今的却一副也没有,洪武铁券到底长什么样子,我们已无从可知。但是好在大浪淘沙,总有遗珠。

  在今甘肃省渭源县文化馆中,有一块立高约21厘米,横广40厘米,厚约0.2厘米,重约1.7公斤的铁制瓦片,这就是传说中的“免死铁券”,也称为“世券”。这块铁券的主人是会川伯赵安,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由明英宗所赐。丙午,赐会川伯赵安诰命铁券,追赠三代。—《明英宗实录卷六十五》

image.png

  赵安是宣德和正统早年镇守西北的大将,虽然他的铁券不是由太祖朱元璋所发,但是形制是基本一致的。明代一尺约为0.311米,根据甘肃省这块文物的尺寸计算,它的高度和广度大致分别为六寸七分和一尺二寸八分,基本符合最低一级伯爵“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的标准。以此类推的话,最高等级的公爵铁券的尺寸大约为高31厘米,广51厘米,可比赵安的那块铁券看上去气派得多。

  好在会川伯赵安的那块铁券保存完好,券面铁质如新,薄厚均匀一致。周边齐正,镶嵌精细,制作精良。券字金光灿然,书法遒劲。字口平整光洁,非常紧密,尤其难得的是至今无一字残损。既然有了实物,我们就来看看铁券上面都刻了些什么,里面又有哪些玄机。

  维正统五年岁次庚申,七月辛丑朔,越二十二日壬戌,皇帝制曰:人臣以忠事为贤,人主以褒功为明,此古今之通义也。尔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赵安,以刚勇果毅之资事我皇曾祖,多效劳勤。继事皇考,益著边功。朕大位,适西鄙未靖,命尔整饬边防,率师备御。乃能摅忠奋勇,斩馘俘虏,,朕与尔嘉。特授奉天翊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封会川伯,食禄一千石。乃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免尔一死。於乎!位不期骄,禄不期侈。其益逊乃志、持乃禄,朕无忘尔功,尔亦无忘朕训。常以暇逸,怀其艰难。常以戒惧,保其富贵。慎哉钦哉!惟克永世。

  看到没有,里面有皇帝对于赵安的承诺:“若犯死罪,免尔一死”。但是,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谋逆不宥”。换句话说,只要不是谋反,其他的死罪都可以赦免一次。上面那些文字是在铁券的正面,而在它背面还有一段文字,内容是这样的“若犯死罪,初犯,将所食禄米全不支给。”什么意思呢?一旦动用这块免死铁券,世袭的俸禄就要全部扣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块铁券就是一张废纸,我们知道历朝历代都有所谓的“大赦天下”。但即使如此,依然有部分死罪是属于罪无可赦的。我们还是拿颁发铁券给赵安的明英宗来举例,他在登基的时候曾经大赦天下,但是不包括以下罪行:

  自宣德十年正月初十日昧爽以前:官吏军民人等有犯除谋反大逆,子孙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蛊毒魇魅,毒药杀人,强盗人命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大小,咸赦除之。敢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明英宗实录卷一》

image.png

  看到没有,只要不是造反,哪怕赵安杀了他亲爹,都能靠着铁券逃过一死。相比较而言,明初开国功臣们所能享受到的待遇更胜一筹。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三月二十九日南安侯俞通源去世之时,《明太祖实录》上记录了其铁券的册文。俞通源是追封虢国公俞通海的弟弟,起家于巢湖水师,凭借着北伐时的功劳获封南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今天下已定,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是用加尔爵禄,使尔子孙世世承袭。兹与尔誓:若谋逆不宥,余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五》和赵安只免一死相比,俞通源除了本人可免二死外,儿子还可以免一死。但是只要有了“若谋逆不宥”

  这句话,功臣们的生死就都在皇帝的一转念之间。朱元璋在屠杀功臣之时,给出的罪名都是谋反,所以免死铁券派不上用处,也就非常正常了。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