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造反失败后就消失了 他究竟出了什么地方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骆宾王造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咏鹅》家喻户晓,刚入学的儿童几乎都会传诵这首诗,而这首诗也让作者骆宾王成为了妇孺皆知的诗人。骆宾王的名字和表字则来源于《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然而,关于骆宾王,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那就是他曾经造反过,但却失败了。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一个政治上很有抱负却长期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唐高宗仪凤四年,他被任命为侍御史,后来,因为多次向武则天上书言事,被人诬陷锒铛入狱。在狱中,骆宾王写下了“露重飞难进,风高响易沉”的千古名句来抒发心中的悲愤。
可见,他在诗文方面非常出色,特别擅长作诗。而且,在文章方面,他为后世留下了《帝京篇》、《讨武氏檄》等名篇,其中,《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让骆宾王一夜成名,此文直戳武则天内心,让她的皇位坐得都不安宁。据《新唐书》介绍,武则天读这篇文章前半部分时,还感觉有些可笑。但是,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一句时,她的脸色大变,急忙询问这是何人所作。
武则天感慨道:“有如此才,却让他流落不偶,真是宰相之过也!”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制造“反武”舆论的能力很强。
公元683年,此时的骆宾王只是一名普通的县官,在浙江临海县任职。这年冬天,长期卧病在床的李治终于熬不住了,驾鹤仙去。
都知道,李治的遗诏中要求儿子李显继位,可是,皇权却早已落入李治的老婆武则天手里。而且,在李治统治后期,都是武则天在给他出主意、帮他发布政令。武则天无法放弃手里的权力,于是,只让李显当了一年的皇帝,改由幼子李旦继位。她心里明白,李旦年幼,更好控制!
后来,她干脆将李旦也废掉了,自己当上了皇帝。之后,武则天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大肆屠杀唐朝的功臣,还设立专门为她收集情报的机构,收集百官的隐私。由此,百官人人自危,他们都害怕自己的把柄落到皇帝的手中,进而引来杀身之祸。而且,整个帝国都陷入了一种惶惶不安的氛围中,非常压抑。
此外,骆宾王看到武则天的所作所为,心中非常气愤,誓要推翻这样的王朝。之后,骆宾王找到掌握军权的徐敬业,两人商讨起义的事情。为此,骆宾王还特意作了《讨武曌叫檄》一文,昭告天下,邀有志之士一起反对武则天的王朝。这篇文章气势如虹,犹如一把利剑,刺入了敌人的心脏。
而且,骆宾王和徐敬业还确立了“拥戴李显,匡扶唐室”的政治思想,这一思想足以号令天下仍然忠于李唐的人。刚开始,起义军非常顺利,但后来,在关键时刻徐敬业却没有抓住有利的战机,导致大军处于被动局面。大军被围困在扬州城,危在旦夕!最后,大军被消灭了,而骆宾王和徐敬业也逃跑了。
兵败的前一天晚上,他们坐船逃跑,打算跑到藩国高丽去。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徐敬业的部下叛变,将徐敬业给杀了,而骆宾王却下落不明。
关于他的下落,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被杀了:
《资治通鉴》中提到,起义军被剿灭后,徐敬业和骆宾王都被诛杀了。而《旧唐书》也肯定了这种说法,骆宾王是被政府军杀害的。
第二种,逃跑了:
《新唐书》持这种看法。武则天死后,他的儿子李显继续坐上皇位,并在公开场合表扬骆宾王的忠勇,要求郑云卿在全国范围内搜集他的佳作,汇编成册。
而且,李显还让郑云卿去调查骆宾王兵败后的情况,将其记录到史籍中。之后,郑云卿找到了很多当时在现场的人,他们或是参与战争的兵甲,或是骆宾王的朋友。刚开始,郑云卿也以为骆宾王被杀了,但是,随着调查的线索越来越多,他发现这些线索更支持“骆宾王逃跑了”这种说法。
第三种,出家了:
跟骆宾王同时期的诗人宋之问,曾在灵隐寺看到这样的对联:“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非常好奇,忙询问这是何人所作。寺庙中的小师傅将老和尚请了出来,宋之问一看,他正是骆宾王。他隐身于此,不再过问外面的事情。
2005年,央视曾出了一个专题片,专门讲解骆宾王。在节目中,电视台请来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教授为我们讲解这个人物。老教授骆祥是专门研究骆宾王的学者,他向我们公布了多年研究骆宾王最后去处的结果。他讲到:“骆宾王兵败被杀的证据不足,这个事情还得重新考量,毕竟,官方书籍中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需要我们自己去鉴别。”
而且,骆祥还向我们提到:“在骆宾王老家的族谱上,记录了骆宾王兵败后逃到了江苏南通一带,隐居在芦苇荡。后来,骆宾王客死南通,并埋葬在黄泥口,享年七十岁。”
参考资料: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资治通鉴·唐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