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的性格如何?身为文官却敢带军出征
娄师德是唐朝时期的宰相,也是一位名将,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总是忍让宽容,而且不在脸上流露出半点恼怒。他宽容谦逊,又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身居高位,却为人稳重低调,在娄师德的身上能让我们学到为人处事的智慧。
娄师德在20岁时考中了进士,也算是青年有为,不久之后他被任命到江都做县尉。娄师德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他很有才华,也受上司的赏识,但是却一直没能得到提拔,在基层干了20多年后,一直到了45岁时,娄师德才被调到了京城,开始担任监察御史。
在史书中,关于娄师德早年的记载非常简略的。也许是因为在这期间,娄师德担任的都是些毫不起眼的小官。这和他充满光辉的后半生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正是娄师德的在基层脚踏实地的工作经历,为他光芒万丈的后半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677年,吐蕃屡次侵扰大唐边境,唐军和吐蕃军队多次交手,但是却胜少输多。唐高宗迫于压力面向天下招募能人志士,来协助朝廷征讨吐蕃。一天,唐高宗在上朝时就问满朝文武,谁能率军出征讨伐吐蕃时。
由于唐军在前线多次输给了吐蕃军队,所以一时之间,满朝的文武百官竟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接下唐高宗征讨吐蕃的命令,这不免就让唐高宗有些难堪,就在这个时候,有些富态娄师德站了出来,称他愿为唐高宗率军征讨吐蕃。
娄师德是一个文官,在所有人都不敢扛起大任的时候,他站了出来,唐高宗非常的欣慰,当即任命他为朝散大夫,随军出征讨伐吐蕃,在有了娄师德的表率后,不断有武将主动请缨愿率军征讨吐蕃,唐高宗的目的达到了,也让他记住了这个胖胖的官员。
此时的娄师德完全没有率军打仗的经验,娄师德敢站出来,也并非是因为贪图官爵,他只是真心的想为朝廷效忠,为唐高宗分忧罢了,娄师德的这一次自荐,也就此改变了他之后的人生轨迹。
公元678年9月,在唐高宗的命令下,娄师德随中书令李敬玄率领近20万的大唐军队,翻山越岭,向西征讨吐蕃。唐军和吐蕃大军,在青岛遭遇了,大唐军对分为了两批,一批由大将刘审礼率领作为先锋,率先对吐蕃军队发起了进攻,按照计划李敬玄应该在刘审礼和吐蕃军队交战之后,迅速率军增援刘审礼,但是面对强大的吐蕃军队,李敬玄在决断之时犹豫不决,错失了战机,最后又率唐军孤军深入,唐军大败而归。
经历了这次败仗后,李敬玄丧失了斗志,率领十几万唐军撤退到了鄯州,娄师德被留下来善后,唐高宗下令让娄师德收拢被吐蕃击溃的部队。征讨吐蕃的重任就落到了娄师德的身上,娄师德将溃散的唐军集结起来,鼓舞将士们的士气,让将士们再次振作起来,同时还要时刻提防着吐蕃,经历了战败后,唐高宗又下令让娄师德出使吐蕃,和吐蕃进行和谈。
代表吐蕃谈判的是吐蕃大将噶尔·赞婆,他刚率领吐蕃军队打赢了唐军,他自认为胜券在握,就想趁机讹诈大唐。娄师德在出使吐蕃之前,也做好了各种准备,当赞婆对娄师德漫天要价的时候,娄师德异常的冷静,他对赞婆诈称唐高宗已经另外派遣了十万大军赶赴青海,如果要继续打下去,即便两败俱伤也将奉陪到底,要么大唐就此和吐蕃互不侵犯,维持和平。
赞婆也摸不准大唐的底牌,他见娄师德沉着冷静,不像有诈,也不敢过于胁迫大唐,最后,只能率领吐蕃军队撤退,在这次谈判中,娄师德为大唐迎来了一段宝贵的和平时期。
回朝后,娄师德被唐高宗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同时让其兼任河源军司马,管理屯田事务,娄师德经过和吐蕃的谈判,他知道吐蕃早晚会卷土重来。所以娄师德在边疆屯田时,也在着手加紧边防建设,为唐高宗训练一支能打胜仗的部队。公元682年,吐蕃军队再次来犯,娄师德又一次奉命征讨吐蕃,这一次唐军做足了准备,和吐蕃军队遭遇之后,八战八捷,吐蕃大军狼狈撤退。
