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与陆逊都是东吴的谋士,两人谁更厉害呢?
在东吴的政坛上,陆逊属于后辈,他没有张昭那样的老臣资格,甚至在资历上也与鲁肃差得很远,他是吕蒙向孙权推荐的一位年轻将领;陆逊没有周瑜那样的与东吴孙氏家族那样的紧密关系,周瑜与孙策师出同门,都是李先隆的学生;周瑜娶了江东美女小乔,而孙策娶了大乔,他们是连襟;周瑜与孙策年轻时就相见如故,两人惺惺相惜,亲密如兄弟。孙策临终前把孙权托付给张昭与周瑜,让孙权在外事上遇不决之事时与周瑜商量。而陆逊乃一介书生出身,其政治军事方面的资历当然无法与周瑜相比,不过,周瑜和陆逊都是东吴的名将,周瑜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当曹军南下时,指挥了吴蜀联军,以赤壁与曹军决战,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胜利;而陆逊却在东吴遇到蜀军强兵压境时的危机时刻,临危受命,以他的政治谋略和军事韬略,击败了关羽和刘备,让东吴转危为安。陆逊的智谋在三国的谋士中,是不可忽视的,是很值得注意的。
陆逊出身于世家大族,他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他父亲陆骏当过九江都尉,陆逊属于将门之子,他从小耳闻目染军事知识,而且他年少时便很好学,年轻时就很有学识,颇有韬略,所以,陆逊很年轻时就开始当官,他曾任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有一次,该县遇旱灾,陆逊便开仓济民,而平时他作为父母官,能督兴农桑,遇贼反,能降服贼寇,因此,陆逊被升为定威校尉。
陆逊作为将门之子,且年纪轻轻为官便颇有政绩,同时,他又学识渊博、精通谋略,因而,他很快引起了吴主孙权的注意,后来,想必是孙权对陆逊的考察很满意,所以,孙权让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陆逊成了孙家地位显赫的乘龙快婿,从此官运亨通,意气风发。
当然,陆逊虽为孙家的乘龙快婿,但他文武全才,胸有韬略,是有真正本事的,他与纨绔子弟不同,也与仗势欺人的皇家贵戚大不一样。陆逊是高超智谋和军事大才的,他是东吴政坛的新星,也是当时东吴军界最有兵家韬略的将领。
在陆逊的政治军事生涯中,而最能体现他的智谋和韬略的是两个大事例:其一是献“骄兵之计”助吕蒙大胜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吕蒙面对着视东吴兵将为鼠辈的关羽领兵来犯时,假装生病,着力欺瞒关羽,而陆逊巧妙地献上了“骄兵之计”,让吴军以隐蔽的方式夺取了荆州,迫使智勇双全、历来轻视东吴的关羽狼狈地败走麦城,陆逊成了智胜关羽的东吴大将。其二是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大军。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东吴面对着前来复仇的刘备大军,陆逊临危受命当上了都督,他巧用计谋,麻痹敌军,使刘备轻敌,而后妙用火攻,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大军,迫使刘备败走白帝城,陆逊给了蜀军以惨重的打击。
显然,“骄兵之计”和火烧连营充分体现了陆逊作为军事谋略家富有超常的智谋。
陆逊向吕蒙献“骄兵之计”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镇守荆州的关羽迎来了一生战争生涯的顶峰,他率领荆州蜀军,迎战曹魏的大将于禁,关羽巧用智谋,水淹魏国七军,生擒了大将于禁,并乘胜追击,围攻败退于樊城的曹仁,一时,关将军的威名震慑北方,蜀军势不可挡。
