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惠公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为什么说他霸占儿媳?

  鲁惠公是鲁国的第十三位国君,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得鲁国国势大振,有着不错的发展势头。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除了自身贤明之外,鲁惠公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很有一手,长子公子息在他的教育下健康成长,史书说公子息聪明、果敢、仁慈、好学。

  在公子息成年之前,他的未来人生路怎么看都是充满光明的,可在公子息成年之后,一切都变了。

  公元前732年,公子息成年,鲁惠公为他准备了一门亲事,让他迎娶宋国国君宋宣公的妹妹仲子。

  这本是平常至极的政治联姻,没什么可说的,但鲁惠公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把这种平常事搞成一个大新闻。

  据说,鲁惠公看到自己的准儿媳(仲子)非常漂亮,于是他决定给公子息换个老婆,自己把仲子娶进了门。

  这种说法有没有问题呢?问题太大了。

image.png

  仲子是什么人?她是宋宣公的妹妹,在宋国地位尊崇。如果真发生了这种事,外人会怎么看待宋国呢?

  我听说,你们宋国国君的妹妹原本是要嫁给一个帅小伙的,结果却被一个糟老头子给推上了床,贵国真是会玩啊!

  如果类似的流言散布得到处都是,你说宋国的面子还要不要了?宋宣公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外嫁匈奴的和亲女子除了要伺候老可汗之外,还可能要在老可汗去世之后继续伺候新可汗,而这位新可汗曾经就是该和亲女子名义上的儿子。

  当我们提起这件事的时候,都会说匈奴太野蛮了,毫无人伦之理。可如果鲁惠公也这样玩,把自己名义上的儿媳妇弄到了自己的床上,你说他和那毫无人伦之理的匈奴能有多大区别?

  对于公子息而言,仲子本来是自己的老婆,结果却变成了自己的后妈,如果你是公子息,你会非常开心地接受这种结局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大概率是一位女读者。

  要知道,夺妻之恨是男人最大的耻辱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宋国的实力怎么样?比起楚国和齐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宋国的实力自然是不怎么样的。但如果和鲁国这样的区域性准强国相比,宋国即使不比他们强,也绝不会比他们弱。

  舆论不支持,儿子有可能反目成仇,姑娘也不会愿意,如果鲁惠公真干出这种事情来,宋国将有绝对充分的理由干涉鲁国内政,甚至出兵攻打鲁国。

  到了那个时候,鲁惠公还怎么服众呢?如果宋宣公再趁着这个机会,哭着喊着上告周天子,你说一向强调礼乐的周天子会怎么看待这种事?

  周天子或许没有能力制裁鲁国,但周天子绝对有能力号召天下诸侯一同抵制鲁国。君不见后世强横如齐桓公,尚且尊敬地供奉着周天子吗?

  这一通操作玩下来,鲁惠公当场去世的可能性都有,而鲁惠公这样作死,居然只是为了一个女人,你说神不神奇?

image.png

  对于普通男人而言,坐拥无数美女,环肥燕瘦应有尽有,想和谁睡就和谁睡,这是只会在春梦里出现的美事啊!

  可对于那些性资源丰富的大人物(帝王将相)而言,如果谁的理想就是坐拥无数美女,那肯定会被在场众人鄙夷的。

  身处高位的人,通常是有情怀的。

  这个情怀并不是褒义词或贬义词,而是一个中性词。就是说想要成为大人物,他必须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如果大人物的目标只是坐拥无数美女,那么他大可不必往最顶层钻,坐在最顶层的人,哪怕是作为接班人出现的皇二代,他们也是经历过重重竞争才脱颖而出的。

  小瞧这些人的奋斗和心境,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

  也许有人会说,鲁惠公的确是一个有情怀的大人物,绝不可能因美色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但万一是鲁惠公老糊涂了,一时脑子抽风了呢?

  这个可能性虽然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但我同样不能否认它确实可能存在。但问题是:如果真是鲁惠公老糊涂以至于脑子抽风,难道宋宣公、公子息和仲子的脑子在同一时间集体抽风了吗?

  正如我前文所说,鲁惠公干出如此不顾人伦的事,各方面居然没有舆论哗然,这是不是太诡异了?

  如果说春秋时期的史料缺失严重,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看看近现代的历史。除了神话皇权的史书记载之外,还有哪位大人物是因为贪恋美色而翻船的?

