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为什么没有扣留赵王呢?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国,为免除后顾之忧,主动与赵国交好,约赵惠文王会于渑池。赵王害怕但又不敢不去。蔺相如陪同赵王前往渑池。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使秦王毫无所得。
秦昭襄王因完璧归赵一事恼羞成怒,于秦昭王二十五年,借口赵国不与它一起进攻齐国,向赵进攻。取得赵兹氏等两城。次年,攻取赵的离石。再次年,白起取赵代、光狼城。这时秦国大军正欲南攻楚,为安定东方的局势,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相会修好。史称“渑池之会”。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出使者约请赵王到西河外的渑池相会。赵惠文王害怕秦国有奸计,想要推辞不去赴会。蔺相如却对赵王说:“大王如果不去赴会,这必将显得我们赵国软弱、胆怯,而给秦国留下口舌,以后秦国将会更加骄横。”于是赵王决定带蔺相如去和秦王相会,而让将军廉颇率军在边境接应。
赵王来到了渑池,与秦王相会,席上秦王在酒酣之时,突然对赵王道:“我听说您非常喜欢弹瑟,而且弹得很好,烦请弹一曲给我听听。”赵王没有办法推辞,便在筵席上弹了一曲。秦国的史官当时便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在渑池与赵王会饮,并令赵王为其弹瑟。”
蔺相如看到这情景,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上前对秦王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国的音乐,现在我献盆缶,请秦王敲击作为娱乐。”秦王非常生气,拒不答应,还下令要杀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盆缶说:“我距离大王不到五步,如果大王不答应我的请求,那我将以死相拼!”秦王无奈,只得勉强在缶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稍后,秦国的群臣说:“请赵王送十五座城池给秦王作为献礼。”蔺相如马上回答说:“那请秦王把国都咸阳作为献礼回赠赵王。”
直到酒筵完毕,秦国始终未能占上风。由于赵国已在边境部署重兵,时刻准备接应赵王,秦国便没敢轻举妄动,双方以平等地位重修旧好。渑池之会后,蔺相如以功授官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以致于有后来的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后,秦国、赵国间暂时停止了战争。赵军立即出兵齐国,攻下高唐等地。
秦昭襄王完全可以像扣留楚怀王一样,扣留赵惠文王,然后逼迫他割地求和。但是为何在渑池之会,秦昭襄王不故技重施呢?原因有三:
第一:赵国有了楚怀王的前车之鉴,所以准备地非常充分。廉颇早已和赵惠文王约定,一旦有去无回,就立太子为国君,断了秦国的念想。其次在渑池周围,赵国早已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第二:当年秦昭襄王扣留楚怀王,是因为他孤立无友,且楚国国力早已衰败。公元前312年,秦国张仪欺骗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与齐国断交后只得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被魏章大破于丹阳,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再惨败于蓝田,其后前311年秦国攻取召陵,三战皆败,韩魏趁机进攻楚国在中原的领土,楚国大国地位瓦解,从此走向没落。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见楚国江河日下,身边没有盟友,便在武关将楚怀王扣留。
第三:赵国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前面我们说过,赵惠文王的父亲—赵武灵王,他竟然制定计划要灭掉秦国。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盛,打遍山东六国无敌手。赵武灵王为何会有灭掉秦国这个大胆的想法?实际上赵国也进行了变法,它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
变法之后,赵国周围的游牧民族纷纷投靠,献上自己的武器、战马,甚至领土。赵国的军事力量暴涨,灭掉了国中之国—中山国,还向北方的匈奴出击,"攘地北至燕、代"。向西边林胡、楼烦用兵,到达云中。
而赵惠文王继承父业,接手了一个强大的赵国,手下战将如云,廉颇、赵奢等。赵国的军事实力足以做秦国的对手,而后来秦始皇灭赵国的过程,也是磕磕绊绊。
其次渑池之会之前,秦昭襄王是想集中力量攻打楚国
,为免除后顾之忧,避免两线作战,所以主动与赵国交好。所以渑池之会的秦昭襄王不想开罪赵国,以免赵国趁着自己进攻楚国,从而施行当年赵武灵王的策略,从云中、九原向南直奔秦都咸阳,灭掉秦国。
然而随着对历史的了解,回头再看渑池会,顿感疑点重重。
一、当时的秦国已经是天下第一强国,秦昭王可谓一代雄主,赵国也是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最强,为什么在渑池会中,双方表现得如同小孩子一样,只知道争些口舌灵巧的便宜呢?二、接到秦王的邀请,赵王的第一反应为什么是怕有危险呢?三、文章最后提到赵国在边境部好重兵,说明两国关系其实非常紧张,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进行这么一场过家家一样的会面呢?事情要先从秦昭王说起。公元前299年,秦昭王曾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面和谈,然而实际上,秦昭王根本没去武关,而是命令一位将军埋伏在那假称是秦王。楚怀王一到,就封闭武关劫持楚怀王到咸阳,将其扣留要挟楚国索要城池。渑池会发生在公元前279年,秦昭王用同样的理由邀请赵惠文王会面,赵王当然会联想到二十年前楚怀王的前车之鉴,害怕有危险也就理所当然了。事实上,蔺相如和廉颇劝赵王出发前,还安排了两件事,一件是立好储君,另一件就是在边境部署重兵,防的就是秦昭王再上演一出绑架戏码。渑池的和谈会面,无论是对秦国来说,还是对赵国来讲,都是必须要促成的。因为就在渑池会前不久,发生了几件事。首先是楚国,被秦国囚禁到死的楚怀王,有一个儿子叫熊横,这时候已经是现任楚王。楚王熊横召见了一位山林隐士,这位隐士对熊横进行了一番洗脑,使得熊横全然不顾国力衰弱,毅然决然策划对秦国的报复性军事行动,使得秦国的后院起了火,必须要保证和赵国的和平关系,以便腾出手来收拾楚国。赵国这边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在几年前,赵国参与了五国伐齐,齐国在短短一年内连失七十余城,险些灭国,只剩下即墨城还在坚持。在渑池会前,齐国名将田单开始反扑,连战连胜势如破竹,对赵国这个老敌人构成了不小的威胁,最主要的是,田单最大的敌人乐毅,这个时候就在赵国。所以说,秦国要对付楚国,赵国要防备齐国,这两国和谈是大势所趋。
然而从之后的历史来看,“渑池之会”是赵国的战略失误。在“渑池之会”举行的周赧王三十六年,东方六国已经没有实力单独与秦国抗衡,赵国也只是在军事上能单独抵挡秦国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对外战略也从争霸天下逐渐转变为统一天下。要想达成统一天下的目标,秦国必须消灭相邻的几个大诸侯,即“三晋”和楚国,其中楚国的实力最强。于是秦昭襄王决定先进攻楚国,等把楚国基本打垮后进攻三晋,与赵国展开战略决战。
为了能集中力量进攻楚国,秦国要保证“三晋”在秦楚交战时不会出兵攻秦或者救楚,特别是“三晋”中最强的赵国。正因如此,秦昭襄王才会邀请赵惠文王在渑池会晤,想以此与赵国交好,从而放心地攻楚。对于赵国来说,正确的战略决策应该是拒绝参加渑池会或者在渑池会上保持对秦国的战略压力并与楚国交好,让秦国不敢集中力量进攻楚国。而只要楚国不被打垮,秦国也不敢对赵国发动大规模战略决战。
可是蔺相如虽然在“渑池会”上为赵国挣来了与秦国平等的面子和赵惠文王的安全,但却让秦国达到了与赵国交好从而全力进攻楚国的战略目标。等到楚国被打垮后,赵国便孤立无援,最终也被秦国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