曹军虽然在战场上败给了关羽,但在外交上他们却在进攻,曹操采纳司马懿的计策,紧紧抓住刘备借荆州而不归还东吴的事件大做文章,他派使者至东吴,力劝东吴起兵袭击关羽的后方,并向东吴许诺,事成之后,便将江南封给孙权。当时,如何对待曹军使者的劝说,孙权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东吴大将吕蒙认为,关羽击败了于禁,兼并江南的野心一定会随之加强,将来他一定是东吴的大患。因此,吕蒙向孙权建议,接受曹军使者的劝说,趁此机会把关羽灭了,以除后患。孙权觉得有道理,立即采纳了吕蒙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吕蒙开始实施他的歼灭关羽的计策,为了助长关羽的骄傲情绪,吕蒙诈病,离开军队,声称是回到建业养病,以此来迷惑关羽。
就在吕蒙回建业的路上,年轻将领陆逊拜访了吕蒙,他对吕蒙说:“关羽正紧邻东吴,而将军却远离军队,难道不担忧关羽侵袭东吴?”吕蒙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本将病得很重,不得不回建业养病。”陆逊说:“关羽骄气十足,盛气凌人,今有大功,将更为骄傲,而骄傲必然松懈,他只图向北进军,并未对东吴生疑,今他闻您病了,更不会有防备。将军应出其不意,突袭关羽,必能将其擒拿。在下此次见将军,为的是建议将军对此尽心筹划。”吕蒙听了陆逊的话,心里很惊讶,他感到这位年轻将领竟然想的与他一样,但为了保守机密,吕蒙不做表态,他平静地说:“关羽素来勇猛,很难与之为敌,他镇守荆州,恩德信义大行于百姓,且今有大功,势头更猛,不可轻易惹他。”(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陆逊在吕蒙回建业的半路来访,并提出了很有见识的建议,这让吕蒙发现了陆逊是个很有智谋的人才,是可以委以重任的。此时,吕蒙装病回建业,正需要有人代替他镇守陆口,以指挥吴军防备关羽,见陆逊是可用人才,吕蒙便向吴主孙权推荐陆逊来替他指挥军队。
吕蒙对孙权说:“陆逊思虑深远,才智过人,堪当重任,观其筹谋规划,颇有智谋,可委以重任。而且,今他未有大名声,必不为关羽所虑,少得诸多烦事。若能重用陆逊,当令他深藏韬略,关注形势,而后必能克敌。”(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孙权批准了吕蒙的提议,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执掌吴军的主力部队。
陆逊到了陆口,开始实施他的“骄兵之计”。他立即写信给关羽,抓住关羽骄傲的特点,大肆奉承关羽,并大谈吴蜀联盟的重要性,向关羽积极示好。
陆逊在信中极力赞扬关羽,他写道:“关将军善于择机而动,善于依法治军,稍有举动,便能打败于禁大军,大获全胜,真是伟大!”继而,陆逊将话题转向吴蜀联盟上,他认为曹军虽被打败,但有可能再次来犯,吴蜀联盟势在必行。之后,他向关羽大肆表示自己的谦卑态度,他表示:“小将愚钝,新近奉命防守西陲,十分仰慕将军光辉形象,愿虚心讨教!”接着,陆逊又继续吹捧关羽,他说:“于禁被擒,将军威名誉满天下,广受赞誉,将军有此功勋,足以扬名后世,将军之功,令昔日晋文公之城濮之战、淮阴王之破赵大战皆相形见拙。”(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说出了一系列赞语之后,陆逊巧妙地将关羽的注意力引向曹军,以减弱关羽对东吴的注意力。他说,曹操生性狡猾,见于禁兵败,必是不甘认输的,势必增兵来犯。陆逊劝关羽战胜于禁之后,不能轻敌,务必周密筹划,积极应敌,以争全胜。陆逊表示,他乃是一介书生,愚钝无知,能与关羽联盟,感受关羽的恩德,实在非常快乐的事。陆逊的这一招事非常厉害,他紧紧抓住了关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根本弱点,以谦促骄,以柔克刚,让关羽狂妄而失去理智。陆逊以这一招对付关羽,可谓是击中要害。
