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有个奇葩规定,康熙和雍正都曾“中招”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如今通讯行业非常发达,只要不是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基本上都能通过手机或者是卫星电话进行联系。远在国外留学的小孩,可以每天或者是每隔一段时间与父母进行视频联系,这样可以缓解相思之苦。但是封建时期可就没这么好的便利条件了,皇帝与大臣之间都要通过速度奇慢书信进行传递信息。满清前几位皇帝诸如康熙,乾隆,雍正都是勤勤恳恳,每天工作到深夜就是为了批复这些奏章。可是随着越来越多清朝奏章内容被解密,原来其中有很多类似于“骚扰信件”,皇帝们都曾经不堪其扰,康熙和雍正都曾经为厌烦这些奏章闹出不愉快的事情。

  最近两年关于清宫剧题材的电视剧在银幕上非常火热,比如《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和乾隆之间发生的爱恨情仇,让不少女性朋友或者是男性友人都流连忘返。电视剧中乾隆经常伏案工作到深夜,他这些工作就是在批阅奏章。所谓奏章就是各地巡抚与皇帝联系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些奏章的内容其实有很多是注了水分。比如1763年闽浙总督连续发了好几封奏章给乾隆皇帝,但是这些奏章的内容说要给乾隆邮寄一点当地的芒果。起初乾隆很耐心的回复说“不用了”,但是同样的信件慢慢变多,乾隆直截了当的说“以后不要再送了”。

  雍正更惨,杭州织造黄绫一连发了十几封奏章为了询问皇帝身体怎么样?雍正比较有耐心每次都说朕龙体安康。康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件,1703年湖广总督一连发了接近10封同样的奏章,内容都是向皇帝报告当地的天气情况。起初康熙也是耐心回复,问问当地民生问题怎样?但是一连收了8封至9封以后康熙也显得不耐烦,让他今后不要再说这些无关紧要的话。笔者看到这些奏章的内容时也吓了一大跳,按照我们普通人的思维,大臣写的奏章不敢说是字字珠玑,但最起码也要有“干货”,比如汇报当地的大事小情。可是真实的奏章里面却有如此多“水分”,询问皇帝身体怎么样还有汇报当地的天气情况,这简直和我们小学写的流水账作文差不多完全是在挑拨皇帝。

  不过大家哈哈一笑之后。笔者也想将大家的视线拉回到现实当中。为什么这些朝廷大员写这种没有实际营养的奏章,难道他们不怕惹怒了皇帝吗?其实这和满清时期一条铁打不动的规定有关。顺治帝明确规定“外派出京的官员,每三天要送一道请安折”。之所以要有请安折,就是皇帝想要知道这些封疆大吏在任上干了哪些事。以及所管辖的领土有没有大事情发生。更深层的原因如果这些封疆大吏,一年只写个2~3次奏章,那么皇帝都不清楚你到底是生是死。所以每三天一个奏章已经成为这些外派官员固定的工作。但是除了那些大灾或者是大祸之年,其他时节皆是风调雨顺当地没有什么事发生。然而这些请安奏折不可能一个字不写,所以这些奏章上要写点什么成为这些大臣伤透脑筋的事情。

  总不能大臣说“皇帝你还活着吗?身体怎么样”?这是不是显得有失体统?所以这些大臣只能没话找话,比如聊聊天气聊聊当地的土特产,说白了这些奏章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大臣写这些白话文就是想让皇帝知道他还在任上并没有离开。皇帝接到这些奏章,虽然都是千篇一律的流水文,甚至有些奏章还让他又气又笑,但是也没办法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只能每天不辞辛苦的批阅这些奏章。

  或许有不少朋友会问了:为何皇帝不派遣其他部门比如翰林院、军机处代劳审批这些无关紧要的奏章?这种想法比较天真,首先军机处是讨论国家大事的,这两个职能部门不负责处理这些奏章。如果将这些奏章交给其他机构进行处理,假设100封奏章中有两件关系到机密要事,但是却因为没有及时的送到皇帝手中而被耽误了,这个责任谁来负?万一出现泄密的情况那可真的是得不偿失。所以满清的皇帝宁愿自己累一点,也要看这些无关紧要的奏章,毕竟只有翻开之后才能看清楚里面的内容。

  说到底满清并非正统的汉人王朝,所以不敢放权给汉人内阁,而本家人却又不堪重用,所以只好凡事亲力亲为。这也就造成了康熙乾隆雍正每天要处理奏章到深夜,有很多都是这些无关紧要的奏章,这也是满清独有的规矩,毕竟外派的那些官员有大部分也是汉人,就要更加提防他们不要滋事生非。这种请安奏章没有任何营养,但是大臣们又要绞尽脑汁写一点上去。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