这次娄师德率唐军取得大捷,也让满朝文武,以及唐高宗见识了他的才能,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武则天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武则天自然也注意到了文武双全的娄师德,她让娄师德继续训练军队,在边境开垦荒田,娄师德接连被升任为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兵部侍郎,而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更严峻的考验正在等待着娄师德。
在武则天登基之后,让娄师德来担任宰相,在这期间娄师德几乎都是待在京城,但是武则天又担心边防军队荒于建设,所以又让娄师德继续管理营田,娄师德没有辜负武则天的信任,在他管理下,武周拥有了一支十余万人的精锐部队,也解决了作战时粮草补给短缺的问题,进一步确保了大唐边境的稳定。
对一个人的考验,不是来自于内部,就是来自于外部,公元695年,吐蕃内乱。为了平息吐蕃内部的政治斗争,吐蕃再次将战火引向了大唐。娄师德再次奉命讨伐吐蕃,然而这次的情况和以往不同,这一次噶尔·赞婆是来和娄师德拼命的,战败了噶尔·赞婆在吐蕃内部也躲不过被清算的命运,双方一交战便是死战。
唐军战败了,娄师德也因此被贬为了原州员外司马。身处顶峰的娄师德跌入了人生中的低谷,在这样的大起大落之后,娄师德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并不介意自己担任什么职务,继续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朝顶指派给他的活。
凤凰只有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才会涅磐重生,娄师德在人生顶峰遭遇的这次挫折,也让娄师德一切从头开始。娄师德经历住了考验,公元697年,武则天任命娄师德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娄师德再次担任宰相。
娄师德的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娄师德再次回到了宰相任上,这时的娄师德面对一切都已经淡然了,他没有任何居功自傲的表现,对待同僚,下属们都非常的谦逊,卑微。
狄仁杰是武则天眼中的红人,他就看不惯娄师德的作风,狄仁杰经常找武则天打娄师德的小报告,一天武则天递给了狄仁杰一叠奏章,让狄仁杰打开翻看,里面竟然全都娄师德举荐狄仁杰的奏章,狄仁杰也因为这一次经历,非常的敬佩娄师德。
娄师德不仅是对同僚非常包容,他对待下属们也非常的宽容,娄师德曾奉命到定州巡视,他和下属们在一个驿站吃午饭,他发觉只有自己吃的才是精细的米饭,而下属们吃的都是糙米,他就找来驿长询问为何属下们和自己吃的不是同一种米?
驿长回答道,驿站没有那么多精细的粮食,所以只能给娄师德一人吃精米,娄师德听后并没有斥责驿长,只是将自己的粮食也换成糙米和下属们一同食用。娄师德这种宽容忍让的处事风格,其中包含着的是为人处世的豁达情怀。
娄师德对朝廷,对国家,可以说是尽职尽责,忠心耿耿。他这种脚踏实地,低调内敛的处世风格,体现的是他对国家和自身责任的担当,他只是是一个文官,却能在国家有难之时挺身而出。在面对乱局之时,又能放下个人得失,以大局为重。
面对同僚,娄师德能够宽容处事,从不以自己地位权势打压排挤对手,也正是娄师德这种高尚的品格,让他经历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磨砺,能让他在身居高位,又再次跌入低谷时浴火重生,也让他在国家危难之时能够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
也因为娄师德的这种性格,让他在武则天执政时期,经历住一次次的大风大浪,却能波澜不惊,最后成就不朽的传奇。