首先,陆逊充分利用关羽对他不了解的特殊状况,再三表示自己愚钝、无知、毫无经验,表示对关羽的敬重和仰慕,将自己的足智多谋、胸藏韬略的特点彻底的掩盖起来,极力麻痹关羽。关羽在明处,而他在暗处,他占据积极主动的优势。
其次,陆逊在书信中反复吹捧关羽,表示赞赏他的能力,颂扬他的功德,极力表达对关羽的仰慕之情,让刚刚水淹于禁七军的关羽原本就骄傲的心性更为傲气十足了。狂妄无比的关羽,本来就一直视东吴众文武为鼠辈,此次谦卑的无名将领替代了吕蒙执掌东吴军队的主力,更让关羽更加轻视东吴了,从而也对东吴丧失了警惕性。再次,陆逊巧妙地让关羽轻视东吴,而极力把关羽的注意力引向曹军,让关羽确信,于禁虽败,曹操不会认输,曹军一定会再来,对蜀军和荆州的最大威胁是曹军,巧妙地引关羽将矛头对付曹军。
果然,身经百战、自认为文武全才的关羽中了初出茅庐的东吴右都督的“骄兵之计”。关羽傲气倍增,轻视东吴,轻视陆逊,完全丧失对东吴大军的警惕。结果,关羽把守在后方防备吴军的蜀军全都调到北方,进入魏蜀争战的前线,参与攻击曹军。此时,蜀军追击曹军的战事进展得很顺利,或许是曹军与吴军暗中默契配合,故意后撤,引蜀军北上,让关羽露出后方空虚,这让东吴军队有机可乘。
果然,关羽的后方真的出现大问题了。蜀军镇守江陵、公安的将领靡芳、士仁因供应军资不及时,关羽表示要严惩他们,而这两位将领害怕被关羽严惩,顿生异心,已无心守城。东吴军队探知了军情,乘蜀军主力北上、守城将领军心不稳之机,开始隐蔽地实施袭击蜀军的计划。
陆逊见进攻荆州的时机已成熟,立即上报孙权,请求开始行动。孙权批准了陆逊的计策,并下令让吕蒙与陆逊同时领兵,分两路进攻荆州。吕蒙率军攻打公安、江陵;陆逊领兵直指荆州。蜀军后方空虚,荆州留下的少量守军不堪吴军一击,陆逊率领东吴军队主力,很快就攻下荆州、南郡。孙权见陆逊攻下他梦寐已久想夺回的荆州,十分高兴,他立即任命陆逊为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之后,陆逊又乘势攻下宜都、房陵、南乡等,各地守城的太守,或逃或被擒,陆逊指挥东吴大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如此一来,关羽退回荆州的南向通道便被陆逊所率领的军队牢牢地堵住了。仍在与曹军对垒的关羽,得知后方多城被吴军夺去、退路已被堵的情况后,大骂鼠辈不仁,勿忙从樊城撤军,试图挽回败局。可是,就在此时,镇守公安、江陵的糜芳、士仁已将两城献给吴军,关羽率领的蜀军,想进已无力攻,想退已无路可走,蜀军走投无路,军心大乱。关羽迫不得已,只好领兵退守麦城,在东吴大军的凌厉攻击下,关羽身边的兵将越来越少,也无力守住麦城,他只好率着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可是,逃到半路,便被吴将潘璋部属马忠擒获了。可怜的关羽,曾经英勇无比、威震天下,如今却被他一直视为“鼠辈”的吴军的一位无名小将活捉了,最后,并关羽被孙权下令斩首。书生出身的陆逊,被拜为右都督之后,以他的“骄兵之计”的奇谋妙略,麻痹了关羽,成功夺取荆州,彻底打败荆州蜀军,获得了巨大胜利。战争一结束,陆逊便被孙权拜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镇抚荆州。陆逊打败关羽,全靠的是他的智谋与韬略,而关羽就却是在他骄傲和轻敌的心态上。
此外,体现陆逊精彩谋略的另一个战例是陆逊对刘备大军实施了“火烧连营”的妙策。
