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大战之前李密拥有30多万瓦岗军还猛将如云 李密是怎么败给王世充的

  对邙山大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邙山大战中李密手下大将如云,为什么还会败给王世充?

  邙山大战之前,李密可以说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此时的李密拥有30多万瓦岗军,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又在童山脚下对宇文化及统领的隋朝十几万的御林军给予痛击,宇文化及只剩2万步骑一路北逃,再无逐鹿中原的机会。

  天下群雄,包括窦建德、刘武周、李渊等都公推李密为天下共主,手下群臣也让李密称帝。

  在李密看来,东都洛阳,唾手可下。只需打下东都洛阳,李密就会称帝,那时候再扫荡四周,不费摧灰之力,可惜这一切在邙山之战后,都戛然而止。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那么,邙山之战李密为何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是李密失败的主要原因。

image.png

  杀翟让失去瓦岗人心

  李密是乱世枭雄,书生出身的李密短短一年时间就能取得瓦岗的首脑位置,可见李密的雄才大略。

  李密极有个人魅力。他仗义疏财,体恤下属,赏罚分明,又使妙计在战场上斩杀了隋朝名将张須坨,得到了广大将士的拥戴。

  李密最不该做的事情就是杀死了瓦岗寨的原寨主翟让。

  史书上说,翟让之兄有一次发牢骚,“天下是我们打下来的,即便你翟让不想当皇帝,你让你哥哥当啊?为什么要让外人当?”翟让听了哈哈大笑,把哥哥的话转述给了其他将领,当个玩笑说。

  这话传到了李密耳朵里,李密不禁心生猜忌,又在手下谋士的怂恿下,设宴埋伏杀手,杀死了翟让兄弟。

  翟让在瓦岗寨经营多年,得到很多部众的拥戴,像徐世勣,邴元真,单雄信等都是翟让的心腹。

  翟让未谋反,李密却杀死翟让,让翟让的亲信部将对李密心生怨恨,瓦岗军的军心自此发生动摇。瓦岗军的内部不稳,军心发生动摇,极大的影响了瓦岗军的战斗力。

image.png

  战略失策

  其实在邙山之战前,裴仁基给李密提出谋略,让李密坚守不出,另派一支奇兵奇袭东都。东都洛阳空虚,必能一鼓而下,王世充,进退失据,必然败亡。

  李密表示赞同,同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李密同意裴仁基的方案,并进而分析说:“隋军如今有三样锐不可当。其一,武器精良;其二,决意东进;其三,粮尽而战。所以我们只需据城固守,蓄力以待,王世充欲战不得,欲走无路,不出十天,他的首级就会送到我们的麾下。

  可是由于单雄信和宇文化及归降的部将陈智略、张童仁,王轨出来劝阻,他们对李密说,王世充部众不及我们一半,我们以强克弱,打败王世充唾手可得,将士们急于立功,以图报效,何必还要坚守不出呢?

  李密此时也是被形势冲昏了头脑,也觉得自己跟王世充的历次交战,李密胜多负少。让李密也觉得王世充不堪一击,故而不采用裴仁基的作战计划,而是决定跟王世充来一场决战。

  这样,李密为自己的芒山之战,种下了祸根。

  战术上吃亏

  王世充此次出兵是倾巢而动,而且是报定了不胜不还朝的决心的。这时洛阳的粮食将尽,此战只能胜不能负。

  手下士兵们也都深知这一点,故而人人作战能够奋勇向前,不需王世充战前动员。就像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背水一战一样,此时的王世充的军队也跟打了鸡血一样,人人奋勇上前。

  王世充战前,又秘密派遣200名骑兵埋伏在深山,待到两军作战时,冲进李密的后方营寨里放起火,让李密的瓦岗军不战自乱。

  同时又找到一个酷似李密的士兵,把他斩首,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让手下骑兵拎着这颗人头,纵马驰骋,大声喝喊,说李密已经被斩首,让李密的瓦岗将士一见,信以为真,丧失斗志。

  再加上李密在与宇文化及的童山之战,精锐折损大半,瓦岗将士的战斗力已大不如前,多种问题堆加起来,使瓦岗军在邙山一战中大败于王世充。

  此一战李密精锐尽失,邴元真投降,单雄信投降,程知节、秦叔宝,罗士信都被俘而降。

image.png

  结语

  邙山之战,李密失败的主观原因是战略失策。本应该避其锋芒,坚守不出,待到王世充粮尽而退时,率部追击,必能取得全胜。

  客观原因是李密的瓦岗军内部不和,战斗力大不如前,再加上中了王世充的诡计,所以李密才会遭遇惨败。

  如果李密不猜忌徐世勣,退回到徐世勣把守的黎阳仓,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可是李密此时已经谁都不信了,转而投奔了李渊,复又反叛,落得了兵败被俘的下场,从而让一代枭雄李密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