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最后为什么会举兵造反呢?
罗艺最后为什么会举兵造反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征》诗云:“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武德九年,李世民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他成功拿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皇位,可谁知在这个位置上屁股还没坐热,他就收到了罗艺造反的消息。
乱世英豪
大家所熟知的罗艺应该是《隋唐演义》中武功高强、为人正直的绝世猛将,他是罗成的父亲,同时也是秦叔宝的姑父。在演义中,罗艺未能活到大唐建立便死于苏定方之手,但其儿子却成为大唐开国元勋。
可惜这都是虚构的,历史上确有罗艺,但罗成却不存在,他也不是秦琼的姑父。罗艺不仅活到了大唐建立,还被封为王爵,只不过在李世民称帝之后,罗艺选择了造反,这又是为什么呢?
罗艺出生于武将世家,父亲罗荣在隋朝担任监门将军,由此罗艺从小便学习武艺,熬炼筋骨。罗艺虽然才能出众,作战勇猛,但其性格有缺陷,他性情残暴不仁,桀骜不驯,这个性格让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同时也给他惹来不少麻烦。
罗艺本可以凭借家世获得不低的职位,但他硬是凭借勇猛作战,立下不少功劳,凭借战功升迁为虎贲郎将。
隋朝末期,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逐渐发展成割据势力,罗艺驻防的涿郡自然也不太平,他深知隋朝不得人心,注定灭亡,此时正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凭借在边疆剿匪积攒的名望,罗艺轻而易举夺得幽州大权,自封幽州总管,成为隋朝边疆实力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不过,随着中原混战加剧,罗艺明白自己手中这点兵力不足以在乱世立足。
当时罗艺已经在边疆运营多年,在当地声望很高,宇文化及、窦建德等势力都曾拉拢过他,不过,罗艺都一概拒绝了,他认为占据关中的李渊最有可能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
降唐立功
罗艺看天下大势已定,当即投降归附李唐。李渊见罗艺来投自然非常高兴,当即封他为燕王,赐李姓,因此在相关史籍中,罗艺大多就以“李艺”这个名字出现。
从罗艺的前期发展过程来看,他是一个很会审时度势、投机站队的人,不过在投降李唐之后,罗艺却失去了这种本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选错了阵营。
李唐灭掉窦建德和王世充后,大唐的敌人就剩下刘黑闼了,李渊自然不会允许刘黑闼在自己地盘上继续活蹦乱跳,于是派遣手下大将前去讨伐,可没想到,大唐能打的将领却被刘黑闼虐了个遍。
这时,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关于皇位的争夺也进入白热化。如果罗艺能够看清局势的话,他应该向李靖学习,保持中立,可惜的是,罗艺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李建成阵营。
罗艺和李世民结梁子
刘黑闼虽然战败,但在突厥势力的帮助下,再次起兵攻打李唐。这次,李渊派太子李建成领兵出征,同时让罗艺从旁协助,两人在洺州会师后相谈甚欢,后来一同打败了刘黑闼。
胜利归来的罗艺被李渊加封为左翊卫大将军,而李建成也趁机拉拢罗艺。
秦王李世民看到罗艺位高权重,自然也想拉拢一番,便派亲信到罗艺大营拜访,企图拉近关系,没想到罗艺却无故暴打了李世民亲信,这让李世民心里很不舒服,两人的梁子算是正式结下了。
罗艺加入太子李建成阵营后,在朝中积极为李建成摇旗呐喊,暗中帮助李建成加强在军中的实力。罗艺不仅从手下精锐中抽出300人送给李建成,还将手下大将薛万彻、薛万均一并送出。
这使得太子府人才济济,文臣武将阵容丝毫不弱于李世民的秦王府,甚至还强一些。李建成有充足的力量与李世民抗衡,这给李世民带来不小的麻烦,此时罗艺与李世民之间最大的梁子就此结下。
起兵造反
或许在罗艺看来,李建成是太子,登上皇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但他绝对想不到,李世民不按规矩出牌:既然不让我坐皇位,那我就掀桌子,硬来!
公元625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等人,逼迫李渊封他为太子。不久之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称帝正式执掌大唐。
在外镇守边疆的罗艺听闻李世民登基的消息后,心中非常害怕,因为他曾经不留余力地支持李建成。而李世民并没有对罗艺下手,相反,为了安抚他,不吝对他大加封赏。
可李世民的赏赐却起到了反作用,罗艺接到封赏之后,愈发觉得这只是李世民的暂时安抚计策,此后腾出手来一定会对他秋后算账,心中便萌发出反叛之心。
其实,李世民有容人之量,像李建成旧部魏征、薛万彻等人都被赦免了,有的甚至还得到重用,只要罗艺及时向李世民表达臣服之意,相信李世民会不计前嫌接纳他。
结语
罗艺举兵造反,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很简单,罗艺与李世民之间有私怨,加上罗艺又手握重兵,是大唐的不稳定因素,对于李世民来说终究是个隐患,即使罗艺不反,李世民也会逼他反。
罗艺的经历很有借鉴意义,在职场上,固然有能力很重要,但站队正确比能力更重要,站对了阵营,做事可以事半功倍,否则有再大的能力也不会得到重用,甚至还会遭到打压、排挤。
如果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最终受到伤害的也只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