关羽被东吴杀害之后,与关羽结拜时起誓“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刘备执意为关羽复仇。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的劝谏,决意出兵伐吴,命驻阆中的张飞率部前往江州与刘备的主力会合,可是,张飞却因急着为二哥关羽报仇,脾气暴躁,暴打部将,在途中为部将所杀,刘备得知之后,更是气红了眼。七月,刘备令丞相诸葛亮留守成都,令上将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他自己亲率蜀国大军,带着复仇的愤怒,快速向江东推进。
火烧连营
蜀军气势凶猛,刘备复仇心切,东吴面临大军压境的危机,孙权深知很难挡住蜀军的进攻,他力图与刘备讲和,而竭力想复仇的刘备断然拒绝了孙权的建议。孙权见蜀军气势如虹,急忙转而向曹魏示好,表示愿意与曹操结盟。曹操趁此时机,接受孙权的建议,他封孙权为吴王,以此来离间孙权、刘备,并劝孙权尽快与蜀军决战。
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东吴五万大军,抗拒蜀军。面对着刘备的复仇大军,陆逊采用了韬晦之计,他坚守不出,任凭蜀军大肆挑战,就是不迎战。吴军闭关坚守,任敌谩骂。陆逊下令谁敢违令出战,立即斩首。
蜀军久攻不下,刘备报仇心切,心急如焚,他派吴班、陈式率领水军深入夷陵,封锁长江两岸,而他自己却亲率诸将由山路进发,进至夷陵一带,坐镇猇亭指挥。刘备下令蜀军安营扎寨,准备进攻。蜀军从巫峡至夷陵沿路扎下了几十个大营,刘备排兵布阵,他命黄权为镇北将军,率江北诸军进抵夷陵以北,与江北吴军相拒,同时也监视魏军动向,防备曹军来袭;他命侍中马良率兵进驻武陵郡,以策应反吴投蜀的少数民族首领沙摩柯部,威胁吴军侧翼。
布好阵势,刘备令兵将频繁向吴军挑战,极力谩骂挑衅,东吴众将气愤难忍,争相欲迎击迎战。陆逊定力极强,坚守不出,他对众将说:“刘备举军东下,锐气正盛,且居高守险,很难攻取。”(参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诸将不解,以为陆逊畏敌,不敢应战,心中愤怒。一些老将更是不服管束,强求出战,陆逊动用军法,及时制止。陆逊劝众将说:“刘备乃天下名士,连曹操都有所惮惧,今在其境内,乃东吴强硬对手,各位老将身受国恩,本应团结和睦,共同对付刘备,以上报国恩,而今则不相和顺,令人失望。本将虽为书生,但受命于主,让各位委屈归本将指挥,皆因吴主知本将有些优点,知本将忍辱负重,请各位老将军能支持。”(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其实,陆逊坚守不出,乃是以守为攻,以逸待劳,避敌锋芒,伺机出击。陆逊知道,刘备报仇心切,他统领大军急促赶来,同仇敌忾,士气正旺,全军处于“一鼓作气”阶段,此时绝对不可与之争锋,所以,他严令坚守,以避敌之锋芒。陆逊的计策是待蜀军接连挑战之后,疲惫劳累,锐气消去,再伺机进击,依此方有机会击败刘备。
再说刘备将大队人马伏于山谷之中,他令吴班在平地扎营,以诱吴军出战。陆逊识破刘备计策,知蜀军有埋伏,仍坚守不战。刘备无奈,只好领着伏兵从山谷中出来。陆逊得到报告,对众将说:“之所以不让诸君去攻击吴班,乃知此事蹊跷,不能贸然出击。”(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蜀军屡次挑战,吴军依然坚守不出,两军相持半年之久,转眼到了盛夏时分,此时峡谷天气酷烈,而蜀军又无法急战速胜,时间长了,蜀军开始感到困乏,士气逐渐低落。
