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为东吴立下大功,为什么会被孙权逼死呢?
历史很多人都是因为功高盖主,最后冤屈而死,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三国被逼死的一个英雄,他就是陆逊,陆逊不得善终的结局,让很多人表示疑惑,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这其中的的原因,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陆逊,字伯言,他陆家的姓氏是江东四大姓之一,他是九江都尉陆骏的儿子。陆逊跟孙权一样,也是一个少年丧父的可怜人,少年丧父的陆逊没有了父亲的依靠,就只能跟随着祖父。陆逊性格沉稳,办事也非常稳妥,并且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他有着出众的才能,才华横溢,并且足智多谋,能文能武,是一位集万千才华于一身的优秀军事家。
陆逊在打仗的时候,可以揣测其他人的心思,他就是利用这一点,在荆州一战中让关羽丧失了戒备的心,一心想着对付曹操,陆逊就趁机进攻荆州,从而取得了荆州,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会有一句话,叫做大意失荆州。不仅如此,陆逊在夷陵一战当中也是揣测人心,所以取得了胜利。要知道,打仗不光是靠武力,还得靠脑子,所以在这一点上,陆逊两样都占,是一个文韬武略的军事家。除此以外,他在政治方面也特别的优秀,特别是他给孙权建议,让孙权少在前线带兵打仗,不要总是把自己置身在危难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和安稳,如此看来,陆逊还真是深谋远虑。
陆逊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而且做事非常谨慎,他虽然经常带兵打仗,但是丝毫不冲动,就算身处于困境之中,他也不着急,对于敌人,他有完全足够的耐心与敌人消磨,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在夷陵之战中胜利,因为他向来都是以退为进的方式,让敌人措手不及,不仅如此,他对于亲信的人也是直言不讳的,都说忠言逆耳,所以当时的孙权也很器重他。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孙权劝学的典故,提到孙权,不由得想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生在官员世家,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在孙权九岁的时候,父亲就因为讨伐刘表不幸战死沙场,十岁不到就没有了,父亲的孙权一直以来都是由母亲悉心教导。
孙权为人性格开朗,有博大的心胸,做事果断,对于侠义人士非常的崇拜,也是一个很好的伯乐,喜欢广纳贤才,由于他经常跟随孙策一起决策内部的一些事务,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就连孙策都非常敬佩他,而且自叹不如。200年,孙策就因为刺客行刺而丧失了性命,在临终前,孙策就让孙权来接替自己的位置,孙权接替位置以后,19岁时,因为讨伐俘虏立下了大功,所以就被封为大将军。孙权最开始掌管江东的时候,江东的局势很混乱,那是由于当时孙策统一江东,江东那个地方的一部分人还存有异心,所以后来李术反叛,引起了很大的混乱。于是他派遣周瑜等人,率领军队消灭了李术,然后又平定了很多动乱,还灭了很多劲敌,最终把江南的局势也稳定了。孙权是一个很优秀的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他接替孙策的位置没多久,就开始推行屯田的制度,大力发展生产,因为他认为,只有生产能力强大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才会走得更远。
孙权有勇有谋,实力跟曹操不相上下,在赤壁之战中,将曹操给击退,后来又在夷陵之战中,在周瑜、陆逊等人的帮助下将刘备打得落荒而逃,可以说他是曹操和刘备的强劲对手。除此以外,孙权还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明知道自己跟刘备有着亲戚关系,自己的妹妹是刘备的妻子,但是还是不顾这一层关系,把荆州给夺取了,而且还杀了刘备同生共死的兄弟关羽,他的心狠手辣,而且一点也不厚道,这一点丝毫不逊于曹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也是一个英雄,就连毛泽东都评论孙权是一个很能干的人。
陆逊被孙权逼死的原因