  大致想一想,这种人似乎很多,但仔细想一想,这种人似乎没有。

  事实上,那是真没有。

  鲁惠公为什么能够迎娶所谓的“儿媳妇”过门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宋宣公本来就打算将仲子嫁给鲁惠公,而不是嫁给公子息。

  关于这一点,《左传》有详细记载:据说仲子一出生,手上就写着“鲁夫人”三个字,所以宋宣公认为自己的妹妹必须要成为鲁国王后,而不是鲁国太子妃。

  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 故仲子归于我。

  宋宣公之所以不想让妹妹嫁给公子息,固然是一口咬定了“鲁夫人”这种说辞,但其用意也能从中窥见。

  鲁国与宋国接壤,政治联姻除了可以保证睦邻友好之外,也可以帮助宋国在鲁国朝堂上施加影响力。

  宋国国君的妹妹嫁给你鲁国国君,那肯定是后宫里的重要角色,甚至是正宫之位,她的儿子就是嫡长子,以后是要继承君位的。

  老国君年迈,估计没有几年活头了,等新国君登基之后,仲子想要以太后的身份干政,自然会容易很多。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宋宣公无意见,仲子也无意见的情况,至于周边邻国或者周天子,那更是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意见最大的人是谁?公子息。

  本来没有这个后妈,也没有后来出生的小弟弟,公子息的储君之位可谓是板上钉钉,但现在一切都变了。等鲁惠公去世之后,公子息还能如愿继位吗?

  就公子息算如愿继位,这鲁国凭空多出来一个实力派,岂不是给公子息添乱吗?

  所幸的是,鲁惠公大概也知道宋宣公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所以在鲁惠公时期,后宫的势力几乎没能影响到公子息,因为公子息的实力不但没削弱,反而获得了增强。

  在鲁惠公去世之后,公子息成功继位,是为鲁隐公。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宋宣公最初的目的就是把妹妹仲子嫁给鲁国国君鲁惠公,却为什么会传出仲子嫁给公子息的谣言呢?顺道还给鲁惠公泼了一盆脏水。

  其实呢,泼点脏水算什么?政治上的事情,比这肮脏的多了去了。

  宋宣公将妹妹嫁给鲁惠公这样一个老头子,就是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在不久的将来对鲁国朝堂施加影响力,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但这种事好说不好听:你为了从邻国那里弄到点好处,宁愿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给一个糟老头子,这叫什么事儿呢?

  可如果我们把春秋战国的历史全部梳理一遍,会发现类似的事情出现过好几次。

  比如说,卫宣公想让自己的儿子公子伋迎娶齐桓公的姐姐宣姜,但看到宣姜貌美,所以自己笑纳,没留给公子伋。

  比如说,后来卫国内乱,齐桓公动用武力,要求卫国必须立宣姜的儿子(齐桓公的外甥)为卫国国君。作为妥协,齐桓公居然把妹妹宣姜嫁给了卫宣公的儿子(也就是宣姜名义上的儿子)。

  这样一来,卫国两大实力派,一派由齐桓公的外甥领衔,另一派由齐桓公的妹夫领衔,齐国保证不偏不倚。

  看看,这就是你们所认为的礼乐盛世,这就是你们所认为的春秋明主齐桓公。

  再比如说,秦穆公先是将公族之女嫁给了晋惠公的儿子公子圉,后来又把这个女儿改嫁给晋文公(公子圉的伯父)。

  面对这种局面,晋文公也觉得尴尬,但他的手下劝他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们现在需要秦国的支持。”

  就这样,号称“文治武功卓著”,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桓晋文”的晋文公,先是娶了自己侄子公子圉的老婆,又亲手杀了公子圉。

  哇!我们春秋实在是太厉害啦!如此礼乐盛世,怎能不令人向往?

  无论是宋宣公嫁妹,还是齐桓公嫁妹,抑或是秦穆公嫁女,其核心利益都是一致的,这三位大佬都希望用这种方式扩散影响力。

  史书之所以会把这些荒诞离奇的事情记录下来,不过是为了给这些试图通过联姻攫取利益的大佬一点颜面而已。

  说起来,都是鲁惠公和卫宣公这样的老头子过于好色,也是公子圉这样的白眼狼不识好歹,所以三位大佬只能暗气暗消。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而已。

  宋宣公把污水泼在鲁惠公头上,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事,可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公子息,他为什么不替父亲主动辩驳一下呢?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公子息最终失败了,他被仲子所生的儿子刺杀,这一点今天不详解,以后会写到。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让这则留言散播出去,对公子息本人也是有好处的,这样他可以受到世人的广泛同情,在将来与弟弟(仲子的儿子)争位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些隐性利益。

  在春秋时代,君权其实是没有什么神圣性可言的:翻开相关史书,先是这边的某位小弟砍了大哥,又是那边的某几个国家开始火并,当你觉得某一时刻突然安静下来的时候,各个国家又在背地里搞各种博弈,比如宋宣公嫁妹这种破事。

  但随着君权变皇权,并逐步扩大它的影响力时,曾经相对清晰的春秋战国史也开始蒙上了一层薄雾,给人一种“像雾像雨又像风”的朦胧美感。

  这才有了后人眼中那“忠字当头”、“信义为先”的乌托邦社会。

  但乌托邦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假的。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