就在此时,蜀军水师也移师陆上,想合兵一处,围攻吴军。但却失去原来水陆两军相为犄角之势的互相策应的格局。蜀军在陆上,进攻缺乏势头,撤退又不甘,遂在山谷平地上延绵数百里连营结寨,成了毫无照应的长线扎营阵势,这也给后勤补给带来巨大的困难。至六月,天气更热,蜀军显得更疲惫,陆逊知道蜀军的气势已大大减弱,他感到反击的时机已成熟,于是,他上书孙权:“夷陵乃军事要地,系吴国重要关隘,虽易得,亦易失。而一旦此地失守,损失便不止一地,连荆州亦是堪忧。”陆逊认为,刘备违背天意,不固守阵地,贸然进攻,深入吴军腹地,乃自寻死路,蜀军败局已定。
陆逊自信地向孙权表示:“臣虽非大材,但凭主上威灵,以顺讨逆,破敌即在近期。昔刘备领军征战,多败少胜,以此论之,不足为虑也。臣曾担忧蜀军水陆并进,吴军有两面受敌之虑,今彼水军舍船登陆,于陆上成营,已失去犄角之势,观其宿营,难有大变。我主可高枕无忧也。”(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众将表示,与敌已相持半年之久,当时未能乘刘备初至,乘机攻击,今险要之地已被蜀军占领,于吴军进攻大为不利。陆逊说:“刘备乃狡诈之人,且他经历事多,蜀军初期集结,虑事周全,不可冒然攻之。今驻兵已久,未能占优势,彼兵力疲乏,志气消沉,已无计可施,擒拿此寇,正在今日。”陆逊下令先进攻蜀军一营寨,双方交战,吴军未能获胜。众将皆有怨气。此时,陆逊胸有成竹地表示:“本将已有破敌之策。”
(参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众将皆不信,以为陆逊是在自我吹嘘。
其实,陆逊见蜀军酷暑期间于谷底七百里连营,士卒于炎热气温中已疲惫不堪,锐气尽失。他决定用火攻来击破蜀军营寨。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命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的东西两边。紧接着,他令吴军潜入敌营,持续放火,酷热中,火势迅速在蜀军营寨中蔓延,连烧蜀军四十多个营寨,蜀军死伤惨重,蜀将或被杀或投降,丝毫无抵挡之力。刘备领着败军,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军在吴军的凌厉攻势之下,土崩瓦解,迅速溃败。刘备趁夜色突出重围,狼狈逃走,吴军大获全胜。
经此一战,蜀军惨败,吴军众将不得不折服陆逊的才略。刘备败逃之后,陆逊并没有乘胜追击,他下令停止追击,众将感到不解,但陆逊此举乃颇有战略眼光,他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北边的魏军正对江南虎视眈眈,吴军若与蜀军两败俱伤,曹军便可渔翁得利,陆逊必须防着。显然,陆逊在刘备率军凌厉攻击之时,坚持忍耐固守,极力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而后以火攻来火烧连营,这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打败蜀军的最佳策略。当时,东吴众将未能了解陆逊的用意,想拼死厮杀,若未能阻止众将出战,吴军必败于刘备之手。而陆逊深通兵家韬略,能后发制人,以智谋取胜,这是智帅陆逊与众勇将的区别。显然,陆逊以智取胜,击败了连曹操都感到棘手的刘皇叔,确实是很有过人之处的。火烧连营之后,陆逊被孙权拜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并改封为江陵候,这令人赞叹,江东果然人才辈出。
总之,陆逊与三国时其他的谋略家相比,其用智用谋方面是毫无逊色的,陆逊完全算得上是三国时期杰出的谋略家之一,陆逊的军事韬略,很值得后人探索与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