历史上,陆逊受到了孙权的重用,而且孙权也很信任他,他帮助孙孙权一路披荆斩棘,消灭了很多敌人。纵使陆逊被周瑜的光辉所掩盖,他的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也是不可埋没的,但很不幸,到最后陆逊不得善终,被孙权逼死。很多人认为,陆逊这么个大英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什么孙权要逼死他呢?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孙和与孙霸的争权,让陆逊不幸卷入其中
历史上的很多帝王都有这种心思,就怕自己手下的人会谋权篡位,特别是那些功劳,特别多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功高盖主,这是历史上皇帝最害怕的事。一直以来,陆逊屡立奇功,有着很显赫的家世,根基稳定。除此以外,为了维持他跟陆逊之间的关系,孙权还将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陆逊因此就成为了孙权的侄女婿,足以看出孙权对陆逊的信任。
但是后来,陆逊的功劳,以及那些崇拜他的人,在孙权看来,已然威胁到了他,就怕哪天陆逊会夺了他的权。晚年的孙权,开始起了各种疑心,把战功赫赫的陆逊当成了自己的最大威胁,再加上一些小人在孙权耳边说一些对陆逊不利的话,孙权更加坚定了想除掉陆逊的决心。
其实,纵使孙权有想除掉陆逊的想法,但是他迟迟未动手,毕竟自己的侄女已经嫁给她了,他总不能让自己的侄女早早的就守寡,那这样他就真的很对不起孙策了。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权的两个儿子争夺太子之位的问题,这个问题让孙权和陆逊产生了极大的误会,也成了最后陆逊死的原因。
孙权的地位稳定之后,他也失去了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孙权非常信任自己的四儿子,并且也很器重他,但是他把太子之位交给了他三儿子。父亲器重宠爱自己,却又不把太子的位置交给自己,这让孙权的四儿子孙霸很不高兴,并且大臣们还在鲁王孙霸和孙和之间选边站,自此开始了太子位置之争的明争暗斗。在两个太子斗争的时候,陆逊认为太子是有立国之本的,所以他选择支持太子孙和。当时的孙权年纪已老,本来就对继承人的事情犹豫再三,感觉特别心烦,这个时候,太子孙和一个不注意,就被鲁王孙霸诬陷,本来就心烦的孙权听到了关于太子不好的消息,从而信以为真,想要将孙和的太子之位废掉。陆逊听说以后,自然是不能答应的,他认为太子应当有立国之本,鲁王并不适合做太子,并且嫡子和庶子是有区别的,他并不赞同孙权废太子,为此,他写了三四封书信劝谏孙权,还想回京面圣,当面劝说孙权。
陆逊的行为让孙权勃然大怒,他认为陆逊是太子的党羽,这场斗争跟他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杀了陆逊,而是限制了陆逊的出入自由,然后又将陆逊的外甥流放,不仅如此,孙权还屡次派人去责问陆逊,那些人对陆逊说的话极为难听,充满了尖酸刻薄,无理。本来陆逊就没有想过要加入这场宫中的斗争,他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没想到受如此大的冤屈,还遭到了尖酸刻薄的责任,这后来一系列发生的事情,对陆逊来说是极大的打击,他悲愤不已,最后郁郁而终,当时的他已经有63岁了。
陆逊的死,其实对于东吴而言还是很非常可惜的。在前面说到,孙权其实是不想让陆逊死的,所以后来造成陆逊的死可以说是一个偶然。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他的死又是一个必然,陆逊犯了当时帝王的大忌,功高盖主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两个原因,就是他民心所向,最终导致孙权决定办他的原因是他干预孙权选择继承人,就让孙权对他起了很大的疑心,更何况他当时正逢孙权年老疑心病很重的时候,所以陆逊后来的死就成了必然。
但是话又说回来,孙权和陆逊几十年的君臣关系,那可不是莫须有的,如果那几十年当中他们没有彼此信任,也不会走到那一天。事实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孙权应该是很后悔的,后来他在那场混乱中清醒以后,又在陆逊儿子的说明下了解了真相,因此两个人的就解开了,但此时的陆逊早就已经在另一个世界了,所以就算孙权再怎么后悔也没有用了。
总结
从陆逊被孙权逼死的故事中,我们更加坚定了“功高盖主是没有好下场”的看法,毕竟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怎么可能给其他人夺走的机会?所以历史上的很多帝王上位,都要铲除很多势力,以此来稳固他的地位,同时也是给那些有谋逆之心的人的一种警戒,让他们趁早死了这条心。当然,那些帝王也必须承认,他们铲除的很多大臣当中,确实有很多人对他们忠心耿耿,而且他们能成功上位,跟那些英雄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没办法,权力越大,疑心病就越大,难免不会怀疑曾经跟随自己的那些人有谋反的那一天,所以,历史上才会出现呢么多因为功高盖主而落得一个不好的下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