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曾经杀的曹操只顾逃命,为什么最终没成为一方霸主呢?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东汉末年诸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提到马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但是,对于马超来说,也曾经是能够和刘备、曹操、孙权平起平坐的一方诸侯。建安十六年(211年),占据关中之地的马超联合韩遂一同抵抗曹操,参加潼关之战,为曹操离间计所败。
之后,马超攻打陇上诸郡失败,依附汉中太守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率众投降,自此之后,马超成为刘备麾下的一员大将。在马超之前,秦国以关中作为基础,得以剪灭六国。那么,问题来了,马超占据关中,为何不能重复当年秦国的老路,从而一统天下呢?
一
首先,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战国时期,秦国定都关中之地的咸阳,并以此剪灭六国,建立秦朝。彼时,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在秦朝之后,西汉、唐朝等强盛的朝代,也都选择定都关中。不过,在东汉末年,马超却没能重复当年秦国的老路。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虽然关中之地对于成就帝王之业,确实是一个加分项。但是,仅仅拥有关中之地,显然是不够的。
二
在马超之前,秦国定都关中,但是,秦国还掌握了汉中、巴蜀、雍凉、河西等地。与此相对应的是,马超则没有这么广阔的疆域,比如在马超割据关中的时候,汉中之地就在张鲁的掌握之下,至于凉州地区,也不是马超所能彻底掌控的势力。而就巴蜀之地,则在益州牧刘璋手中。所以,在整体实力上,马超根本无法和战国时期的秦国相提并论。更不用说在商鞅变法后,秦国已经是全民皆兵了。
并且,即便是在关中之地,马超也没有类似于秦国君主的地位。当时的关中,仍是十几股诸侯割据的局面,其中以马腾、韩遂势力最强。在马腾被曹操调入京城后,马超依然难以整合关中地区的十多个诸侯势力。因此,马超和韩遂所掌握的关中,可谓一盘散沙了。
三
相对于东汉末年,在战国时期,秦国在关中地区的统治,无疑是根深蒂固的。面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关中是秦国的根基,其对于秦国的支持,显然是全力以赴。因此,仅仅占据关中之地,而不能获得关中地区百姓、将士的全力支持,自然无法发挥关中之地的全部优势。
在东汉末年,关中之地虽然臣服于马超、韩遂等诸侯,但是,不少百姓和将士,依然是心怀汉室的。在此背景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助于东汉朝廷的威望,显然可以分化、瓦解关中地区的百姓和将士。而这,自然成为马超最终兵败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当然,马超之所以没能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还是和其能力不足存在直接的关系。
四
最后,就马超的勇猛,可以媲美吕布、关羽、张飞、赵云、许褚等人。不过,三国时期曹魏名臣杨阜评价马超:“超强而无义”,也即“马超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岂独阜之忧责,一州士大夫皆蒙其耻。”对于马超来说,在人品上无疑饱受争议。同时,在对战曹操的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了马超的勇猛,却没有看到马超的智谋,比如曹操的离间计,就轻松离间了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导致二者自相残杀。
因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马超:“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总的来说,在东汉末年,马超虽然占据了关中之地,但是,不管是天时,还是人和,都不在马超这边。而且,论能力,马超也和曹操、刘备、孙权等诸侯相去甚远。所以,马超无法重复当年秦国一统天下的路径。当然,比较幸运的是,作为东汉末年的一方诸侯,马超最终在刘备麾下获得了善终的结局,其结局显然要强于袁绍、袁术、吕布、公孙瓒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