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为什么会选择上山扎营而非沿道设卡呢?
街亭之败,给诸葛亮的北伐宣判了死刑。很早之前小编就撰写过街亭对于祁山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再赘述。但关于街亭之战中蜀军失败的原因,似乎早已形成了统一口径:马谡违反诸葛亮安排的沿道设卡战略,上山死守,结果被魏军抓住水源破绽一举破。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是的!
那马谡到底为什么会选择上山扎营而非沿道设卡呢?
我们先从街亭的地形来看。街亭是一处古战场,十分险要,山高谷深,以骑兵为主力的魏军要通过此处必须要走山谷小道,这也使得街亭要塞成为了事实上的天堑。但我们可以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端倪。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三国志 王平传》
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三国志 张郃传》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三国志 诸葛亮传》
通过《三国志》的记载,马谡在街亭犯了以下错误:1,舍水上山:放弃水源在山上扎营。
2,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依据南山据守,而不下山据守街亭要塞。
3,违亮节度:违背了诸葛亮的指令。
4,举动失宜:做出了不恰当的举动。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去猜测马谡为何不据守谷道的原因。有人说街亭谷道无险可守,《张郃传》的记载就啪啪打脸,“不下据城”四个字就证明街亭山谷中是有要塞城池,但马谡放弃拒守。
或许这座要塞由于长年在曹魏手中,已经失去了其险要地形的军事价值。长期无人值守导致其年久失修。马谡率军到达之时,街亭或许仅剩一段残垣断壁。在马谡眼中或许并没有防御的价值,于是他将眼光转向了山谷两侧的高山。
而事实上呢?
《三国演义》中王平曾有一段话,证明了当时在据守要道除了要塞城关之外,还有栅栏。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三国演义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而我们在史书上也多次看到凭借坚固的营寨和栅栏阻挡敌军的记载。可马谡拒绝了这样的建议。或许是因为马谡不信任街亭要塞那破败的城墙,也质疑木头建起的栅栏是否有足够强度。
马谡决定上山建营,居高临下,痛杀敌军!
我们借用罗老先生在《三国演义》中为马谡准备的台词: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三国演义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不得不说一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所以在马谡看来,心急火燎地从东面赶来的魏军,一定会发了疯地清除一切阻碍之敌,破败的城墙一定抵抗不住,但南山之上的他们依托居高临下的地形,只要用弓箭、连弩去招呼敌人就行了。至于水源的问题……急着赶路驰援的魏军怎么可能停下脚步慢悠悠地围山断水呢?可他面对的不是别人,是那个从官渡一役就跟着曹操东征西讨的老兵痞张郃。一看这年轻的马谡把自己逼上了绝路,那就好心送了一程。
围山!断水!军心一乱,缺乏威望的马谡对蜀军失控!原先,凭借着街亭要塞和营寨,蜀军即使以寡敌众也能居高临下坚守多日,甚至三五个月。而断水之后的蜀军,再无守山的可能。即使面对数倍于己的魏军,也只能冲杀下南山以一敌众搏一搏了。
失去屏障,以少敌多!缺少导致士气低落。
这样的蜀军别说以一敌众,或许以众敌一也已无可能。绝境下的蜀军,就这样冲下山送了人头……马谡就这样背上了人生第一口,同时也是最后一口黑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