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早期的诗风和晚期的为什么区别很大呢?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两宋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得朝廷接受。

image.png

  生平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出生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侵略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琬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小他两岁的王氏为妻。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琬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复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入敕令所,为删定官。孝宗即帝位,赐进士出身。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府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很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聘陆游为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年岁相近,且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伸展,故稍稍放纵轻佻,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淳熙十三年,知严州。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家居时“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因为养生有术,嗜食薏仁和木耳,晚年身体依然强健。美中不足的是饱受齿疾之苦,故好食枸杞粥。庆元五年(1199年),陆游曾为韩侂胄写《南园记》,据称韩侂胄命四夫人擘阮琴起舞。在勉励韩侂胄勿忘抗金中兴。期间虽仍有向朝廷提出抗胡作战的主张,但始终遭受非议。最后于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阳历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5岁。

  诗词

  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情操至死不渝,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满腔救国热忱,“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索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也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死前曾作《示儿》一绝:“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堪称是最能表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image.png

  陆游的诗产量极多,至老仍然创作不懈,但难免“词句蹈袭,语意复出”。实际上创作了一万多首,经他自己删除淘汰之后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诗大致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少年到中年(46岁),时期最长但留存作品最少,约200首,因陆游将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删除淘汰的关系。

  第二期为46-54岁,诗约2400多首。此时期因深入军旅生活,诗风变为豪放壮阔,爱国思想也更加提升。此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第三期为蛰居家乡到逝世,现存诗6500首。数量之所以较多是由于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缘故。此时期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饱经忧患,且年事已高,因此风格转为清旷淡远的田园风格和苍凉的人生感慨。

  虽然诗风前后转变了三次,但陆游的诗中一直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与传颂千古的原因。其他也有较为平淡、清丽、甚至是奇谲的作品(诗集中有数百首记梦的诗),不过那是少数。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等,均为其代表作。

  另也工于词,纤丽处似于秦观,雄快处似于苏轼,超爽处更肖辛弃疾。以《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最为着名。

  他的文学理论也具有相当影响力,主张诗文为发泄人心郁闷的利器,又主张养气以求工。

  著作

  《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放翁逸稿》2卷、《放翁词》一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

  其他尚有:

  《示儿》、《家世旧文》等。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