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是年轻将领,为什么却能打败刘备呢?

  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退回北方。孙权和刘备瓜分胜利果实,荆州成为刘备囊中之物。但荆州作为江东的门户重地,却掌控在刘备手中,孙权对此始终耿耿于怀,一心想收回荆州。

  公元219年,荆州守将关羽北伐襄樊,后方空虚,孙权采纳吕蒙和陆逊之计,白衣渡江奇袭荆州,杀死关羽。孙刘联盟至此彻底破裂。东吴的背信弃义之举,使得刘备暴怒不止,从此与东吴不共戴天,并在221年至222年之间发起了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

image.png

  夷陵之战的结果,东吴大都督陆逊技高一筹,刘备被杀得七零八落,遭遇到蜀国开国以来空前绝后的一次大败。后世都把夷陵之战的胜利归功于陆逊,但鲜为人知的是,东吴一个24岁的小将,在此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他指挥的夷道之战是夷陵之战的转折点。

  夷陵之战开战之初,局势对东吴极为不利。刘备此次对荆州志在必得,带领数万大军兵分两路,水陆并进,顺长江东下直扑东吴。刘备是世之枭雄,部下将士也都是身经百战的熊虎之师,斗志昂扬战力强悍,摩拳擦掌想为关羽复仇,东吴面临一场空前绝后的危机。

  东吴大都督陆逊虽然也是军事奇才,面对这种严峻局面也丝毫不敢大意。他审时度势,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判断刘备一方劳师远征,急于决战,于是采取了坚壁清野、以守为攻的战术。

image.png

  陆逊在夷陵一带设置坚固防线,避免与蜀军交锋,先遏制住蜀军的攻势,一来消磨蜀军锐气,二来想使得刘备大军坐吃山空,时间一长后勤粮秣供应肯定发生困难,到那时再相机处置

  刘备也不是吃素的,很快识破了陆逊的计策。东吴大军龟缩不出凭坚固守,蜀军坐吃山空势必难于持久。于是,刘备使出他最擅长的“围点打援”之计,想诱使东吴主力出战。

  陆逊带领吴军主力,驻防于江北的夷陵。东吴建武将军孙桓,当时还是一个24岁的青年小将,带领一部分兵力驻扎在江南的夷道,兵力较为薄弱。

  精明的刘备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派兵猛攻夷道,孙桓顶不住压力,必然向陆逊求救。如果陆逊迫不得已发兵来救夷道,刘备就可趁机围歼陆逊主力。如果陆逊不上当,不来救援,刘备就一鼓作气拿下夷道,在吴国防线上打开一个大缺口,从而长驱直入,打入吴国境内。

  如此一来,夷道之战就成为夷陵之战的转折点。夷道守将孙桓的表现,也会成为夷陵之战的胜负手。面对刘备大军的猛攻,夷道城中兵微将寡,力不能支,将士伤亡惨重,岌岌可危。孙桓却心如铁石,抱定必死之心,日夜坚守夷道城头,与蜀军殊死搏杀。

  陆逊得知夷道战况后,并未惊慌失措,他准确判断出刘备围点打援的企图,于是以大局为重,坚守夷陵按兵不动。部下将士疑惑不解,纷纷劝说陆逊出兵支援孙桓,陆逊却胸有成竹地说:“安东深得众心,城牢粮足,无可忧也。”他坚持认为孙桓一定能守住。

  如此一来,压力全部压倒孙桓一人身上。但孙桓临危不惧,大放异彩,在生死关头尽显大将风范,硬是带着弱势兵力,顶住了刘备数十次猛攻,夷道城始终牢牢控制在东吴手中。刘备围城打援的计划彻底破灭,从此失去战场主动权,士气低落军心懈怠,最终被吴军击败。

  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孙桓的坚守与奋战,导致夷道城失守,让刘备大军深入吴国,夷陵之战就会是另一个结局,吴国很可能遭遇灭国之祸。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